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簡介】是書狀梁山百八星魁之軼事,摹其肝膽,露其性情。敘官逼民反之必然,寫俠烈悲憤之不得已。行文如良將布陣,伏脈千里;筆法追龍門遺風,字挾風霜。聖歎批點其間,抉其章法之妙,揭其筆髓之奧,謂「天下之文章,無有出水滸右者」。誠稗史之冠冕,說部之圭臬。金聖歎刪定百二十回本爲七十回,品曰「第五才子書」。

【撰述】金瑞氏慨歎水滸舊本蕪雜,嘗謂友人:「俗本妄增征、平諸事,如瓊漿摻濁醪,失其本味。」遂發宏願,以春秋筆法刪定百廿回本。其撰述之業,始於崇禎末年,曆三寒暑乃成。初,人瑞廣羅諸本,自謂得貫華堂秘藏古本,實托古改制之策也。每至漏盡更深,猶秉燭批閱,朱墨燦然。其刪削之嚴,若庖丁解牛:盡刈招安後五十回,止于盧俊義驚夢;削去田虎王慶二傳;更將第一回改爲楔子,存七十回正傳。或問其故,答曰:「梁山聚義本如彗星襲夜,當止于極盛處。後事不過狗尾續貂,徒亂人意。」其增改處,尤見匠心。于開篇增洪太尉誤走妖魔事,尾批云:「一百八人出世之根,已伏於此。」更在宋江得天書後,添「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等詩句,隱刺朝綱。其門人記云:「先生每作批語,或拊掌大笑,或擲筆長歎,情動於中不能自已。」是書刊于順治十七年,人瑞自序云:「吾非不能續百二十回,實不願以金玉續土木。」當時文林震動,李漁贊曰:「讀此本方知水滸真面目。」然亦招致非議,毛宗崗謂其「腰斬水滸」,顧炎武譏爲「文人妄作」。然三百年來,此本流傳最廣,誠如紀昀所論:「人瑞以才子眼讀書,以錦繡腸作文,雖刪改古人,實喚醒後世。」蓋其撰述之旨,非徒校勘文字,實欲借酒澆塊壘。觀其讀第五才子書法有云:「施耐庵本無一肚皮宿怨要發揮出來,只是飽暖無事,又值心閑。」此正夫子自道耳。後竟因「哭廟案」罹難,臨刑猶歎:「斫頭最苦,不意于無意中得之。」其人與書,俱成千古絕調。

【體例】是書首置三序:一曰序一暢論才子書源流,二曰序二自述評點苦心,三曰序三闡發文章心法。次列讀第五才子書法四十六條,若太史公自序,總綱在握。改原書首回爲「楔子」,謂「聖人作書,必先煉石補天」。七十回正傳,每回皆分三截:上置回首總評,若畫龍點睛。下截載施氏原文,中嵌雙行夾批,如錦上添花。其若批點之法,有眉批抉微,有夾批析字,有尾批通觀,三批互應,自成經緯。尤創「八法」爲經緯:草蛇灰線法伏脈千里,綿針泥刺法暗藏機鋒,弄引法如春雲初展,獺尾法似餘音繞梁。更于緊要處施以絕妙批語,如「宋江弑惜」回批:「一個扭捏,一個狼藉,殺人處偏寫燈影搖紅」,真可謂洞幽燭微。是書更綴宋史綱宋史目批語,引經據典以證其事。末附與友人論簡本繁本書劄三通,完其體例。王晫今世說歎曰:「聖歎批書,如庖丁解牛,批隙導窾,獨具隻眼。」此體例既出,後世評點家莫不循跡而仰止。

【著者】施耐庵錢塘人,或曰興化白駒場人。其生平隱顯莫測,然所著水滸傳光照千秋,足證其非常之人。先生少負雋才,博通經史,至順辛未登進士第。嘗官錢塘二載,睹官場腐濁,喟然歎曰:此豈丈夫建功業時耶?遂掛冠歸去。時值四海鼎沸,張士誠,聞其名,三聘不應,隱于江陰授徒著書。羅貫中其門人者,傳先生作水滸時,閉戶謝客,粉壁爲紙,畫一百八人形狀於上,觀其形貌而摹其神魂,故寫來栩栩欲活。其書熔鑄史記俠氣、春秋筆法,以市井俚語寫英雄肝膽。開篇高俅發跡,暗藏亂自上作之機;中間十回、十回,筆挾風雷;至梁山泊大聚義,星曜煌煌。然先生深意不在倡亂,而在官逼民反四字血淚。故金聖歎謂:施耐庵本無宿怨可泄,憑空撰此奇文。晚年避禍淮安,貧病以終,享年七十有五。葬時惟水滸稿本數篋,羅貫中泣而整理之。李贄贊曰:宇宙內有五大部文章,司馬子長史記杜子美集蘇子瞻集水滸傳李獻吉集誠爲的評。

金人瑞,字聖歎吳縣人。生於萬曆三十六年,少時即顯異才。嘗於鄉塾讀西廂,拊案歎曰:天地間竟有此等妙文!遂以聖歎爲字,蓋取論語喟然歎曰之義。先生性放達,蔑棄禮法,每以才子自許。列六才子書,謂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爲天下至文。其評點水滸,尤稱絕唱。嘗謂門人:吾批水滸,如與耐庵對坐揮麈,字字見其肺腑。刪百廿回本爲七十回,去招安征寇諸事,獨留英雄聚義本色。順治十七年,刊第五才子書,震動文林。其批點有八法之創:草蛇灰線、綿針泥刺、弄引獺尾,皆發前人所未發。毛宗崗得之嘆服,謂:讀此方知文字有三昧。然才高招忌,終罹哭廟案。臨刑之日,雷霆震闕,姑蘇文士莫不痛失奇才。先生著述等身,尤以唱經堂才子書系列爲著。其論詩曰:詩非異物,只是人人心頭舌尖所萬不獲已、必欲說出之一句說話耳。此等見識,破盡千古窠臼。廖燕贊曰:金聖歎之才,天地不能囿,古今不能限。

【論贊】袁宏道謂:水滸傳奇變迭出,妙不可言,金生批揭,尤得文心三昧。

馮鎮巒讀聊齋雜說金人瑞水滸毛宗崗三國,皆妙絕古今。

廖燕金聖歎先生傳稱:先生所評諸書,領異標新,迥出意表,數百年來,至此始開生面。

胡適水滸傳考證論:金聖歎是十七世紀的大怪傑,他不僅能點破文章精奧,還創造了一種新批評文體。

【底本】崇禎貫華堂刻本

其他版本
清光绪十四年石印本
清雍正十二年刻本
清初刻本
清金玉楼刻本
清纬文堂刻本
清刻本
猜你喜欢
龙辅女红余志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