【簡介】散文總集。所選文章篇幅適當,以散文爲主,兼駢韻二體,既有長篇,又有短文。問世後三百年間,成爲最流行通俗之初學古文選本,常作私塾及學堂啟蒙讀本。
【撰述】清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吳興祚審定。三人爲從祖孫三代,興祚爲楚材從父,調侯爲楚材侄。是書成於康熙三十四年。書爲「正蒙養而裨後學」。「觀止」本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觀周樂」,移用取爲書名。
【體例】古文觀止選錄歷代散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十二卷,二百二十篇。按時代先後,分七個時期,周五十七篇,秦十七篇,兩漢三十篇,六朝六篇,唐四十二篇,宋五十一篇,明十八篇。古文辭類纂所采十二類,古文觀止亦盡有之。第一,論辯類:如韓愈原道、原毀、獲麟解、雜說一、雜說四、諱辯;歐陽修朋黨論;蘇軾賈誼論、留侯論、晁錯論等。第二,序跋類:如史記之秦楚之際月表序、高祖功臣侯年表序;五代史之伶官傳序、宦者傳論等。第三,奏議類:如晁錯論貴粟疏;司馬相如上書諫獵;路溫舒尚德緩刑書;諸葛亮前出師表、後出師表等。第四,書說類:如鄒陽獄中上梁王書;韓愈上宰相書後十日複上宰相書、與陳給事書、應科目時與人書等。第五,贈序類:如韓愈送李願歸盤穀序、送董邵南序、送楊少府序;歐陽修送楊寘序等。第六,詔令類:如武帝求茂才異等詔;高帝求賢詔;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等。第七,傳狀類:如韓愈圬者王承福傳;柳宗元種樹郭槖駝傳等。第八,碑誌類:如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柳宗元箕子碑;王安石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等。第九,雜記類:如柳宗元鈷潭西小丘記、小石城山記;歐陽修豐樂亭記;蘇軾超然臺記等。第十,箴銘類:如劉禹錫陋室銘;蘇軾三槐堂銘等。第十一,頌贊類:如史記之項羽本紀贊、孔子世家贊等。第十二,辭賦類:如楚辭卜居、宋玉對楚王問;歐陽修秋聲賦;蘇軾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第十三,哀祭類:如韓愈祭十二郎文;王守仁瘞旅文等。古文觀止爲清以來最流行之散文選本,幾與昭明文選、唐詩三百首媲美。本書在於「正蒙養而裨後學」,每篇有評注與分析。
【著者】吳楚材,名乘權,字子輿,號楚材,浙江山陰人。幼受家教,勤奮好學。十六歲患足疾,一病數年,仍手不釋卷。疾愈,學問大進,設館授徒。多次應考,屢試不中。與侄吳調侯共編古文觀止。楚材另編有綱鑒易知錄。
吳調侯,紹興山陰縣人。與其叔楚材二人飽覽經典,皆不宜仕途而沒於林間,因合編古文觀止而留名後世。
吳興祚字佰成,號留村,入正紅旗籍,官至兩廣總督,頗多著述。
【論贊】清金聖歎曰:「此集諸文,若讀之得法,熟習久,則諸經諸史諸子百家,不待解說,自無不能洞然。」
魯迅:「凡選本,往往能比一部叢書的總目更明白,更正確地告訴我們昔日的文章,究竟是怎樣一回事。」魯迅以爲古文觀止所選文章能代表古散文之整體風貌。
錢穆曰:「此書用爲文學課本,或閱讀讀本,都很相宜。文章純是正宗的古文,但易讀易誦,易爲一般學子所欣賞接受。在現前的中學國文教科書裏,似乎還找不出一部可勝此書。」
【底本】清光緒二十八年善成堂刻本。善成堂,清連鎖書坊。四川傅氏開設。總號設于重慶,成都、南昌、沙市、漢口、東昌、濟南、泊鎮、北京等設有分號。刻書甚多,以經史、小說爲主。北京分號設于同治間,先後由饒起鳳、孫茂卿、王繩武、李錫嘏經理業務,刊有十朝東華錄等。民國初倒閉,鋪底歸陳氏「來薰閣」。
【板框】高二十點五厘米,寬十二厘米。
【版式】左右雙邊,單魚尾,版心下書「善成堂」三字。
【行格】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六字。雙行同。
【序跋】前有康熙三十四年五月吳興祚序。
【牌記】「光緒壬寅年新鐫」「山陰吳留邨先生鑒定」「後附國朝文」「善成堂藏版」。
【端題】「大司馬吳留村先生鑒定」「山陰吳乘權楚材大職調侯手錄」。
吳興祚序
全书以《左传》为首篇,以明朝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为末篇。此书的编选符合当时社会上所普遍尊崇的唐宋八大家之所谓广大教化主之说,迎合了当时应举考试之需要。《古文观止》在清朝曾风行全国,几乎每个读过书的人都要读这本书,对当时的读书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这本书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著名古文献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安平秋先生的《古文观止》点校本风行学林数十年,安先生对二吴评注亦有精辟论述,撰有专文。余嘉锡先生在谈到《论语》注家的时候说:“存于今者,尚百数十家。虽解说纷纭,犹有未能得其原意者。盖训诂名物制度古今不同,虽汉魏诸儒亦不能尽晓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书、古文作注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