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唐房玄齡等奉敕撰。記上起西晉泰始元年,下至東晉元熙二年,共一百五十六年史事。是書集眾家之長,體例完備,敍事詳盡,補前代史書不足。
【撰述】貞觀三年置史館修史。貞觀十八年唐太宗詔令修撰晉書,歷三年便成此書。編撰者前後二十一人,其中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爲監修,餘十八人爲令狐德棻、敬播、來濟、陸元仕、劉子翼、盧承基、李淳風、李義府、薛元超、上官儀、崔行功、辛丘馭、劉胤之、楊仁卿、李延壽、張文恭、李安期、李懷敬。天文、律曆、五行三志,出自李淳風之手;修史體例由敬播擬訂,今佚。其宣、武帝紀及陸機、王羲之傳等篇,篇末有唐太宗撰「論」,故舊本總題「唐太宗文皇帝御撰」。書成於貞觀二十年。
【體例】晉書原計一百三十二卷,包括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後敘例、目錄佚失,今存一百三十卷。帝紀十卷爲:宣帝紀一卷、景帝文帝紀一卷、武帝紀一卷、惠帝紀一卷、懷帝湣帝紀一卷、元帝明帝紀一卷、成帝康帝紀一卷、穆帝哀帝廢帝紀一卷、簡文帝孝武帝紀一卷、安帝恭帝紀一卷。自司馬懿與司馬師、司馬昭共立基業始,至司馬炎代魏稱帝,湣帝時西晉亡,元帝立東晉,再至恭帝爲劉裕代,晉亡。如文帝紀載滅蜀伐吳事,「帝將伐蜀,乃謀衆曰:『⋯略計取吳,作戰船,通水道,當用千餘萬功,此十萬人百數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濕,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因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虞定虢吞韓並魏之勢也。』」又如:晉武帝繼位,「於是天下大赦,改元。賜天下爵,人五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穀,人五斛。複天下租賦及關市之稅一年,逋債宿負皆勿收。除舊嫌,解禁錮,亡官失爵者悉複之。」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雖未稱帝,仍列入帝紀,故帝紀載十八人史事。十志爲:天文志、地理志、律曆志、禮志、樂志、職官志、輿服志、食貨志、五行志、刑法志。其「志」沿用前史例,改百官志爲職官志。將封禪、郊祀、祭祀等入禮志,不另立名目。列傳七十卷,傳目與前史略同,改循吏爲良吏,改方技爲藝術。類傳新增忠義、孝友、叛逆。如孝友傳序開明宗義,「大矣哉,孝之爲德也」,「用之于國,動天地而降休征;行之於家,感鬼神而昭景福」,「晉氏自始中朝,逮于江左,雖六百里之災遄及,而君子之道未消,孝悌名流,猶爲繼踵」,「采其遺絢,足厲澆風」。「載記」爲晉書新立,「五胡十六國」有十四國入載記,另有前涼、西涼入列傳。因前涼張軌本爲晉臣,而西涼李暠爲唐李氏祖先。「載記」實屬國別史,與史記世家類。載記多取材于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晉書集衆家之長。編撰晉書者均爲唐初學者;體例完備,敍事詳盡;補前代史書不足。然「修史諸人皆文詠之士,好采詭謬碎事,以廣異聞,又史論競爲豔體」,將語林、世說新語、搜神記、幽明錄之荒涎無稽之談收入本中。如成恭杜皇后傳:「後少有姿色,然長猶無齒,有來求婚者輒中止,及帝納采之日,一夜齒盡生」。
【著者】房玄齡,以字行,唐初齊州人,房彥謙子。十八歲舉進士,授羽騎尉。玄齡投秦王李世民,爲劃策,典管書記。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太宗即位,玄齡爲中書令;貞觀三年二月爲尚書左僕射;貞觀十一年封梁國公;貞觀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貞觀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病逝,太宗爲之廢朝三日,贈太尉,諡曰文昭,陪葬昭陵。
【論贊】北宋修冊府元龜,撮錄有關晉書修撰史實曰其「莫不博考前文,旁求遺逸,芟夷蕪蔓,舉其精要⋯以臧榮緒晉書爲本。裙摭諸家傳記而附益之,愛及晉代文集,罔不畢記」。
唐劉知幾史通采撰曰:晉世雜書,諒非一族,若語林、世說、幽明錄、搜神記之徒,其所載或詼諧小辯,或神鬼怪物。其事非聖,揚雄所不觀;其言亂神,宣尼所不語。皇朝新撰,多采以爲書。夫以干、鄧之所糞除,王、虞之所糠秕,持爲逸史,用補前傳,此何異魏朝之撰皇覽,梁世之修遍略,務多爲美,聚博爲功,雖取悅於小人,終見嗤于君子矣。
陳寅恪曰:唐以前諸家晉書,可稱美備。而太宗復修之者,其故安在?昔漢世古文經學者于左氏春秋中竄入「漢承堯後」之文,唐代重修晉書特取張軌爲同類陪賓,不以前涼西涼列於載記,而與捌柒涼武昭王傳中亦竄入「士業子重耳脫身奔于江左,仕于宋,後歸爲恒農太守」一節,皆藉此以欺天下後世。夫劉漢經師,李唐帝室,人殊代隔,迥不相關。而其擇術用心,遙遙符應,有如是者,豈不異哉!
【四庫】唐房喬等奉勅撰。劉知幾史通外篇謂貞觀中詔,前後晉史十八家,未能盡善,勅史官更加纂撰。自是,言晉史者皆棄其舊本,競從新撰。然唐人如李善注文選,徐堅編初學記,白居易編六帖,於王隱、虞預、朱鳳、何法盛、謝靈運、臧榮緒、沈約之書,與夫徐廣、干寶、鄧粲、王韶、曹嘉之、劉謙之之紀,孫盛之晉陽秋、習鑿齒之漢晉陽秋、檀道鸞之續晉陽秋,並見徵引。是舊本實未嘗棄。毋乃書成之日卽有不愜於衆論者乎。考書中惟陸機、王羲之兩傳其論皆稱「制曰」,蓋出於太宗之御撰。夫典午一朝,政事之得失,人材之良楛,不知凡幾,而九重掞藻,宣王言以彰特筆者,僅一工文之士衡,一善書之逸少。則全書宗旨,大概可知。其所襃貶,略實行而獎浮華。其所採擇,忽正典而取小說。波靡不返,有自來矣。卽如文選注馬汧督誄引臧榮緒、王隱書,稱馬汧立功孤城,死於非罪,後加贈祭。而晉書不爲立傳,亦不附見於周處、孟觀等傳。又太平御覽引王隱書云:「武帝欲以郭琦爲佐著作郎,問尚書郭彰。彰憎琦不附己,答以不識。上曰:『若如卿言,烏丸家兒能事卿,卽堪郎也。』及趙王倫篡位,又欲用琦。琦曰:『我已爲武帝吏,不能復爲今世吏。終於家。』」琦蓋始終亮節之士也。而晉書亦削而不載。其所載者大抵弘獎風流,以資談柄。取劉義慶世說新語與劉孝標所注一一互勘,幾於全部收入。是直稗官之體,安得目曰史傳乎?黃朝英緗素雜記詆其引世說「和嶠峨峨如千丈松,礧砢多節目」,旣載入和嶠傳中,又以嶠字相同,並載入溫嶠傳中。顛倒舛迕,竟不及檢,猶其枝葉之病,非其根本之病也。正史之中,惟此書及宋史後人紛紛改撰,其亦有由矣。特以十八家之書並亡,考晉事者舍此無由,故歷代存之不廢耳。音義三卷,唐何超撰,超字令升,自稱東京人。楊齊宣爲之序。其審音辨字,頗有發明,舊本所載,今仍附見於末焉。
【底本】百衲二十四史本。百衲本景印宋本,原缺載記三十卷,以他宋本配補。
【梓行】民國間,張元濟主持商務印書館,斥鉅資廣搜博采各史善本,用攝影製版技術,嘔心十餘年始成百衲本二十四史,乃迄今最權威版本。該本所選各珍罕本因年久而殘缺,編校者參校、補綴,如僧「百衲衣」,故名。三國志選用宋紹熙刻本,配宋紹興刻本。顧起潛評論:「皇皇巨編,非有高深的學養,難能作出宏大的規劃,博訪古本、善本、非熟悉中外藏書情況,難以集事,搜羅異書,發揚特點,非有淵博的學問,不克有所發明。」王紹曾稱讚:「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宋元以來全史善本的一次大結集,是宋元以後全史最佳的匯印本。搜羅舊本之廣,影印之精,在歷史上都是空前的。」
【端題】目錄前有「唐太宗文皇帝御撰」。
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