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字虎符,趙郡人,高平公順從父兄。父勰,字同,恬靜好學,有聲趙魏。太祖平中原,聞勰已亡,哀惜之,贈宣威將軍、蘭陵太守。神䴥中,世祖徵天下才儁,靈至,拜中博士,轉侍郎。從駕臨江,除淮陽太守。靈以學優溫謹,選授高宗經。後加建威將軍、中散、內博士,賜爵高邑。高宗踐受,除平南將軍、洛州刺史而卒,時年六十。[02529]帝追悼之,贈散騎常侍、平東將軍、定州刺史,鉅鹿公,諡曰簡。
恢,襲爵。高宗以恢師傅之,拜員外散騎常侍、安西將軍、長安鎮副將,進爵侯,假鉅鹿公。皇興元年,鎮軍將軍、東平王道符謀反,殺恢及雍州刺史魚玄明、雍州別駕李允等。恢時年四十八。顯祖愍之,追贈恢散騎常侍、鎮西將軍、定州刺史、鉅鹿公,諡曰貞。
恢長悅祖,襲爵高邑侯,例降伯。卒。[02530]
瑾,字伯瓊。太和中,拜奉朝請,後襲爵。轉司徒、廣陽王嘉集曹參軍,太尉、高陽王雍長流參軍,太尉、清河王懌記室參軍。後除中堅將軍、步兵校尉。葛榮反於河北,所在殘害,詔瑾持節兼吏部郎中、東北道弔慰使。至冀州,值葛榮圍逼,敕授瑾防城都督。時瑾以自隨,次戰死,瑾恐動人情,忍哀輟哭。城陷沒賊,旣而走免。永安初,拜左將軍、太中夫、殷州中正,累遷衞將軍、右光祿夫、太尉諮議參軍。天平初,除車[02531]騎將軍、司農卿,中正如故。瑾淳謹好學,老而不倦。元象元年秋卒,年六十五。贈使持節、都督定瀛殷州諸軍、驃騎將軍、司徒公、定州刺史。
景威,襲。武定末,西汝陰太守。齊受禪,爵例降。悅祖弟顯甫,本州別駕,遷步兵校尉。從駕南討,以功賜爵平棘,行并州。尋除河北太守。卒,贈顯武將軍、安州刺史,諡曰威。
元忠,武定中,驃騎將軍、儀同司、晉陽縣[02532]開國伯。
搔,武定末,河內太守。
顯甫次弟華,字寧夏。初羽林中郎、武騎侍郎、步兵校尉,轉直閤將軍、武衞將軍。華膂力過人,頗有將略,每從征伐,頻著軍功。賜爵欒城,定州驃騎長史、輔國將軍、中山太守。卒,贈前將軍、幽州刺史。有八。
長構,襲爵,至通直散騎常侍。卒,贈殷州刺史。
次敬義,司徒長流參軍、兼光祿少卿、平北將軍、[02533]光祿夫。卒,贈本將軍、殷州刺史。
次叔向,徐州鎧曹參軍,帶郭浦戍主。值刺史元法僧叛,逼入蕭衍。
次幼緒,早亡。
次季修,博陵、常山郡太守。
次世幹,次稚明,兄弟並不修名行,險暴無禮,時所賤。
華弟憑,字青龍。祕主文中散,累遷冀州征東長史、太中舍人。阿附趙修,超遷司空長史、給[02534]黃門侍郎、武衞將軍、定州中正。坐修黨免官。後除趙郡太守。卒。
道嘉,字同吉。豫州外兵參軍、汝陽太守。
同吉弟文衡,開府行參軍。
恢弟綜,行河間郡,早卒。
綜道,「道」北史卷三三李靈附李渾傳作「遵」。張森楷云:「京兆王愉傳(卷二二。)『道』作『遵』,北齊書(卷二九。)李渾傳同。疑此『道』字誤。」按唐書卷七二上宰相世系表趙郡李氏東祖房下也作「遵」。張說是。字良軌,有業尚。初拜奉朝請、尚度支郎。遷洛,營構將。高祖南伐,行臺郎。車駕還,拜太步兵校尉。世宗初,轉步兵校尉,兼散騎侍郎副盧昶東北道使。拜司空諮議,加中壘將[02535]軍。京兆王愉以征東將軍冀州刺史,遵愉府司馬。愉反,召集州府以告之,遵不從,愉所害。時年四十四。平,詔賜帛百匹,贈征虜將軍、幽州刺史,諡曰簡,拜渾給中。
渾,字季初。武定末,司農卿。
渾弟繪,字敬文。齊王丞相府司馬。
繪弟系,北史卷三三「系」作「緯」。按本名「緯」,魏收避北齊後主諱改作「系」。北齊書卷二九李渾傳作「偉」,是「緯」之形訛。字乾經。少聰惠,有才學,與舅河間邢昕少相倫輩,晚不逮之。初征東法曹參軍,後除奉車都尉,加寧遠將軍。尋拜司馬廣陵王[02536]參軍。府解,還鄉里。徵拜冠軍將軍、中散夫。齊獻武王從永樂濟州刺史,聞而請與相,待以賓交之禮。及永樂薨,系送葬還都。蕭衍遣使朝貢,侍中李神儁舉系尚南主客郎。系前後接對凡十八人,頗稱職。齊文襄王攝選,以系司徒諮議參軍,因謂之曰:「自郎署至此,所謂不次,以卿人才,故有此舉耳。」尋加征虜將軍。武定五年,兼散騎常侍使蕭衍,與其兄前後將命,時人稱之。太尉高岳出討,以系[02537]都督司馬。師還,拜太家令。七年八月卒,時年四十六,時人惜之。齊初,贈平東將軍、北徐州刺史,諡曰文。
靈弟均,趙郡太守。
均璨,字世顯。身長八尺五寸,衣貌魁偉。受學於梁祚。興安中,祕中散、本州別駕,轉趙郡、常山郡太守。遷中郎,雅高允所知。天安初,劉彧徐州刺史薛安都舉彭城降,詔鎮南將軍、博陵公尉元,鎮東將軍、陽城公孔伯恭等[02538]率衆迎之。「陽城」北史卷三三作「城陽」。按卷五一孔伯恭傳、卷六顯祖紀天安元年九月、卷五〇尉元傳並作「城陽」,這裏「陽城」乃誤倒。顯祖復以璨參府軍。軍達九里山,安都率文武出迎,元不加禮接。安都還城,使遂不至。時劉彧將張永、沈攸之等率衆先屯下礚,元令璨與中郎高閭入彭城說安都,安都卽與俱載赴軍。元等入城,收管籥。其夜,永攻南門不克,退還。時永輜重在武原,璨勸元乘永之失據,攻永米船,破之,斬首數千級。時雪寒,永軍凍死者萬計,於是遂定淮北。加璨寧朔將軍,與張讜對兗州刺史,綏安初附。以參定徐[02539]州之功,賜爵始豐侯,加建武將軍。延興元年,年四十,卒,諡曰懿。
元茂,太和八年襲爵。加建武將軍。以寬雅著稱。闕。例降。拜司徒司馬,尋除振威將軍、南征別將、彭城鎮副將,民吏安之。賞帛百匹、穀百斛。太和十年,年四十四,卒,贈顯武將軍、徐州刺史,諡曰順。
秀之,字鳳起。初除京兆王參軍,轉員外散騎侍郎。襲爵,拜尚都官郎。[02540]
秀之弟雲,字鳳昇。司空參軍,轉外兵參軍、本州治中。
雲弟羽,字鳳降。征南法曹參軍。
羽弟岳,字鳳跱。員外郎、司馬祭酒。秀之等早孤,母孝謹,兄弟並容貌魁偉,風度審正,而皆早卒。
鳳昇道宗,武定末,直閤將軍。
道宗弟道林,司徒中兵參軍。
元茂弟宣茂,太和初,拜中博士。稍遷司空諮[02541]議,轉司馬,監營構。出除寧朔將軍,試守正平郡,不拜。兼定州中正。坐受鄉人財貨,御史所劾,除名民。從駕征新野,從討樊鄧。持節、兼散騎常侍、東南道使。景明中,除平陽太守,以罪左遷步兵校尉。正始初,除太中夫,遷光祿夫。宣茂議明堂之制,以五室長,與游肇往復,肇善之。遷平東將軍、幽州刺史。延昌年卒,年五十九。遺言薄葬。贈本將軍、齊州刺史,諡曰齊。[02542]
藉之,字修遠。性謹正,粗涉史。歷員外郎、給中、司徒諮議參軍、前將軍、太中夫。著忠誥一篇,文多不載。永熙初卒,年五十四。贈中軍將軍、定州刺史。
徹,字伯倫。武定末,司空主簿。
藉之弟志,字敬遠,有氣尚。州主簿。
長瑜,郡功曹。
敬遠弟幼遠,性粗暴,每劫盜,刺史殺之。
宣茂弟叔胤,舉秀才,著作佐郎。歷廣陵王諮議、[02543]南趙郡太守。在位九載,有政績。景明年卒,年十六。諡曰惠。
弼,字延軌。位至相州參軍。
弼弟翼,字景業。初盪寇將軍、齋帥。除員外郎,遷尚郎,仍齋帥。建義初,遇害河陰。贈平北將軍、定州刺史。
叔胤弟仲胤,自中學生,歷公府主簿、從中郎、諫議夫、尚左丞。卒,賜帛一百匹、布五十匹、綿五十斤,贈鎮遠將軍、光州刺史,諡曰恭。[02544]
少仁,尚主客郎。
崔鑒,字神具,博陵安平人。父綽,少孤,學行修明,有名於世。與盧玄、高允、李靈等俱被徵,語在允傳。尋以母老固辭,後郡功曹而卒。鑒頗有文學,自中博士轉侍郎。延興中受詔使齊州,觀省風俗,行兗州。以功賜爵桐廬縣。出奮威將軍、東徐州刺史。鑒欲安悅新附,民有年老者,表求假以守、令,詔從之。於州內冶銅以農具,兵民獲利。卒,贈冠軍將軍、青州[02545]刺史、安平侯,諡曰康。
合,字貴和,少有時譽。襲爵桐廬,中學生、主文中散、太尉諮議參軍、本州中正。出常山太守,卒於郡,時年十七。
長修義,有風望,襲爵。自司徒默曹參軍再遷寧遠將軍、新野太守。還,除太尉掾,出冀州征東府長史。卒,年四十五。
長放寬,襲爵。齊受禪,例降。
合弟秉,少有志氣。太和中,中學生,拜奉朝[02546]請,轉徐州安東府參軍。陽平王顯之定州,「顯」北史卷三二崔鑒傳作「順」。按元顯是陽平王熙孫,但其祖他已改封淮南王,墓誌集釋(圖版六七。)有元顯墓誌,父、祖都稱淮南王,顯所襲自然也是淮南王。元順有三:一見卷一五昭成子孫傳,封毗陵王;一見卷一九中任城王雲傳,封東阿公;又一見北史卷一五宗室傳封濮陽王。別無陽平王順其人。據卷六八甄琛傳稱琛「後爲本州陽平王頤衛軍府長史」。琛爲定州毋極人,本州卽指定州,與此傳下文崔秉拳擊甄琛墜床事相合。知「顯」「順」都是「頤」之形訛。秉復衞軍府參軍,帶毋極令。時甄琛長史,因公言競之間,秉以拳擊琛,墜於牀下。琛以本縣長,笑而不論。其豪率若此。彭城王勰征壽春,秉從行,招致壯俠,以部卒。勰目之,謂左右曰:「吾當寄膽氣於此人。」後司空主簿,轉掾、城門校尉、長兼司空司馬。遷長史,加輔國將軍。出除左將軍、廣平內史,納財貨,清論所鄙。入司徒左長史。未幾,除平東將軍、光祿[02547]夫。尋加安西將軍,出除燕州刺史。時天下多,遂杜洛周攻圍。秉堅守歷年,朝庭遣都督元譚與秉第仲哲赴救。譚敗,仲哲死之。秉遂率城民奔定州,坐免官。尋除撫軍將軍,行相州,轉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夫。孝昌末,冀州流民聚於河外,因立東冀州,除秉刺史,加征東將軍。不之任。永安年,遷衞將軍、右光祿夫。秉年老被疾,上表辭,詔不許。元顥入洛,秉避居陽武。年,除散騎常侍、車騎將軍、左光祿[02548]夫。太昌中,除驍騎將軍、「驍」北史卷三二崔鑒附崔秉傳作「驃」。按「驍騎」罕見加「大」之例。卷一一出帝紀太昌元年九月記「以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崔秉爲驃騎大將軍」。「驍」字訛。儀同司,常侍、左光祿如故。頻以老病乞解。永熙年去職。天平四年薨,年七十八。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定瀛滄州諸軍、本將軍、尚令、司徒公、定州刺史,諡曰靖穆。
長忻,字伯悅,有世幹。荊州平南府外兵參軍。北道行臺常景引行臺郎,啟除員外郎,復安遠將軍、尚左中兵郎中。以鄭儼之甥,兼尚左丞。莊帝初,遇害於河陰,年四十。贈[02549]鎮軍將軍、殿中尚、冀州刺史。
忻弟仲哲。生祖母宋氏所養,早有知識,六歲宋亡,啼慕不止,者悲之。性恢達,常以將略自許。辟司徒行參軍。假寧朔將軍、統軍,從廣陽王淵北討,擊柔玄賊,破之,賜爵安平縣男。及父秉於燕州被圍,泣訴朝庭,遂除別將,與都督元譚赴援。到下口,遇賊,仲哲戰歿,時年十五。
長長瑜,武定中,儀同開府中兵參軍。
長瑜弟叔瓚,司徒田曹參軍。[02550]
仲哲弟叔彥,撫軍將軍。
叔彥弟季通,武定中,兼司農少卿。
季通弟季良,風望閑雅。自太學博士從都督李神軌征討有功,賜爵蒲陰縣男。尋除著作佐郎、通直散騎侍郎,轉征虜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太尉長史。及秉還鄉,季良亦去職養。後除中軍將軍、光祿夫。先秉卒於家,時年十六。贈車騎將軍、尚右僕射、定州刺史,諡曰簡。
秉弟習,字貴禮,有世譽。歷司徒主簿、彭城王勰[02551]開府屬。遷幽州長史、博陵太守,吏民愛敬之。在郡九年,轉河東太守,卒於郡,年五十一。贈中山太守。孝昌年,重贈後將軍、并州刺史。
長世儒,字希業。卒於司馬從中郎。
世儒第弟叔業,武定中,南兗州別駕。
秉從父弟廣,字仲慶,有議幹。初中學生。高祖時,殿中郎中,歷通直散騎侍郎、太步兵校尉。詔守尚左丞,父憂去職。後任城王澄揚州,引廣鎮南府長史,以母老辭。景明末,卒於[02552]家。贈安遠將軍、光州刺史。
元獻,字世儁,頗有學識。舉秀才,不行。後卒於鄉里。
廣弟文業,中博士,轉司徒主簿。城陽王鸞定州刺史,引治中。年四十九卒。伯謙,武定末,司空諮議參軍。
史臣曰:李以儒俊之風,當旌帛之舉;崔以文雅之烈,應利用之科。世家有業,餘慶不已,人位繼軌,亦盛哉。[02553]
列傳第十七 魏四十九[0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