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儒家类
盐铁论十卷
明万历十四年张袠星聚堂刻本
【簡介】鹽鐵論,漢桓寬撰。對話體歷史小說,據鹽鐵會議撰述而成。是書行文氣勢磅礴,層層鋪陳渲染,針砭時弊,頗中要害。【撰述】漢昭帝始元六年,詔郡國舉賢良文學之士,問以民所疾苦。皆請罷鹽鐵、榷酤,與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建議相詰難,辯論鹽鐵官營、均輸、平准之策。賢良、文學言「願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毋與天下爭利」;桑弘羊則主鹽鐵官營政策「國家大業,所以制四夷,安邊足用之本,不可廢也。」賢良、文學發揮先秦儒家「德
子部·小说类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四卷
明金陵王氏洛川刻本
【簡介】宋人講史話本,水滸傳原型。撮合多種筆記小說,並以說書方式連貫而成。傳爲宋無名氏作,故題名「大宋」云云。元人或有增益,如元集記陳摶爲宋卜都之地,有「一汴、二杭、三閩、四廣」之說,當爲宋亡後所加。【撰述】全書以編年演述史事,系據舊籍編篡而成。其體裁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曰:「至於全體被其變易者,則今尚有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及大宋宣和遺事二書流傳,皆首尾與詩相始終,中間以詩詞爲點綴,辭句多俚,顧與話本
子部·道家类
老子道德经二卷
明嘉靖顾氏世德堂刊本
【簡介】道德經,又稱老子、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及五千言,道家奉爲創始典籍。呂氏春秋注稱上至經,漢初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爲道德經。以「道德」爲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爲萬經之王。所謂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撰述】據史記老子傳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爲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
子部·杂家类
菜根谭一卷
民国二十年武进陶氏印本
【簡介】明洪應明撰。此編爲語錄體說禪勸世之品,與屠隆娑羅館清言皆久爲世人所重,奉作箴言。書之得名,據宋汪信民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意謂「才智、修養經磨煉方可獲得」。【撰述】菜根譚初刊于明高濂雅尚齋遵生八箋,分前後兩集,前集二百二十五條,後集一百三十五條,共三百六十條。據該版序言,大約成書于萬曆十九年前後。【體例】是書分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門,亦有不分類目,僅分上下兩集者。內容
子部·儒家类
三字经训诂一卷
清光绪间歙西徐氏刻本
【簡介】三字經,傳統啟蒙教材,傳爲南宋王應麟著,一說宋末區適子編撰。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通俗、順口、易記,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傳統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千百年來,家喻戶曉,故「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撰述】此三字經訓詁由清王相增修訓詁,其沿襲明趙南星注本,取材典故廣范,如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訓詁,謂解釋也。說文解字曰:「訓,說教也。」段注:「『說教
子部·杂家类
颜氏家训二卷
四部丛刊景印明辽阳傅氏刻本
【簡介】顏氏家訓,北齊顏之推撰。是書述學多以儒家爲法度,反對爲文浮艶,趨末棄本,「文章當以理致爲心腎,氣調爲筋骨,事義爲皮膚,華麗爲冠冕。」特重士人修養,文藝品第。他如音韻字訓、典故考證、世風人情,無不論及,足資參證補史。其述修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成訓誡子孫之家教範本,廣爲流傳,歷千年而不佚。【撰述】顏之推「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入隋,本「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之宗,著
子部·儒家类
了凡四训不分卷
清光绪十五年湖北官书处刊本
【簡介】中國第一善書,了凡先生所著訓子勸善書。全書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闡明種德立命、修身治世之理,堪稱東方第一勵志奇書。【撰述】袁了凡身處明末,江南社會變動劇烈,道德體系紊亂。其任兵部職方司主事時,收復平壤立有謀劃之功,後因故罷歸家居,閉戶著書。了凡畢生致力行善,以其學問與修養,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以其親身經歷,結合事例,起立命之學,告誡世人自強不息,改造命運,即「命
子部·小说类
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卷
明万历间刻本
【簡介】中國最偉大之世情小說,晚明社會大百科全書,寫儘自市井至廟堂社會百態。亦爲中國首部獨立創作之章回體小說。【撰述】是書成于明隆慶至萬曆間,署名蘭陵笑笑生撰。刊行前,以抄本流傳于北京、麻城、公安、諸城、金壇、蘇州、嘉興等地,收藏、傳抄及閱讀者有徐階、王世貞、劉承禧、王肯堂、王稚登、屠本唆、謝肇淛、董其昌、袁宏道、袁中道、沈德符、馮夢龍、馬之駿、李日華、丘志充、文在茲、薛岡等人。萬曆四十二年,袁小
子部·小说类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
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刻本
【簡介】清吳敬梓撰。中國成就最高之諷刺小說。借明寫清士大夫官場百態,對科舉、吏治、禮教等的批判和嘲諷,更是深入骨髓。原汁原味品鑒古人之嬉笑怒駡貪嗔癡。【撰述】儒林外史寫作前後曆二十餘年。雍正十一年二月,吳敬梓寄居秦淮水亭,置文木山房,其爲王溯山左茅右蔣圖題詩曰:「幾年卜築板橋住,秦淮水色鐘山樹。木蘭舟內急觴飛,楊柳橋邊歌板度。著書仰屋差自娛,無端擬獻金門賦。」約乾隆十三年至十五年,是書成。程晉芳、
子部·小说类
中国小说史略二十八篇
民国三十年十月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三十年集铅印本
【簡介】中國小說史開山之作,里程碑著作。全書描畫小說產生、發展、演變之全過程,評述歷代小說興衰變化之深層原因,及各類小說之藝術特色與得失。自成體系,爲一部完整中國小說通史。【撰述】辛亥革命前,魯迅始整理古代小說辨偽、輯佚及書目,「正訛辨偽,正本清源」,先後輯校完成古小說鉤沉、小說舊聞鈔及唐宋傳奇集。本文所用資料,採擷於此。古小說鉤沉輯校唐以前殘存古小說凡三十六種,涵蓋本文第三至第七篇,歷三年,魯迅
子部·谱录类
茶解一卷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茶解,明羅廩撰。是書當成於萬曆三十七年,有萬曆壬子龍膺跋,卷首有屠本畯萬曆己酉所作序可證。屠本畯序言「凡十目:一之原其茶所自出,二之品其茶色味香,三之程其藝植高低,四之定其採摘時候,五之摭其法制焙炒,六之辨其收藏涼燥,七之評其點瀹緩急。八之明其水泉甘冽,九之禁其酒果腥穢,十之約其器皿精粗。」序又稱其書「其論,審而確也;其詞,簡而考也。」核之全書,確有獨到見解。此據萬曆刻茶書二十七種本校對,注入專名
子部·谱录类
荈茗录一卷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荈茗錄,宋陶谷撰。約成書於宋開寶三年,源於蘇廙之十六湯品。此書流傳至宋代,爲陶谷所改編,易名爲荈茗錄。谷之改編荈茗錄,旨在總結唐代烹茶技藝,提升品茗藝術,將茶之精髓傳承於世。其以蘇廙之十六湯品爲基礎,去蕪存菁,訂正非議,援引故事,論述煮茶之法,將烹茶之道與品茗藝術熔爲一爐,爲後世茶文化發展提供了重要之借鑒與啟示。是書約一千字,分爲十八條,內容爲茶之故事,即龍坡山子茶、聖楊花、湯社、縷金耐重兒、乳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