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唐詩入門讀物首選,集唐三百年詩人之菁華於一編,盡顯盛唐氣象,風行海內,家弦戶誦。
【撰述】清蘅塘退士「孫洙」編,成書於乾隆二十九年。原編本不分卷,收七十七家詩三百一十首,末有題辭。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取材廣泛,體例分明。律詩、絕句多爲名家所作,樂府和古詩,亦多爲清新自然,流麗上口。仕宦出處、憂國憂民、遷謫退隱、感傷身世、羈旅遊覽、登臨懷古、親朋聚散、歡會相思,以至酬贈應答、聽音樂、題畫圖等,無所不有。錄帝王、士大夫、僧人、歌女、無名氏等。內入杜甫三十九首,王維二十九首,李白二十九首,李商隱二十四首,孟浩然、韋應物、杜牧各十餘首。以體裁觀,李白多收五、七言古詩、樂府,韋應物多收五言古詩,王昌齡多收七言絕句,李頎多收七言歌行。古體詩以盛唐爲主,近體詩則多選中、晚唐,皆淺易通俗,便於吟誦,詰屈難解者少選或不選,如韓愈詩多「橫空排硬語」,僅選四首;李賀、盧仝詩風格奇險,未選。
是書原刻旁批,往復周詳,間有箋釋,意在啟迪初學,並非概語宏通。經章燮注疏,補收十一首,共三百二十二首,除釋名物外,兼解析章法、疏通文意。於原有注解,旁批之外,廣征博引,源流分明,兼及諸家詩話,可謂周備。章注辭義貫串,深入淺出,簡要不煩,頗有特色,堪稱唐詩注本中最爲詳盡、嚴謹之本。後又經子墨客卿校訂,刪削章注,恢復孫氏原評,更輯入前賢諸家評語於眉端,以資品鑒。
于慶元惜蘅塘原本第限於篇幅,名作多遺,故僣仿其例,繼出其所續選三百首以相質,補入四十八家,選詩歌三百二十首,編爲唐詩三百首續選。是編首嚴紀律,繼標神韻,終及才調,總期別截僞體,一歸雅正,其繼佻、輕薄、淫俚之作,概從刪汰。凡原選所遺名作,茲已悉登,且前列詩人小傳,於初、盛、中、晚升降源流,亦已畧備。檢閱其註釋,解旁批所有者,悉仍其舊,倂采各家之說而增衍之。凡題之來歷、作詩之年月以及典故之出處、詞義之貫串,皆博搜羣書而詳載之。及詩并評論,俱折衷先輩,間或參以己見,酌爲訂正,可爲唐詩注疏之善本。
【體例】兩選共一百二十五家,選詩六百四十二首,按體編排,有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及樂府諸體,多近體而少古體。又按其時代,集有姓氏小傳。
【著者】孫洙,字臨西,一字芩西,號蘅塘,晚號退士,別號蘅塘退士,清康熙五十年生於江蘇無錫,祖籍安徽休寧。早年入京師國子監學習,乾隆九年中舉,十一年出任江蘇上元「今江寧」縣學教諭。十六年中進士,歷任順天府大城縣知縣、直隸盧龍縣知縣、山東鄒平縣知縣、江甯府學教授等職。蘅塘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兩次主持鄉試,推掖名士,爲官清廉,愛民如子,編有蘅塘漫稿等書。
章燮,字象德,號雲仙。生於乾隆四十八年,卒於咸豐二年,享年七十歲。燮工吟詠,其驚人之句,透徹才思,綺麗風骨,确是唐人氣息,令人擊節歎賞,愛玩不忍釋,爲時人所欽佩。日以教子弟爲樂,蒙其教誨者如坐春風。教課之餘,注疏蘅塘所編唐詩三百首。
【論贊】清姚瑩:唐詩三百首爲蘅塘退士定本,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惜箋注太疏,讀者病之。上元陳伯英女史手輯補注八卷,字梳句櫛,考核精嚴,能令讀者不假祭獺,而坐獲食蹠。津逮初學,功匪淺鮮。
清陳婉俊:是書原刻旁批,往復周詳,有譏其淺陋者,然意在啟迪初學,並非概語宏通,其誘掖苦心,不可沒也,今悉仍之。
【底本】清光緒十四年京師龍文閣書室刻本。
【版式】白口,單黑魚尾,左右雙邊。心鐫書名、卷數及頁碼。序、目、例言頁紅印。
【行格】正文半葉九行,行二十字。注釋小字雙行,行十九字。
【序跋】卷首有範廷懋、子墨客卿所作注釋序,註釋條款。續編卷首有于慶元跋、許琳所作序、于慶元所作例言十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