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以陸羽之文爲經,採諸家之說爲傳,開卷則古今茶事粲然在目,檢用則源流異同立判涇渭,實爲中國首部茶學文獻彙編。
【撰述】明屠本畯撰。按薛岡序文, 是書寫定於萬曆三十八年。然明神宗萬曆十八年屠隆所撰考盤余事養水一節中,已引用屠本畯茗笈品泉章中一段「喻政編茶書全集時已將其刪去」,是故此書當撰於萬曆十八年之前。凡十六章,分上下篇。章首均列讚語,以陸羽茶經爲綱,又輯錄十八種茶書爲傳文,雜論茗事,對茶葉生產、製作、貯藏、沖泡,記述甚詳。是書雜論茗事,前經後文,前贊後評,體例獨特,別具一格,開古代茶書之先河。徵引它書,有較強資料性,便於檢用。
【體例】凡八千餘字,十六章,分上下篇。上篇八章爲溯源、得地、乘時、揆制、藏茗、品泉、候火、定湯;下篇八章爲點瀹、辨器、申忌、防濫、戒淆、相宜、衡鑒、玄賞。章首均列讚語,再以陸羽茶經爲經文,又輯錄宋蔡襄茶錄等十八種茶書爲傳文,附其評語。
【著者】本畯,字田叔,又字豳叟,號漢陂,晚年自稱憨先生。鄞「(治今浙江寧波」人,生於書香門第,大山之子,以父蔭任太常寺典薄、禮部郎中、兩淮運司同知,後移福建任鹽運司同知。著有山林經濟籍一書,系其罷官裡居時編著,意在「暢山林之趣、盡幽賞之致」,約於萬曆四十一年刊刻。又有閩中海錯疏、茗笈、海味索引、閩中荔枝譜、野菜箋、離騷草木疏補等,涉及植物、動物、園藝等廣闊領域。本畯鄙視名利,廉潔自持,好讀書,到老仍勤學不輟,曾云:「吾於書饑以當食,渴以當飲,欠身以當枕席,愁及以當鼓吹。」
【論贊】伊藤仁齋:讀此書如入中華茶庫,萬品森然。
【四庫】明屠本畯撰。本畯有閩中海錯疏,已著錄。是編雜論茗事。上卷分溯源、得地、乘時、揆制、藏茗、品泉、候火、定湯八章,下卷分點瀹、辨器、申忌、防濫、戒淆、相宜、衡鑒、元賞八章,每章多引諸書論茶之語,而前引以贊,後系以評。又取陸羽茶經分冠各篇,頂格書之,其他諸書皆亞一格書之。然割裂餖飣,已非茶經之全文。點瀹二章,並無茶經可引,則竟闕之。核其體例,似疏解茶經,又不似疏解茶經,似增刪茶經,又不似增刪茶經,紛紜錯亂,殊不解其何意也。
【序跋】前有萬曆庚戌薛岡、辛亥徐𤊹序文,屠氏自序,後有範大遠跋文。
【底本】茶書二十七種本「萬歷刻」。
版式:花口,單魚尾,左右雙邊。上鐫卷目,版心刻頁碼。行格: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同。

屠本畯对茶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他的《茗笈》系统地总结了茶的历史、制作和鉴赏方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