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選唐詩者,每失之於繁雜,惟蘅塘退士所編百首,最簡當。其有未者,僣仿其例,編續選。
是編首嚴紀律,繼標神韻,終及才調,總期別截僞體,一雅正,共得詩百十首。其繼佻、輕薄、淫俚之作,概從刪汰。
唐詩全帙中多有一詩而兩人互者,茲編悉從完本。[00484]
詩中用字,諸本互異,茲從其意義之長者。
兩選中共一百十五家,特按其時代,集姓氏傳,皆本確有考據者入。其有疑譌者,雖別本,俱從闕如。
傳及詩并評論,俱折衷先輩,非敢參以管。尚望海內雅,匡以不逮云。
註詩家必如紀文達公之註庚辰集,方泝流窮源,毫髪無憾。其他雖羣玉類等,舛誤迭出,况唐詩箋釋尤難。少陵、義山集,聚訟紛紛,[00485]迄無定論。茲選自維譾陋,不敢妄詮,以俟博雅君。
近時所行古唐詩合解,膠柱刻舟,牽強割裂,其貽誤匪淺,有識者當自知之。
詩貴溫柔敦厚,然與卑瑣庸靡,穢褻織巧,奚啻毫釐千里。前輩云:說詩專主性靈,其弊必至於廢學。觀時下風尚,作俑者有由矣。
歲丁酉,客任城,得從詠亭師遊,頗多獲益,並鑒定此編,賜以弁語。乃楮墨未乾,而師資已邈,[00486]展卷臨風,不勝西州之慟。
良常于慶元謹識[0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