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 南徐 豫 南豫 南兖 北兖 北徐 青 冀 江 廣 交 越
揚州京輦神皐。、魏刺史鎮壽春,吳置持節督州牧八人,不揚州都督所治。晉太康元年,吳平,刺史周浚始鎮江南。元帝都督,渡江左,[00544]遂成帝畿,望實隆重。領郡如左:
丹陽郡
建康 秣陵 丹陽 溧陽 永世 湖熟 江寧 句容
會稽郡
山陰 永興 上虞 餘姚 諸暨 剡 鄞 始寧 句章 鄮
吳郡
吳 婁 海虞 嘉興 海鹽[00545] 錢唐 富陽 鹽官 新城 建德 壽昌 桐廬
吳興郡
烏程 武康 餘杭 東遷 長城 於潛 臨安 故鄣 安吉 原鄉
東陽郡
長山 太末 烏 永康 信安 吳寧 豐安 定陽 遂昌
新安郡[00546]
始新 黟 遂安 歙 海寧
臨海郡
章安 臨海 寧海 始豐 樂安
永嘉郡
永寧 安固 松陽 橫陽 樂成
南徐州鎮京口。吳置幽州牧,屯兵在焉。丹徒水道入通吳會,孫權初鎮之。爾雅曰:「絕高京。」今京城因山壘,望海臨江,緣江境,似河內郡,內鎮優重。宋氏以來,桑梓帝宅,江左流寓,多出[00547]膏腴。領郡如左:
南東海郡
郯 祝其 襄賁 利成 西隰 丹徒 武進
晉陵郡
晉陵 無錫 延陵 曲阿 暨陽 南沙 海陽
義興郡永明二年,割屬揚州,後復舊。
陽羨 臨津 國山 義鄉 綏安[00548]
南琅邪郡本治金城,永明徙治白下。
臨沂 江乘 蘭陵 承建武三年省 譙建元二年,平陽郡流民在臨江郡者,立宣祚縣,尋改爲譙。永明元年,省懷化一縣幷屬。
臨淮郡自此以下,郡無實土。
海西 射陽 淩「淩」南監本、局本作「廣陵」。按成孺宋州郡志校勘記云:「考異云『陵』當作『淩』,『廣』字衍。是也。南齊書正作『淩』。」 淮陰 東陽 淮浦建武二年省「二年」毛本、局本作「三年」。
淮陵郡
司吾 武陽建武三年,省泰山郡屬。 甄城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云:「按宋州郡志無此縣。若云鄄城之訛,則已見南濮陽,不當重出也。」 陽樂 徐建武三年省[00549]
南東莞郡
東莞 莒 姑幕建武三年省
南清河郡南徐州領冀州
東武城 清河 貝丘 繹幕建武二年省「二年」毛本、局本作「三年」。
南彭城郡
彭城 武原 傅陽 蕃 薛 開陽 洨 僮 下邳建武三年省 呂建武四年省 杼秋建武四年省北陵建武四年省
南高平郡宋太始五年僑置,初寄治淮陰,復徙淮南當塗二縣僑屬南豫,後屬南徐。[00550]
金鄉 高平
南濟陰郡
城武 單父 城陽建武三年省
南濮陽郡
廩丘 東燕 會 鄄城建武三年,省濟陽郡度屬。 榆次建武二年省「二年」毛本、局本作「三年」。
南魯郡建武二年省「二年」毛本、局本作「三年」。
魯 樊 西安建武二年省
南平昌郡建武三年省[00551]
安丘郡省,屬東莞。 新樂郡省,屬東莞。 東武 高密
南泰山郡建武三年省
南城郡省,度屬平昌,尋又省。 廣平
南濟陽郡建武三年省
考城郡省,度屬魯,尋又省。
豫州晉元帝永昌元年,刺史祖約避胡賊,自譙還治壽春。壽春,淮南一都之會,地方千餘里,有陂田之饒,、魏以來揚州刺史所治,北拒淮水,禹貢云「淮海惟揚州」。咸和四年,祖約以城降[00552]胡,復以庾亮刺史,治蕪湖。蕪湖,浦水南入,亦險奧。劉謂孫權曰:「江東先有建業,次有蕪湖。」庾亮經畧中原,以毛寶刺史,治邾城,胡所覆。荊州刺史庾翼領州,在武昌。諸郡失土荒民數千無佃業,翼表移西陽、新蔡郡荒民就陂田於尋陽。穆帝永和五年,胡僞揚州刺史王浹以壽春降,而刺史或治歷陽,進馬頭及譙,不復舊鎮。哀帝隆和元年,袁真還壽春。真桓溫所滅,溫以熙刺史,戍歷陽。孝武寧康[00553]元年,桓沖移姑熟,以邊寇未靜,分割譙、梁郡民,置之浣川,立南譙、梁郡。十年,桓石虔還歷陽。庾准刺史,表省諸權置,皆還如本。義熙年,劉毅復鎮姑熟。上表曰:「忝任此州,地不曠,西界荒餘,密邇寇虜,北垂蕭條,土氣彊獷,民不識義,唯戰是習。逋逃不逞,不謀日會。比年以來,無月不戰,實非空乏所能獨撫。請輔國將軍張暢領淮南、安豐、梁國郡。」時豫州邊荒,至乃如此。十年,劉義慶鎮壽春,後常州治。撫[00554]接遐荒,扞禦疆埸。領郡如左:
南汝陰郡建元二年罷南陳左郡二縣幷
慎 汝陰 宋 安陽 和城 南頓 陽夏 宋丘永元元年地志無 樊永元志無 鄭永元志無 東宋永元志無 南陳左縣永元志無邊水永元志無
晉熙郡
新治「治」宋書州郡志作「冶」。 陰安 懷寧 南樓煩 齊興 太湖左縣[00555]
潁川郡
臨潁 邵陵 南許昌永元志無 曲陽
汝陽郡
武津 汝陽
梁郡永元元年地志,南梁郡領睢陽、新汲、陳、蒙、崇義五縣。
北譙 梁 蒙 城父永元志屬南譙
北陳郡
陽夏 西華 萇平 項
陳留郡[00556]
浚儀 黃 雍丘
南頓郡永元元年地志無
和城 南頓
西南頓郡寄治州,永元元年地志無。
西南頓 和城 譙 平鄉
北梁郡永元元年地志無
北蒙 北陳
西汝陰郡
樓煩 汝陰 宋 陳永元志無 平豫永元志無[00557] 固始永元志無 新蔡永元志無 汝南永元志無 安城
北譙郡
寧陵 譙 蘄永元志屬南譙
汝南郡永元元年地志無
瞿陽 安城 上蔡
北新蔡郡
鮦陽 新蔡 固始 苞信
弋陽郡
期思 南新息 弋陽 上蔡 平輿[00558]
陳郡
南陳 萇平永元志無 項永元志無 西華永元志無 陽夏永元志無
安豐郡
雩婁 新化 史水 扶陽 開化 邊城 松滋永元志屬北新蔡 安豐
光城左郡
樂安 光城 茹田「田」宋書州郡志作「由」。
邊城郡永元元年地志無[00559]
建寧郡
陽城 建寧
齊昌郡
陽塘 保城 齊昌 永興
右郡,永明四年割郢州屬。
南豫州晉寧康元年,豫州刺史桓沖始鎮姑熟,後遷徙,晉。宋永初年,分淮東南豫州,治歷陽,而淮西豫州。元嘉七年省幷。明元年復置,治姑熟。泰始年治歷陽,年治宣城,[00560]五年省。淮西沒虜。七年,復分淮東置南豫。建元年,太祖以西豫吏民寡刻,分置兩州,損費甚多,省南豫。左僕射王儉啓:「愚意政以江西連接汝、潁,土曠民希,匈奴越逸,唯以壽春阻。若使州任得才,虜動要有聲聞,豫設防禦,此則不俟南豫。假令或慮一失,醜羯之來,聲不先聞,胡馬倏至,壽陽嬰城固守,不能斷其路,朝廷遣軍歷陽,己當不得先機。戎車初戒,每草創,孰與方鎮常居,軍府素正。臨時配助,所益實少。安不忘[00561]危,古之善政。所以江左屢分南豫,意亦可求。如聞西豫力役尚復粗可,今得南譙等郡,民戶益薄,於其實益,復何足云。」太祖不從。永明年,割揚州宣城、淮南,豫州歷陽、譙、廬江、臨江六郡,復置南豫州。四年,冠軍長史沈憲啓:「豫分置,以桑堁亭斷。潁川、汝陽在南譙、歷陽界內,悉屬西豫,廬江居晉熙、汝陰之中,屬南豫。求以潁川、汝陽屬南豫,廬江還西豫。」七年,南豫州別駕殷瀰稱:「潁川、汝陽,荒殘來久,流民分散在譙、歷[00562]境,多蒙復除,獲有郡名,租輸益微,府州絕無將吏,空受名領,終無實益。但寄治譙、歷,於方斷之宜,實應屬南豫。豫亟經分置,廬江屬南豫,濱帶長江,與南譙接境,民黎租帛,從流送州,實便利,遠踰西豫,非其所願,郡領灊舒及始新左縣,村竹產,府州採伐,益不少。府州新創,異於舊藩。資役多闕,實希得廬江。請依昔分置。」尚參議:「往年慮邊塵須實,故啓迴換。今淮、泗無虞,宜許所牒。」詔「可」。領郡如左:[00563]
淮南郡
于湖永明八年,省甬城、高平、下邳三縣幷。通鑑齊建元三年胡注云「甬城」當作「角城」。按水經淮水注「淮泗之會卽角城也」,楊守敬疏證云各書「甬」「角」錯出。 繁昌 當塗 浚遒 定陵 襄垣
宣城郡
廣德 懷安 宛陵 廣陽 石城 臨城 寧國 宣城 建元 涇 安吳
歷陽郡
歷陽 龍亢 雍丘[00564]
南譙郡
山桑 蘄 北許昌永元志無 扶陽 曲陽 嘉平
廬江郡
舒建元二年爲郡治 灊 始新 和城永元志無 西華永元志無 呂亭左縣建元二年,割晉熙屬。 譙建元二年,割南譙屬。
臨江郡建元二年,罷幷歷陽,後復置。
烏江 懷德 酇[00565]
南兖州鎮廣陵,故王國。有江都浦水,魏文帝伐吳出此,江濤盛壯,歎云:「天所以限南北。」晉元帝過江,建興四年,揚聲北討,遣宣城公裒督徐、兖州,鎮廣陵。其後或還江南,然立鎮自此始。時百姓遭難,流移此境,流民多庇姓以客。元帝太興四年,詔以流民失籍,使條名上有司,給客制度,而江北荒殘,不可檢實。明帝太寧年,郗鑒兖州,鎮廣陵,後還京口。是後兖州或治盱眙,或治山陽,桓玄以桓弘青[00566]州,鎮廣陵。義熙年,諸葛長民青州,徙山陽。時鮮卑接境,長民表云:「此蕃十載釁故相襲,城池崩毀,荒舊散伏,邊疆諸戍,不聞雞犬。且犬羊侵暴,抄掠滋甚。」乃還鎮京口。晉末氏廣陵控接齊,故青、兖同鎮。宋永初元年,罷青幷兖。年,檀道濟始南兖州,廣陵因此州鎮。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海陵觀濤,與京口對岸,江之壯闊處。永明元年,刺史柳世隆奏:「尚符下土斷條格,幷省僑郡縣。凡諸流寓,本無定[00567]憩,十家五落,各自星處。一縣之民,散在州境,西至淮畔,東屆海隅。今專罷僑邦,不省荒邑,雜居舛止,與先不異。離區斷,無革游濫。謂應同省,隨堺幷帖。若鄉屯里聚,百家,井甸可修,區域易分者,別詳立。」於是濟陰郡六縣,下邳郡四縣,淮陽郡縣,東莞郡四縣,以散居無實土,官長無廨舍,寄止民村,及州治立,省,民戶帖屬。領郡如左:
廣陵郡建元四年,罷北淮陽、北下邳、北濟陰、東莞四郡幷。[00568]
海陵 廣陵 高郵 江都 齊寧元明元年置「元」當作「永」。
海陵郡
建陵 寧海 如皐 臨江 蒲濤 臨澤 齊昌永明元年置 海安永明五年罷新郡,幷此縣度屬。
山陽郡
東城 山陽 鹽城 左鄉
盱眙郡
考城 盱眙 陽城 直瀆 長樂[00569]
南沛郡
沛 蕭 相
北兖州鎮淮陰。地理志云淮陰縣屬臨淮郡,郡國志屬下邳國,晉太康地記屬廣陵郡。穆帝永和中,北中郎將荀羨北討鮮卑,云「淮陰舊鎮,地形都要,水陸交通,易以觀釁。沃野有開殖之利,方舟運,無他屯阻」。乃營立城池。宋泰始年失淮北,於此立州鎮。建元四年,移鎮盱眙,仍領盱眙郡。舊北對清泗,臨淮守險,有平陽石鼈,「平陽」局本作「陽平」,是。按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云:「據下文,當爲陽平郡,轉寫傎倒耳。周山圖傳亦云於石鱉立陽平郡。」田[00570]稻豐饒。所領唯陽平一郡,永明七年,光祿夫呂安國啓稱:「北兖州民戴尚伯六十人訴『舊壤幽隔,飃寓失所,今雖創置淮陰,而陽平一郡,州無實土,寄山陽境內。竊司、徐、青州,悉皆新立,竝有實郡。東平旣是望邦,衣冠所係。希於山陽、盱眙界間,割戶置此郡,始招集荒落。使本壤族姓,有所依』。臣尋東平郡旣是此州本領,臣賤族桑梓,願立此邦。」許。領郡如左:
陽平郡寄治山陽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云:「按陽平郡治石鱉,在山陽境內。」[00571]
泰清 永陽 安宜 豐國
東平郡
壽張割山陽官瀆以西三百戶置
淮安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一百戶置。
高平郡
濟北郡
泰山郡
新平郡
魯郡[00572]
右荒。
北徐州鎮鍾離。志鍾離縣屬九江郡,晉太康年起居注置淮南鍾離,未詳此前所省令。晉地記屬淮南郡。宋泰始末年屬南兖。元徽元年置州,割州治,防鎮緣淮。永明元年,省北徐譙、梁、魏、陽平、彭城五郡。領郡如左:
鍾離郡
燕縣郡治 朝歌 虞永明元年,割馬頭屬。 零永明元年,割馬頭屬。[00573]
馬頭郡
巳吾永明元年,罷譙郡屬。二年,刺史戴僧靜又以濟縣幷之。
濟陰郡
頓丘永明元年,罷定陶幷。 睢陵 樂平永明元年,割鍾離屬。 濟安永明元年,割鍾離屬。
新昌郡
頓丘 穀熟 尉氏
沛郡
相 蕭 沛[00574]
青州宋泰始初淮北沒虜,六年,始治鬱州上。鬱州在海中,周迴數百里,島出白鹿土,有田疇魚鹽之利。劉善明刺史,以海中易固,不峻城雉,乃累石之,高可八九尺。後齊郡治。建元初,徙齊郡治瓜步,以北海治齊郡故治,州治如舊。流荒之民,郡縣虛置,至於分居土著,蓋無幾焉。建元四年,移鎮朐山,後復舊。領郡如左:
齊郡永明元年,罷秦郡幷之,治瓜步。
臨淄永明二年,省華城縣幷。 齊安永明元年罷 西安[00575] 宿豫 尉氏 平虜 昌國 泰 益都
北海郡
都昌宋鬱縣,建元改用漢名也。 廣饒 贛榆 膠東 劇 下密 平壽
東莞琅邪郡治朐山也
卽丘 南東莞永明元年,以流戶置。 北東莞
冀州宋元嘉九年分青州置。青州領齊、濟南、樂安、高密、平昌、北海、東萊、太原、長廣九郡,冀州領[00576]廣川、平原、清河、樂陵、魏郡、河閒、頓丘、高陽、勃海九郡。泰始初,遇虜寇,竝荒沒。今所存者,泰始之後更置立。州共一刺史。郡縣十無八九,但有名存,案宋志自知。建元初,以東海郡屬冀州。全領一郡:
北東海郡治連口
襄賁 僮 下邳 厚丘 曲城
江州鎮尋陽,中流衿帶。晉元康元年,惠帝詔:「荊、揚州,疆土曠遠。有司奏割揚州之豫章、鄱陽、[00577]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新州。新安、東陽、宣城舊豫章封內,豫章之東北,相去懸遠,可如故屬揚州。割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幷十郡,可因江水之名江州,宜治豫章。」庾亮領刺史,都督六州,云以荊、江本,校州戶口,雖相去□,南監本、殿本、局本闕文作「機」。實覺過半,江州實根本。臨終表江州宜治尋陽,以州督豫州新蔡、西陽郡,治湓城,接近東江諸郡,往來便易。其後庾翼還豫章。義熙後,還尋陽。何無忌表:「竟陵去治遼遠,去江陵正[00578]百里,荊州所立綏安郡民戶,參入此境,郡治常在夏口左右,欲資此郡助江濱戍防,以竟陵還荊州。司州弘農、揚州松滋郡,寄尋陽,人民雜居,宜竝督。」今九江在州鎮之北,彭蠡在其東。領郡如左:
尋陽郡
柴桑 彭澤
豫章郡
南昌 新淦 艾 建城 建昌[00579] 望蔡 新吳 永修 吳平 康樂 豫章晉書地理志同。宋書州郡志作「豫寧」。按王曇首追封豫寧縣侯,見宋書本傳。然宋書王僧綽傳、南齊書王儉傳均作襲封豫章縣侯,僧綽,曇首子,儉,曇首孫也。南史僧綽傳、儉傳則又並作襲封豫寧縣侯,與宋志合。又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稱儉襲爵豫寧縣侯,李善注引蕭子顯齊書亦作「豫寧」。則疑齊書舊本亦作豫寧。此豫章疑亦豫寧之訛。 豐城
臨川郡
南城 臨汝 新建 永城 宜黃 南豐 東興 安浦 西豐
廬陵郡
石陽 西昌 東昌 吉陽 巴丘 興平 高昌 陽豐 遂興
鄱陽郡[00580]
鄱陽 餘干 葛陽 樂安 廣晉 上饒
安成郡
平都 新喻 永新 萍鄉 宜陽 廣興 安復
南康郡
贛 雩都 南野 寧都 平固 陂陽 虔化永明八年,罷安遠縣幷。 南康
南新蔡郡[00581]
慎 苞信 陽唐左縣 宋
建安郡
吳興 建安 將樂 邵武 建陽 綏城南監本及宋書州郡志作「綏成」。 沙村
晉安郡
侯官 羅江 原豐 晉安 溫麻
廣州鎮南海。濱際海隅,委輸交部,雖民戶不多,而俚獠猥雜,皆樓居山險,不肯賓服。西南江,川源深遠,別置督護,專征討之。捲握之資,富兼[00582]十世。尉他餘基,亦有霸迹。江左以其遼遠,蕃戚未有居者,唯宋隨王誕刺史。領郡如左:
南海郡
番禺 熙安 博羅 增城 龍川 懷化 酉平 綏寧 新豐 羅陽 高要 安遠 河源
東官郡
懷安宋書州郡志作「安懷」。按梁書蘭欽傳云欽封安懷縣男,疑作「安懷」是。 寶安 海安 欣樂 海豐 齊昌 陸安 興寧[00583]
義安郡
綏安 海寧 海陽 義招 潮陽 程鄉
新寧郡
博林 南興 臨沇漢書地理志、晉書地理志、宋書州郡志並作「臨允」。 甘泉宋書州郡志作「甘東」。 新成 威平 單牒 龍潭 城陽 威化 順 初興 撫納 平鄉
蒼梧郡
廣信 寧新 封興 撫寧 遂城元和郡縣志同。宋書州郡志、隋書地理志作「遂成」。[00584] 丁留 懷熙 猛陵 廣寧 蕩康 僑寧 思安
高涼郡
安寧 羅州 莫陽 西鞏 思平 禽鄉 平定
永平郡
夫寧 安沂 埱安 盧平 員鄉 蘇平 逋寧 雷鄉 開城 毗平 武林 豐城[00585]
晉康郡
威城 都城 夫阮 元溪 安遂 晉化 永始 端溪 賓江 熙寧 樂城 武定 悅城 文招 義立
新會郡
盆允 新夷 封平 初賓 封樂 義寧 新熙 永昌 始康 招集 始成
廣熙郡[00586]
龍鄉 羅平 賓化 寧鄉 長化 定昌 永熙 寶寧
宋康郡
廣化 石門 化隆 遂度宋書州郡志作「逐度」。 威覃 單城 開寧 海隣 輿定 綏定
宋隆郡
平興 招興 崇化 建寧 熙穆 崇德
海昌郡[00587]
寧化 招懷 永建 始化 新建
綏建郡
新招 四會 化蒙 化注 化穆
樂昌郡
始昌 樂山 宋元 義立 安樂
鬱林郡
布山 鬱平 阿林 建安 始集 龍平 賓平 新林 綏寧 中冑 領方 懷安 化 晉平 威化[00588]
桂林郡
武熙 騰溪 潭平 龍岡 臨浦 中留南監本、局本及續漢書郡國志作「中溜」。漢書地理志、宋書州郡志作「中留」。 武豐 程安 威定 潭中 安遠 安化 龍定
寧浦郡
安廣 簡陽宋書州郡志作「潤陽」,云永初郡國作「簡陽」。按成孺宋州郡志校勘記云「潤」爲「澗」字之訛。 平山 寧浦 興道 吳安
晉興郡
晉興 熙注 桂林 增翊 安廣[00589] 廣鬱 晉城 鬱陽
齊樂郡
希平 觀寧 臻安 宋平 綏南 封陵
齊康郡
樂康
齊建郡
初寧 永城
齊熙郡[00590]
交州鎮交阯,在海漲島中。楊雄箴曰:「交州荒遰,水與天際。」外接南夷,寶貨所出,山海珍怪,莫與比。民恃險遠,數好反叛。領郡如左:
九真郡
移風 胥浦 松原 高安 建初 常樂 津梧 軍安 吉龐南監本及漢書地理志、宋書州郡志作「都龐」。 武寧
武平郡
武定 封溪 平道 武興 根寧 南移[00591]
新昌郡
范信 嘉寧 封山 西道 臨西 吳定 新道 晉化
九德郡
九德 咸驩 浦陽 南陵 都洨宋書州郡志作「都汱」。 越常 西安
日南郡
西捲漢書地理志、隋書地理志同。殿本及續漢書郡國志、宋書州郡志並作「西卷」。 象林 壽冷 朱吾 比景 盧容 無勞[00592]
交阯郡
龍編 武寧 望海 句漏 吳興 西于 朱䳒 南定 曲昜 海平 羸僂南監本及宋書州郡志作「羸婁」。按成孺宋州郡志校勘記云:「漢志作『羸僂』,續志作『嬴僂』,晉志作『羸僂』,南齊志同漢志。」
宋平郡
昌國 義懷 綏寧
宋壽郡建元二年,割越州屬。
義昌郡永元二年,改沃屯置。
越州鎮臨漳郡,本合浦北界。夷獠叢居,隱伏[00593]巖障,寇盜不賓,畧無編戶。宋泰始中,西江督護陳伯紹獵北地,青牛驚走入草,使人逐之不得,乃誌其處,云「此地當有奇祥」。啓立越州。七年,始置百梁、隴蘇、永寧、安昌、富昌、南流六郡,割廣、交朱郡屬。元徽年,以伯紹刺史,始立州鎮,穿山城門,威服俚獠。土有瘴氣殺人。世交州刺史每暑月輙避處高,今交土調和,越瘴獨甚。刺史常戎馬,唯以貶伐務。
臨漳郡[00594]
漳平 丹城 勞石 容城 長石 都幷 緩端
合浦郡
徐聞 合浦 朱盧 新安 晉始 蕩昌 朱豐 宋豐 宋廣
永寧郡
杜羅 金安 蒙 廖簡 留城
百梁郡
百梁 始昌 宋西[00595]
安昌郡
武桑 龍淵 石秋 撫林
南流郡
方度
北流郡永明六年立,無屬縣。
龍蘇郡
龍蘇
富昌郡
南立 義立 明[00596]
高興郡
宋和 寧單 高興 威成 夫羅 南安 安 陳蓮 高城 新建
思築郡
鹽田郡
杜同
定川郡
興昌
隆川郡[00597]
良國
齊寧郡建元二年置,割鬱林之新邑、建初二縣幷。
開城建元二年置 延海 新邑 建初
越中郡
馬門郡
鍾吳 田羅 馬陵 思寧
封山郡
安金
吳春俚郡永明六年立,無屬縣。[00598]
齊隆郡先屬交州,中改爲□□。永泰元年,改爲齊隆,還屬□州。張元濟百衲本南齊書跋云:「殿本志第六越州齊隆郡,注先屬交州,中改爲關,永泰元年改爲齊隆,還屬關州。按是本並無兩『關』字,原文漫漶不可辨。南監本同汲古閣本各空一格,北監本則各注『闕』字,殿本遂誤爲『關』。郡名豈有改爲關之理,而當時更無所謂關州。」[0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