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地藏法門經典,地藏三經之一,揭示「十種王輪」之說,可謂後世地藏十王信仰之由來。
【撰述】名地藏十輪經、大乘地藏十輪經,又譯大方廣十輪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與地藏菩薩本願經、占察善惡業報經合稱「地藏三經」。本經乃唐永徽二年玄奘於大慈恩寺之譯經院所譯出,由大乘光等筆受。系讚嘆地藏菩薩之功德,並敍述如來依地藏菩薩之問,而由本願力成就十種佛輪,能破除末世之十惡輪。接占察經開示修唯心識觀、真如實觀證得一行三昧後,眾生應如何修大乘三十七道品進而見佛性。
【體例】凡八品,分序品、十輪品、無依行品、有依行品、懺悔品、善業道品、福田相品、獲益囑累品。
【著者】玄奘,中國漢傳佛教唯識宗創始人、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本姓陳,名禕、洛州偃師人。大業末出家,博涉經論。嘗謂翻譯者多有訛謬,故就西域,廣求異本以參驗之。貞觀初,隨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辯博出群,所在必為講釋論難,蕃人遠近咸尊伏之。在西域十七年,經百余國,悉解其國之語,仍采其山川謠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記十二卷。貞觀十九年,歸至京師。太宗見之,大悅,與之談論。於是詔將梵本六百五十七部於弘福寺翻譯,仍敕右僕射房玄齡、太子左庶子許敬宗,廣召碩學沙門五十餘人,相助整比。顯慶元年,高宗令左僕射于志寧,侍中許敬宗,中書令來濟、李義府、杜正倫,黃門侍郎薛元超等,共潤色玄奘所定之經,國子博士范義碩、太子洗馬郭瑜、弘文館學士高若思等,助加翻譯。凡成七十五部,奏上之。後以京城人眾競來禮謁,玄奘乃奏請逐靜翻譯,敕乃移於宜君山故玉華宮。顯慶六年卒,時年五十六,歸葬于白鹿原,士女送葬者數萬人。
【底本】趙城金藏本。
【版式】四周單邊,無界行、魚尾、版心,最右行記書名。
【行格】每版三欄,每欄二十三行,行十四字。
【序跋】卷末附錄:新羅神昉序文。
【端題】每卷首有:三蔵法師玄奘奉詔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