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符瑞命,遐哉邈矣。靈篇祕圖,固以蘊金匱而充石室,炳契決,陳緯候者,方策未。啓覺天人之期,扶獎帝王之運,五聖業,神明寶,謀協贊,罔不由茲。夫流火赤雀,實紀周祚,雕雲素靈,發祥氏,光武中興,皇符盛,魏膺當塗之讖,晉有石瑞之文,史筆所詳,亦唯舊矣。齊氏受[00733]命,殷前典。黃門郎蘇偘撰聖皇瑞應記,永明中庾溫撰瑞應圖,其餘衆品,史注所載。今詳去取,以志云。
老河洛讖曰:「年曆七七水滅緒,風雲俱起龍麟舉。」宋水德王,義熙十四年,元熙年,永初年,景平一年,元嘉十年,孝建年,明八年,永光一年,泰始七年,泰豫一年,元徽四年,昇明年,凡七十七年,故曰七七。易曰:「雲從龍,風從虎。」關尹云:「龍不知其乘風雲而上天。」[00734]
讖曰:「肅草成,道德懷出身,形法治吳出南京。」上卽姓諱。南京,南徐州治京口。
讖曰:「墥堨河梁塞龍淵,消除水災泄山川。」墥堨河梁,路,路卽道。淵塞者,譬路成。卽太祖諱。消水災,言除宋氏患難。
讖曰:「上參南斗第一星,下立草屋紫庭。神龍之崗梧桐生,鳳鳥舒翼翔且鳴。」南斗第一星,吳分。草屋,蕭字。蕭管之器,「蕭」南監本、殿本、局本作「簫」。像鳳鳥翼。
讖曰:「蕭士,天下樂。」士,主字。[00735]
讖曰:「天何在草中宿。」宿,肅。
尚中候儀明篇曰:「仁人傑出,握表之象,曰角姓,合音之于。」蘇偘云:「蕭,角姓。八音之器有簫管。」
史臣曰:案晉光祿夫何禎解音之于曹字,謂魏氏。王隱晉云:「卯金音于,亦魏。」候章句,本無銓序,家所稱,旣有前釋,未詳偘言何推據。
孝經鉤命決曰:「誰者起,視名將。」君者羣,理物[00736]雄,優劣相次以期興,將,太祖諱。征西將軍蕭思話之曰:「此我家諱。」
王年歌曰:「金刀治世後遂苦,帝王昏亂天神怒,災異屢戒人主,分叛失州土,王九江一在吳,餘悉稚早少孤,一國主天所驅。」金刀,劉。分叛,宋明帝世。王九江者,孝武於九江興,晉安王勛雖不終,亦稱號,後世祖於九江基霸迹,此王。一在吳,謂齊氏桑梓,亦寄治南吳。一國主,謂太祖符[00737]運潛興,宋氏驅除寇難。
歌曰:「禾摻摻林茂孳,金刀利刃齊刈之。」刈,翦。詩云:「實始翦商。」
歌曰:「欲知其姓草肅肅。糓中最細低頭熟。鱗身甲體永興福。」糓,道;熟,成:諱。太祖體有龍鱗,斑駮成文,始謂是黑歷,治之甚至而文愈明。伏羲亦鱗身。
金雄記曰:「鑠金作刀在龍里,占睡上人相須起。」云:「當復有作肅入草。」蕭字。易云:「聖人作之。」[00738]記云:「草門可憐乃當悴,建號不成易運沸。」詩云不時,時。不成,成。建號,建元號。易運,革命。
讖曰:「周文王受命,千五百歲,河雒出聖人,受命於己未,至丙十八周,旅布六郡東南隅,四國安定可久留。」案周滅殷後七百八十年,秦四十九年,四百十五年,魏四十五年,晉百五十年,宋六十年,至建元元年,千五百九年。武進縣彭山,舊塋在焉。其山崗阜相屬數百里,上有五色雲氣,[00739]有龍出焉。宋明帝惡之,遣相墓工高靈文占視,靈文先與世祖善,「世祖」南史齊紀作「太祖」。下「退謂世祖曰」,南史齊紀亦作「太祖」。還,詭荅云:「不過方伯。」退謂世祖曰:「貴不可言。」帝意不已,遣人於墓左右校獵,以鐵釘長五六尺釘墓四維,以厭勝。太祖後改樹表柱,柱忽龍鳴,響震山谷,父老咸志之云。會稽剡縣刻石山,相傳名,不知文字所在。昇明末,縣民兒襲祖行獵,忽石上有文凡處,苔生其上,字不可識。刊苔去之,石文曰:「此齊者,黃公之化氣。」「黃公」南史齊紀作「黃石公」。立石文曰:「黃天星,姓蕭字某[00740]甲,「某甲」南史齊紀作「道成」,與上「星」下「平」爲韻,此蕭子顯避諱改也。得賢帥,天下太平。」石文曰:「刻石者誰?會稽南山李斯刻秦望之封。」
益州齊后山,父老相傳,其名亦不知所起。昇明年,有沙門玄暢於山丘立精舍,其日,太祖受禪日。
嵩高山,昇明年四月,滎陽人於山東南澗天雨石,南監本、殿本、局本「滎陽人」下有「尹午」二字。按「尹午」南史齊紀作「尹千」,下同。又「東南澗」南監本、局本作「東南隅」。墜地石開,有璽在其中,方寸。其文曰:「戊丁之人與道俱,肅然入草應天符。」曰:「皇帝興運。」午詣雍州刺史蕭赤斧,赤斧表獻之。南監本、殿本、局本「午」下有「奉璽」二字,「表獻之」上有「赤斧」二字。[00741]
史臣案:昔人臨洮而銅人鑄,臨洮生董卓而銅人毀,有卓而世亂,世亂而卓亡,如有似。晉末嵩高山出玉璧十,宋氏以受命之祥。今此山出璽,而水德云謝,終始之徵,亦有類。元徽四年,太祖從南郊,望氣者陳安寶太祖身上黃紫氣屬天,安寶謂親人王洪範曰:「我少來未嘗軍上有如此氣。」太祖年十七,夢乘青龍西行逐日,日將薄山乃止,覺而恐懼,家人問占者,云「至貴之象」。蘇偘云:「青,木色。日暮者,[00742]宋氏末運。」
泰始七年,「七年」南史齊紀作「三年」,元龜二百三作「二年」。按蕭道成自泰始二年鎮淮陰,七年徵還京師,此事當在二年後,七年前,疑南史作「三年」是。明帝遣前淮南太守孫奉伯往淮陰監元會。奉伯與太祖同寢,夢上乘龍上天,於下捉龍脚不得。覺謂太祖曰:「兖州當庇生民,弟不。」奉伯卒於宋。
清河崔靈運上府參軍,「崔靈運」南史齊紀及元龜二百三並作「崔靈建」。夢天帝謂己曰:「蕭道成是我第十九,我去年已授其天位。」自皇五帝至齊受命君,凡十九人。
宋泰始中,童謠云「東城出天」,故明帝殺建安[00743]王休仁。蘇偘云:「後從帝自東城卽位,論者謂應之,乃是武進縣上所居東城里。」熊襄云:「上舊鄉有道,相傳云秦始皇所經,呼『天路』,後遂帝鄉焉。」案從帝實當援立,猶如晉之懷、愍,亦有徵符。齊運旣無,巡幸路名,或是秦舊,疑不能詳。
世祖年十,夢舉體生毛,髮生至足。夢人指上所踐地曰「周文王之田」。夢虛空中飛。夢著孔雀羽衣。庾溫云:「雀,爵位。」夢鳳皇從天飛[00744]下青溪宅齋前,兩翅相去十餘丈,翼下有紫雲氣。及在襄陽,夢著桑屐行度太極殿階。庾溫云:「屐者,運應木。」臣案桑字四十而點,世祖年過此卽帝位,謂著屐木行。屐有兩齒有聲,是明兩之齒至四十而行卽真矣。及在郢州,夢人從天飛下,頭插筆來畫上衣兩邊,不言而去。庾溫釋云:「畫者,山龍華蟲。」
世祖宋元嘉十七年六月己未夜生,無火,婢吹灰而火自燃。[00745]
世祖於南康郡內作伎,有絃無管,於是空中有篪聲,調節相應。
世祖廣興相,嶺下積旱水涸不通船,上部伍至,水忽暴長。庾溫云:「易利涉川之義。」
世祖頓盆城,城內無水,欲鑿引江流,試掘井,得伏泉九處,皆湧出。建元元年四月,有司奏:「延陵令戴景度稱所領季廟,舊有涌井所,廟祝列云舊井北忽聞金石聲,卽掘,深尺,得沸泉。其東忽有聲錚錚,掘得泉,沸湧若浪。泉中得[00746]一銀木簡,長一尺,廣寸,隱起文曰『盧山道人張陵再拜謁詣起居』。「盧」殿本作「廬」。簡木堅白而字色黃。」謹案瑞應圖,「浪井不鑿自成,王者清靜,則仙人主之」。孔氏世云:「叶精帝道,孔明巧,當在張陵。」宋均注云:「張陵佐封禪。一云陵,仙人。」
元徽年,太祖在清溪宅,「清溪」殿本作「青溪」。齋前池中忽揚波起浪,湧水如山,有金石響,須臾有青龍從池中出,左右皆之。
昇明元年,青龍齊郡。[00747]
建元四年,青龍從陽郡清水縣平泉湖中。
永明七年,黃龍曲江縣黃池中,一宿日。
中興年,山上雲障四塞,頃有玄黃五色如龍,長十餘丈,從西北升天。
宋泰始末,武進舊塋有獸,一角,羊頭,龍翼,馬足,父老咸,莫之識。
永明十年,鄱陽郡獻一角獸,麟首,鹿形,龍鸞共色。瑞應圖云:「天萬福允集,則一角獸至。」
十一年,白象九頭武昌。[00748]
史臣曰:記云,升中于天,麟鳳至而龜龍格。則鳳皇巢乎阿閣,麒麟在乎郊藪,豈非馴之在庭,擾以成畜,其瑞如此。今觀魏、晉已來,世稱靈物不少,而亂多治少,史不絕。故知來儀在沼,遠非前,而不至,未辨其祥。
昇明年月,白虎歷陽龍亢縣新昌村。新昌村,嘉名。瑞應圖云:「王者不暴白虎仁。」
建元四年月,白虎安蠻虔化縣。
中興年月,白虎東平壽張安樂村。[00749]
昇明年,騶虞安東縣五界山,師頭,虎身,龍脚。詩傳云:「騶虞,義獸,白虎黑文,不食生物,至德則出。」
昇明年,太祖齊王,白毛龜東府城池中。
建元年,休安陵獲玄龜一頭。
永明五年,武騎常侍唐潛上青毛神龜一頭。
七年六月,彭城郡田中獲青毛龜一頭。
八月,延陵縣前澤畔獲毫龜一枚。
八年四月,長山縣王惠獲六目龜一頭,腹下有[00750]「萬歡」字,幷有卦兆。
六月,建城縣昌城田獲四目龜一頭,下有「萬齊」字。
九年五月,長山縣獲神龜一頭,腹下有巽兌卦。
中興年正月,邏將潘道蓋於山石穴中獲毛龜一頭。
昇明年,世祖遣人詣宮亭湖廟還福,船泊渚,有白魚雙躍入船。
永明五年,南豫州刺史建安王真表獻金色魚一頭。[00751]
建元元年八月,男王約獲白雀一頭。
九月,秣陵縣獲白雀一頭。
年四月,白雀集郢州府館。
五月,白雀會稽永興縣。
永明元年五月,郢州丁坡屯獲白雀一頭。
年七月,安城王暠第獲白雀一頭。
九月,南郡江陵縣獲白雀一頭
四年七月,白雀臨汝縣。
七年六月,鹽官縣獲白雀一頭。[00752]
八年,天門臨澧縣獲白雀一頭。
九年七月,吳郡錢塘縣獲白雀一頭。
八月,豫州獲白雀一頭
十年五月,齊郡獲白雀一頭。
建元元年五月,白烏巴郡。
永明四年月,足烏巢南安中陶縣庭。
八年四月,陽羨縣獲白烏一頭。
隆昌元年四月,陽羨縣獲白烏一頭。
建元年,江陵縣獲白鼠一頭。[00753]
永明六年,白鼠芳林園。
十年九月,義陽郡獲白鼠一頭。
永明四年,丹楊縣獲白兔一頭。
昇明元年六月,慶雲益都。
建元元年,世祖拜皇太日,有慶雲在日邊。
年,華林園醴泉堂東忽有瑞雲,周圓十許丈,高下與景雲樓平,五色藻密,光彩映山,徘徊良久,行轉南行,過長船入華池。
昇明年,宣城臨成縣於藉山獲紫芝一枝。[00754]
永明八年五月,陽城縣獲紫芝一株。
隆昌元年正月,襄陽縣獲紫芝一莖。
昇明年四月,昌國縣徐萬年門下棠樹連理。
九月,豫州萬歲澗廣數丈,有樹連理,隔澗騰枝相通,越壑跨水一榦。
建元年九月,有司奏上虞縣楓樹連理,兩根相去九尺,雙株均聳,去地九尺,合成一榦。
故鄣縣楓樹連理,兩株相去七尺,八圍,去地一丈,仍相合樹,泯如一木。[00755]
山陽縣界若邪村有一槻木,按若邪村殆以若邪山得名,若邪山在山陰縣界,疑「山陽」當作「山陰」。合連理。
淮陰縣建業寺梨樹連理。
建康縣梨樹耀欀一本作耀攘五圍,連理六枝。
永明元年五月,木連理生安成新喻縣。生南梁陳縣。閏月,璿明殿外閣南槐樹連理。
八月,鹽官縣內樂村木連理。
年七月,烏程縣陳文則家槿樹連理。
七月,新冶縣槐栗木合生異根連理,去地數尺,中央開,上復一。[00756]
年正月,安城縣榆樹株連理。
月,安陽縣梓樹連理。
九月,句陽縣之糓山槿樹連理,異根雙挺,共杪一。
十月,永寧左郡樠木連理。
四年月,秣陵縣喬天明園中李樹連理生,「喬」毛本、殿本、局本並作「高」。按元龜二百二亦作「喬」。高尺五寸,兩枝別生,復高尺,合一榦。
五年正月,秣陵縣華僧秀園中四樹連理。
六年四月,江寧縣北界賴鄉齊平里成邏門[00757]外路東太常蕭惠基園楥樹株連理,其高相去尺,南北,者傾柯南附,合一樹,枝葉繁茂,圓密如蓋。
七年,江寧縣李樹株連理,兩根相去一丈五尺。
八年,巴陵郡樹連理四株。
月,武陵白沙戍槻木連理,相去五尺,俱高尺,東西枝,合而通柯。
十月,柴桑縣陶委天家樹連理。
永明五年,山陰縣孔廣家園檉樹十層。會稽[00758]太守隨王隆獻之,種芳林園鳳光殿西。
九年,秣陵縣鬭場里安明寺有古樹,衆僧改架屋宇,伐以薪,剖樹木裏,自然有「法德」字。始興郡本無欓樹,調味有闕。世祖在郡,堂屋後忽生一株。
昇明年十月,甘露降建康縣。
十一月,甘露降長山縣。
十月,甘露降彭山松樹,至九日止。
建元元年九月,甘露降淮南郡桃石榴樹。有[00759]司奏甘露降新汲縣王安世園樹。
永明年四月,甘露降南郡桐樹。
四年月,甘露降臨湘縣李樹。
月,甘露降南郡桐樹。
四月,甘露降睢陽縣桃樹。
五年四月,甘露降荊州府中閤外桐樹。
六年,甘露降芳林園故山堂桐樹。
九年八月,甘露降上定林寺佛堂庭,中天如雨,徧地如雪,其氣芳,其味甘,耀日舞風,至晡乃止。[00760]爾後頻降鍾山松樹,四十餘日乃止。
十月,甘露降安陵樹。「大」高帝紀下及皇后傳作「泰」。
中興年月,甘露降茅山,彌漫數里。
元徽四年月,醴泉出昌國白鹿山,其味甚甘。
永明元年正月,新蔡郡固始縣獲嘉禾,一莖五穗。
八月,新蔡縣獲嘉禾,莖九穗,一莖七穗。
十一月,固始縣獲嘉禾,一莖九穗。
年八月,梁郡睢陽縣界野田中獲嘉禾,一莖十穗。[00761]
五年九月,莒縣獲嘉禾一株。
十年六月,海陵齊昌縣獲嘉禾,一莖六穗。
十一年九月,睢陽縣田中獲嘉禾一株。
昇明年九月,建寧縣建昌村民採藥於萬歲山,忽聞澗中有異響,得銅鍾一枚,長尺一寸,邊有古字。
建元元年十月,浩陵郡蜑民田健所住巖間,張森楷校勘記云:「案州郡志無浩陵,疑『浩』字訛。」今按齊建元二年,置巴州,割涪陵郡屬焉。齊書高逸明僧紹傳,子惠照,爲巴州刺史,綏懷蠻蜑,是巴州有蜑民之證。「浩」乃「涪」之形訛。常留雲氣,有聲響澈若龍吟,求之積歲,莫有者。去四月十七日,巖數里夜忽有雙光,至明[00762]往,獲古鍾一枚,有一器名淳于,蜑人以神物奉祠之。
永明四年四月,東昌縣山自比歲以來,恒發異響,去月十五日,有一巖褫落,縣民方元泰往視,於巖下得古鍾一枚。
五年月,豫寧縣長崗山獲神鍾一枚。
九年十一月,寧蜀廣縣田所墾地入尺四寸,獲古鍾一枚,形高尺八寸,圍四尺七寸,縣柄長一尺寸,合高五尺,四面各九孔。更於陶所瓦[00763]間有白光,窺尋無物,自後夜夜輙復有光,旣經旬日,村民張慶宣瓦作屋,於屋間光照內外,慶宣疑之,以告孔休先,乃共發視,獲玉璽一鈕,璧方八分,上有鼻,文曰「帝真」。曲阿縣民黃慶宅左有園,園東南廣袤四丈,每種菜,輙鮮異,雖加採拔,隨復更生。夜中恒有白光,皎質屬天,狀似縣絹,私疑非常,請師卜候,道士傅德占使掘之,深尺,獲玉印一鈕,文曰「長承萬福」。[00764]
永明年正月,冠軍將軍周普孫於石頭北廂將堂地有異光照城堞,往獲玉璽一鈕,方七分,文曰「明玄君」。
十一月,虜國民齊祥入靈丘關,聞殷然有聲,仰視之,山側有紫氣如雲,衆鳥回翔其間。祥往氣所,獲璽方寸四分,獸鈕,文曰「坤維聖帝永昌」。送與虜太后師道人惠度,欲獻虜主。惠度覩其文,竊謂「當今衣冠正朔,在於齊國」。遂附道人惠藏送京師,因羽林監崔士亮獻之。[00765]
年七月,始興郡民龔玄宣云,去年月,忽有一道人乞食,因探懷中出篆真經一卷,六紙,表北極一紙,移付羅居士一紙,云從兜率天宮下,使送上天,因失道人所在。今年正月,玄宣稱神人授皇帝璽,龜形,長五寸,廣寸,厚寸五分,上有「天地」字,「天地」元龜二百二作「天子」。中央「蕭」字,下「萬世」字。「下」字下元龜二百二有「有」字。十年,蘭陵民齊伯生於六合山獲金璽一鈕,文曰「年予主」。
世祖治盆城,得五尺刀一十口,御覽六十五引作「得尺五刀十一口」。按永明凡十一年,旣象徵永明年曆之數,則以作「十一口」爲是。永明年曆之數。[00766]昇明年,左里村人於宮亭湖得靫戟枚,傍有古字,文遠不可識。
泰始中,世祖於青溪宅得錢一枚,文有北斗七星雙節,「雙節」南史齊紀作「雙刀雙貝」。有人形帶劔。及治盆城,得一錢,文曰「太平百歲」。
永明七年,齊興太守劉元寶治郡城,於塹中獲錢百萬,形極,以獻臺瑞,世祖班賜朝臣以下各有差。
十年,齊安郡民王攝掘地得四文錢一萬[00767]千七百十枚,品製如一。
建元元年,郢州監利縣天井湖水色忽澄清,出綿,百姓採以纊。
永明年,護軍府門外桑樹一株,竝有蠶絲綿被枝莖。
史臣案:光武時有野蠶成蠒,百姓得以成衣服。今則浮波幕樹,其亦此之類乎?
永明八年,始興郡昌樂村獲白鳩一頭。
年,彭澤縣獲白雉一頭。[00768]
七年,鬱林獲白雉一頭。
十年,青州洍液戍獲白雉一頭。
五年,望蔡縣獲白鹿一頭。
九年,臨湘獲白鹿一頭。
六年,蒲濤縣亮野村獲白麞一頭。
七年,荊州獲白麞一頭。
八年,餘干縣獲白麞一頭。
九年,義陽安昌縣獲白麞一頭。
十年,司州清激戍獲白麞一頭。[00769]
十一年,廣陵海陵縣獲白麞一頭。
七年,越州獻白珠,自然作思惟佛像,長寸。上起禪靈寺,置剎下。
七年,吳郡太守江斆於錢塘縣獲蒼玉璧一枚,以獻。
七年,主朱靈讓於浙江得靈石,十人舉乃起,在水深尺而浮,世祖親投于天淵池試之,刻佛像。
年,從陽丹水縣山下得古鼎一枚。[00770]
年,越州南高凉俚人海中網魚,獲銅獸一頭,銘曰「作寶鼎,齊臣萬年孫承寶」。
贊曰:天降地出,星先吉。造物百品,詳之載述。[00771][0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