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排文档

子部·儒家类
申鉴
明正德十三年李濂刻本
【簡介】東漢治術真詮,帝王心術秘笈,立漢代政治哲學之綱維,開人性論與治術結合之先河。【撰述】荀悅撰。考後漢書本傳載: 「時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悅志在獻替,而謀無所用,乃作申鑒五篇。其所論辯,通見政體。」蓋懷經世之志,旨申史鑒,資君爲鏡,故名。其書尚儒術,崇仁義,以爲道本。所述深得古聖智略,實治國之寶典,亦漢代經學流變之實證。後漢書採其政體、時事二篇,並內外注記入傳。悅別有崇德、正論諸篇,惜皆散

子部·儒家类
盐铁论
明万历十四年张袠星聚堂刻本
【簡介】鹽鐵論,漢桓寬撰。對話體歷史小說,據鹽鐵會議撰述而成。是書行文氣勢磅礴,層層鋪陳渲染,針砭時弊,頗中要害。【撰述】漢昭帝始元六年,詔郡國舉賢良文學之士,問以民所疾苦。皆請罷鹽鐵、榷酤,與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建議相詰難,辯論鹽鐵官營、均輸、平准之策。賢良、文學言「願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毋與天下爭利」;桑弘羊則主鹽鐵官營政策「國家大業,所以制四夷,安邊足用之本,不可廢也。」賢良、文學發揮先秦儒家「德

子部·儒家类
了凡四训
清光绪十五年湖北官书处刊本
【簡介】中國第一善書,了凡先生所著訓子勸善書。全書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闡明種德立命、修身治世之理,堪稱東方第一勵志奇書。【撰述】袁了凡身處明末,江南社會變動劇烈,道德體系紊亂。其任兵部職方司主事時,收復平壤立有謀劃之功,後因故罷歸家居,閉戶著書。了凡畢生致力行善,以其學問與修養,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以其親身經歷,結合事例,起立命之學,告誡世人自強不息,改造命運,即「命

子部·儒家类
三字经训诂
清光绪间歙西徐氏刻本
【簡介】三字經,傳統啟蒙教材,傳爲南宋王應麟著,一說宋末區適子編撰。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通俗、順口、易記,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傳統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千百年來,家喻戶曉,故「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撰述】此三字經訓詁由清王相增修訓詁,其沿襲明趙南星注本,取材典故廣范,如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訓詁,謂解釋也。說文解字曰:「訓,說教也。」段注:「『說教

子部·儒家类
传习录
明嘉靖二十九年王畿重刻本
【簡介】王門聖書、心學經典,王陽明論學書信語錄集,明陽學派啟蒙典籍。【撰述】門弟子錄陽明先生問答之辭、計論之書,徐愛、陸澄、薛侃、錢德洪等編輯而成。愛自正德七年始續錄王陽明論學談話,名集傳習錄,源出自論語「傳不習乎」。是集上卷分爲三,依次爲徐愛、陸澄、薛侃所錄,並於各人所錄語錄後標識「右門人徐愛日仁錄」「右門人陸澄錄」「右門人薛侃錄」。下卷分爲五卷,卷一首收答徐成之書兩通,間唯以「又」字分隔,書後

子部·儒家类
潜夫论
清顺治五年冯舒家抄本
【簡介】東漢小百科全書。論時政得失,駁讖緯迷信,著書大旨乃衰世之務。通篇排偶,遣詞駢儷,漸啟建安之風。【撰述】潛夫論,東漢王符撰。後漢書王符傳載:「和、安『東漢和帝、安帝』之後,世務遊宦,當途者更相薦引,而符獨耿介不同於俗。以此遂不得升進,志意蘊憤,乃隱居著書三十餘篇,以譏當時得失。不欲章顯其名,故號潛夫論。」今本凡十卷,三十六篇,爲贊學、務本、遏力、論榮、賢難、明暗、考績、思賢、本政、潛歎、忠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