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要
【簡介】辨茶真僞,承啟茶史脈絡;品評茶味,記古今烹茶之法。
【撰述】明陳師撰。書末有衛承芳萬曆癸巳序,稱此爲陳師晚年所撰。書成於明萬曆二十一年或稍前,僅見茶書全集本。凡千餘字,共五則。分別考證唐代釋皎然茶訣,辨別蒙頂之茶,明析「旗槍」之義,比較諸茶品第高下,介紹烹煎之法。均爲略有所見,隨筆記下,未詳加考證。其中第二則辨山東蒙陰縣石蘚,亦稱蒙茶,此是僞茶,與四川蒙山蒙頂有天壤之別。末則評論杭俗撮泡茶,深致不滿,認爲味不盡出,泡一次而茶葉,棄之是浪費,殊失古人烹煎之意。
【體例】凡千餘字,分五則。考證唐代釋皎然「茶訣」,辨別蒙頂之茶,明析「旗槍」之義,比較諸茶品第高下,介紹烹煎之法。
【著者】陳師,字思貞,錢塘人。少時浸淫書籍,明嘉靖間會試副榜,官至永昌知府。著有覽古評語、禪寄筆談等。
【論贊】一則味不盡出,泡一次而不用,亦費而可惜,殊失古人蟹眼鷓鴣斑之意。飲茶法的變革,帶來了茶業的變革。
【序跋】書末附衛承芳萬曆癸巳序文。
【底本】茶書二十七種本「萬歷刻」。
版式:花口,單魚尾,左右雙邊。上鐫卷目,版心刻頁碼。行格:半葉九行,行十八字。
重排新式标点〈茶考〉
底本: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电子文件(PDF)
6筒子叶,
0M
1次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