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漱玉詞,又名易安詞,宋李清照撰。清照詞上承馮延巳、李煜、晏歐、歐陽修,以蘊藉含蓄見長,以故爲新,以俗爲雅,倜儻有丈夫氣。
【撰述】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早年生活優裕,其父乃「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藏書甚富,宋史有傳。其母善文詞。清照自少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晁補之極稱之。年十六,作詞章〔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此詞奇氣橫溢,轟動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未有能道之者,後世亦傳誦焉。建中辛巳,歸趙氏明誠,夫婦琴瑟和諧,情篤志同,立下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元祐黨爭,屏居青州;靖康之變,奔赴江寧;明誠卒後,流徙兩浙,輾轉漂泊。紹興二十五年,悄然辭世。清照詞隨其境遇而變,早年多寫悠閒生活,後期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如寫愁緒,「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一剪梅』」,皆爲人稱道。其詞清麗淺近,善用白描,自辟途徑,又妙造自然,偶以方言口語入詞,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詞力妍婉,偶有豪放之致。婉約以易安爲宗,號爲「易安體」,與辛棄疾並稱「濟南二安」。
【體例】漱玉詞收清照詞十七闋,附以金石錄序一篇,乃後人裒輯爲之,已非其舊,亦非完篇。
【著者】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禮部郎提點京東刑獄李格非之女,母王氏爲狀元王拱辰孫女。清照幼承家學,少有文名。工書能文,兼通音律,尤以詞擅名。年十八,嫁太學生趙明誠,婚後情篤。明誠出仕,旋因黨禍連累而身陷囹圄,出獄後放歸故里青州。夫婦志同道合,以搜集、整理金石書畫爲樂。金兵南侵,明誠在外爲官,清照孤身避難,南逃建康,而明誠遇疾卒於任所。從此清照飄泊于東南湖州、越州、明州、金華、臨安等地,所攜文物被盜散失,終窮愁潦倒而死。
【論贊】楊慎: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子閨閣也。
沈謙: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四庫】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禮部郎提點京東刑獄格非之女,湖州守趙明誠之妻也。清照工詩文,尤以詞擅名。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其再適張汝舟,未幾反目。有啟事上綦處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傳者無不笑之。今其啟具載趙彥衛雲麓漫抄中。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其與後夫構訟事尤詳。此本爲毛晉汲古閣所刊。卷末備載其軼事逸文,而不錄此篇,蓋諱之也。案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清照漱玉詞一卷,又云別本作五卷。黃昇花庵詞選則稱漱玉詞三卷。今皆不傳。此本僅詞十七闋,附以金石錄序一篇,蓋後人裒輯爲之,已非其舊。其金石錄後序與刻本所載,詳略迥殊。蓋從容齋五筆中抄出,亦非完篇也。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張端義貴耳集極推其元宵詞永遇樂、秋詞聲聲慢,以爲閨閣有此文筆,殆爲間氣,良非虛美。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爲詞家一大宗矣。
【底本】明毛氏汲古閣刻本。
【版式】左右雙邊,白口,無魚尾。版心下端均刻有「汲古閣」。
【行格】半葉八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同。
【鈐印】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珍藏印。
【端題】卷首有「宋李氏清照」。
李清照金石錄後序
清·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四陈景云注:“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李易安《后序》,明诚之妻,文叔之女也。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
明·朱大韶《宋本金石录题跋》:“易安此序,委曲有情致,殊不似妇女口中语。文固可爱。予夙有好古之癖,且因以识戒云。”
明·赵世杰《古今女史》卷三:“萧汉冲曰:‘叙次详曲,光景可睹。存亡之感,更凄然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