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簡介】中國首部章回小說,歷史演義小說開山之作,演繹百年三國,七實三虛,乃古典小說之冠。


【撰述】又名四大奇書第一種第一才子書貫華堂第一才子書繡像金批第一才子書三國志演義三國演義等,羅貫中撰,毛宗崗評,杭永年評定。三國志演義三國演義二書名,前者早見於周弘祖古今書刻,相沿已久;後者則見於毛宗崗讀三國志法,亦已深入人心。有學者曾辨析二者之不同,主勿用三國演義之名。末時,已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並稱爲「四大奇書」,李漁醉畊堂四大奇書第一種三國演義」卷首作序稱:「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西廂也。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游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家,與經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說爲近是。」第一才子書原指李漁「笠翁」所評閱繪像三國志第一才子書李漁評本略晚於本,內容、版式都與本皆有所不同。然因本卷首讀三國志法宣稱:「吾謂才子書之目,宜以三國演義爲第一。」而李漁之評語又往往襲用本夾評,創見不多,故將第一才子書之名「借」與本。演義之作,濫觴於人,以供村老談說故事。羅貫中通俗三國志,共六十卷一百二十回。羅氏慮史筆之艱深,難於庸常之通曉,而作爲傳記,以平陽陳壽傳,考諸國史,自漢靈帝中平元年,終於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損益,目之曰三國志通俗演義。悉本陳壽裴松之注,絕不架空杜撰。意主忠義,而旨歸勸懲。書成,士君子之好事者,爭相謄錄,以便觀覽。嘉靖元年刊刻而成,題「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貫中編次」,是爲祖本。至初,毛宗父子評改三國演義,約始於康熙三年,成於康熙五年。毛氏羅氏紀事之妙不讓史遷,却讓村學究改壤,甚是惜之,因爲校正,整頓回目,改訂文辭,削除論贊,增刪瑣事,改換詩文。每卷之前,又各綴以總評數段,且許兒輩亦得參附末論,共贊其成。仿金聖歎刪改水滸傳之法,依據南宋朱熹資治通鑒綱目,增強尊正統觀念,多本八股文作法,突顯時人評點風氣。毛氏採淺近之文言,敍事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以宏偉結構,敘三國百年紛爭,敍事有張有弛,疾緩相間。

【體例】全書六十卷一百二十回,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部。記三國百年風雲,以三國興亡爲縱線,由黃巾之亂至赤壁之戰,三國鼎立至諸葛亮病逝,後至統一天下,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著者】羅貫中,名,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初人。其籍貫多有爭議,今多認爲是東原「今山東東平」人,寓居杭州。傳曾爲張士誠幕僚圖王未果,發憤著書。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忠正孝子連環諫等,又增補其師施耐庵水滸傳,成書於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間後人称其爲「中國古代小說之王」。

毛綸,字德音,號聲山蘇州長洲縣「今蘇州市」人,生卒年不詳。家世或清寒,早年爲私塾先生,爲友人之孫授業,耗數年之功,整理批評三國志演義等書,曾嘗批評琵琶記,被稱爲「第七才子書」。晚年失明,由其子毛宗崗執筆代書。

毛宗崗,字序始,號孑庵,生於崇禎五年,卒於康熙四十八年以後。少有才名,年二十入縣庠爲生員,與金聖歎蘇杭文人名士多有往來。早年與其父整理及批評三國志演義,年三十四代父執筆,後承父遺志,約至康熙十八年,刊刻出版評本三國志演義。晚年孤寂潦倒,著有孑庵雜錄

【論贊】魏裔介:世人鮮有讀三國史者,惟於羅貫中演義得其梗概耳。

魯迅: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

日本吉川英治:三國演義結構之宏偉與人物活動地域舞臺之廣大,世界古典小說均無與倫比。


【底本】康熙間刻本。

【版式】白口,四周單邊。總目與正文板心均刻書名。第九十三、九十七、百零九、百一十九回,首葉板心下刻「醉耕堂」。

【行格】半葉八行,行二十四字。注小字雙行。

【梓行】首刊於嘉靖元年,稱爲嘉靖本,題「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乃後世儲多傳本之祖,羅貫中署名亦由此而來。

【序跋】李漁康熙己未序,次凡例,次四大奇書第一種總目,次三國人物圖「半葉圖配半葉贊,共四十葉,繡像四十幅,人物如生,細入毫髮,衣褶皆仔細考究,刻得靈動異常,不肯苟簡一筆。」,次讀三國志法

【收藏】北京圖書館藏。

【端題】總目端題「四大奇書第一種總目」、「聲山別集」、「茂苑毛宗崗序始氏吳門杭永年資能氏評定」。各卷端題「四大奇書第一種卷之幾」、「茂苑毛宗崗序始氏評吳門杭永年資能氏評定」。

重排新式标点〈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志〉
底本:清康熙间刻本
电子文件(PDF)
1761筒子页78M
0次

A01.png

A02.png

A03.png

A04.png

A05.png

A06.png

A07.png

A08.png

猜你喜欢
龙辅女红余志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