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要
【簡介】論茶道、辨古籍,以屠本畯茗笈爲基,博採茶論,品藻精微。
【撰述】明王嗣奭撰。本畯深能究茶之理,契茶之趣,得諸家論茶書,有會於心,采其雋永者,撰成茗笈。嗣奭等讀之,撰是文以贊評,茶書全集本收錄。
【體例】收王嗣奭、范汝梓、陳鍈、屠玉衡所撰品評茗笈四篇,類題跋文詞。
【著者】嗣奭,字右仲,號於越,又號艱貞居士,浙江鄞縣人。萬曆舉人,官涪州知州。明亡返鄉。清兵南下,迫誘在鄉官紳至杭州朝見,嗣奭堅拒不出,並誓不剃發,不穿清服。嗣奭博通文史,喜辨析先儒異同,於聖學深為有得。尤喜杜詩,嘗夢見少陵與之握手,共賦詩。後官涪州,以事至錦官城,過草堂,瞻遺像,宛如夢中。至八十歲,始撰成杜臆,對於杜詩意旨頗有闡發。
【論贊】品讀茶學奧義,復活茶道圖譜。
【底本】茶書二十七種本「萬歷刻」。
版式:花口,單魚尾,左右雙邊。上鐫卷目,版心刻頁碼。行格:半葉九行,行十八字。

其他版本
群芳清玩本(明末刻)
山居小玩本(明末汲古阁刻)
重排新式标点〈茗笈品藻〉
底本: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电子文件(PDF)
5筒子叶,
0M
7次
《四库全书总目》评《茗笈品藻》,“是书上卷首叶提行,以明造时之候。每条各用楷书分注之。大致极论茶色、香、味三者之品目,而末及形状与制法。其品第茶之色、香、味亦皆以陆羽《茶经》为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