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宋司馬光撰。書載詩壇舊聞軼事,以續補歐陽修六一詩話遺缺。除記事外,還重於品評詩人。
【撰述】是書亦稱司馬溫公詩話、司馬光詩話、司馬太師詩話、迂叟詩話,記宋初九僧之名及其詩集,乃對六一詩話稱九僧「其集已亡」併佚其八僧之名補正,卷首小引稱:「詩話尚有遺者,歐陽公文章名聲雖不可及,然記事一也,故敢續書之。」通篇重在記事,然間常摘引佳篇美句,略加評論。雖僅只言片語,却能切中肯綮。論文德殿朝士戲謔詩、王紳宮詞、陳亞捷對、鮑當孤雁詩、韓聖欽之卒諸事,分別與六一詩話西京士大夫紀實詩、王建宮詞、贊寧捷對、梅堯臣河豚詩、梅堯臣之卒諸條內容相類,皆體現所續補性質,有與六一詩話相參證之意。除記事外,書中還重於品評詩人,標舉佳句。全書有二十餘則按人列條,分別品評惠崇、鄭文寶、鮑當、林逋、魏野等人詩作,所標佳句亦多爲世所公認。
【體例】共三十餘則,重在記事,常摘引佳篇美句,略加評論,且多補充引申六一詩話。
【著者】司馬光,字君實,晚號迂叟,陜州人。因居涑水鄉,又稱涑水先生。司馬池次子,寶元初中進士甲科,任奉禮郎。仁宗末,任天章閣待制兼知諫院。嘗撰歷年圖、通志進呈,頗得英宗賞識,命開局辟職,編寫歷代君臣事蹟。神宗即位後,擢翰林學士。時王安石推新法,司馬光與之政見相左,遂求外任。後長住洛陽,以書局自隨,專心編修資治通鑒。生平著作甚多,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論贊】創詩歌理論著作新體裁,妙中理解,爲他詩話所不及。
【四庫】宋司馬光撰。光有易說,已著錄。是編題曰續詩話者,據卷首光自作小引,蓋續歐陽修六一詩話而作也。光傳家集中具載雜著,乃不錄此書。惟左圭百川學海收之。然傳家集中亦不錄「切韻指掌圖」,或二書成於編集之後耶?光德行功業,冠絕一代,非斤斤於詞章之末者。而品第諸詩,乃極精密。如林逋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魏野之「數聲離岸櫓,幾點別州山」;韓琦之「花去曉叢蝴蝶亂,雨餘春圃桔槔閑」;耿仙芝之「草色引開盤馬地,簫聲吹暖賣餳天」。寇准之江南春詩,陳堯佐之吳江詩,暢當、王之渙之鸛雀樓詩,及其父行色詩,相沿傳誦,皆自光始表出之。其論魏野詩誤改藥字,及說杜甫「國破山河在」一首,尤妙中理解,非他詩話所及。惟「梅堯臣病死」一條,與詩無涉,乃載之此書,則不可解。考光別有涑水記聞一書,載當時雜事。豈二書並修,偶以欲筆於彼冊者,誤筆於此冊歟?
【底本】百川學海本。
【版式】黑口,雙魚尾,左右雙邊,版心內寫子書名及頁碼。
【行格】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字。
【鈐印】首頁鈐「宋本」、「竹塢」、「季振宜印」等印。
1、清代学者何焯:温公诗话,用意勤厚,非徒作纸上谈兵也。
2、清代学者黄子云:温公诗话,语虽简要,而义理宏深。
3、清代学者陈廷敬:司马公论诗,以质实为主,故其言皆自肺腑流出,得诗人之旨。
4、近代学者王国维:以文正公所见甚正大,而未以议论出之。观《南轩丛语》、《石林燕语》、《东莱博议》、《师友渊源录》、《野处类稿》、《迂斋笔谈》、《习学记言》等书,皆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