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昉等言:臣先奉敕撰集太平廣記五百卷者,伏以六籍旣分,九流並起。皆得聖人之道,以盡萬物之情。足以啟迪聰明,鑒照今古。伏惟皇帝陛下,體周聖啟,德邁文思。博綜群言,不遺衆善。以爲編秩旣廣,觀覽難周,故使采摭菁英,裁成類例。惟茲重事,宜屬通儒。臣等謬以諛聞,幸塵清賞,猥奉修文之寄。曾無敍之能,退省疏蕪,惟增靦冒。其五百卷、並目十卷、共五百十卷。謹詣東上閣門奉表[00001]上進以聞,冒瀆天聽。臣昉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太平興國年八月十日。
將仕郎守少府監丞臣呂文仲、臣吳淑。
朝請夫太中贊善柱國賜紫金魚袋臣陳鄂。
中夫太左贊善直史館臣趙鄰幾。
朝奉郎太中允賜紫金魚袋臣董淳。
朝奉夫太中允紫金魚袋臣王克貞臣張洎。
承奉郎左拾遺直史館臣宋白。
通奉夫行太率更令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徐鉉。
金紫光祿夫上柱國陳縣男食邑百戶臣湯悅。[00002]
朝散夫充史館修撰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李穆。
翰林院學士朝奉夫中舍人賜紫金魚袋臣扈蒙。
翰林院學士中順夫戶部尚知制誥上柱國隴西縣開國男食邑百賜紫金魚袋臣李昉。
八月十五日奉敕送史館。六年正月奉聖旨雕印板。
按宋太平興國間,旣得諸國圖籍,而降王諸臣,皆海內名士。或宣怨言,盡收用之。置之館閣,厚其廩餼,使修群書。以修文御覽、藝文類聚、文思博要、經史子集一千六百九十餘種,編成一千卷,賜名太平御覽。又以野史傳記小說諸家,編成五[00003]百卷,分五十五部,賜名太平廣記,詔鏤板頒行。言者以廣記非後學所急,收板藏太清樓。於是御覽盛傳,而廣記之傳鮮矣。崇文總目不及廣記,夾漈鄭樵,乃謂太平御覽。別出廣記,專記異事。樵自謂博雅,不知於實錄、會要諸書曾考訂否。余歸田多暇,稗官野史,手抄目覽。匪曰小道可觀,葢欲賢於博奕云爾。近得太平廣記觀之,傳寫已久。亥豕魯魚,甚至不能以句。因與二三知己秦次山、強綺塍、唐石東,互相校對。寒暑再更,字義稍定。尚有闕文闕卷,以俟海內藏書之家,慨然嘉惠,補成全書。庶幾博物洽聞之士,得少裨益焉。嘉靖丙寅正月上元日都察院右都御史致仕十山談愷書。[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