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簡介】詩詞先聲,六經之首,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爲古代社會人生百科全書。


【撰述】先秦,或取其整稱詩三百西漢時尊爲儒家經典,始稱詩經,沿用至今。傳爲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又有傳由魯國樂官所編,以前無異論,以後則眾說爭矣。時有三家言,後有毛詩,今毛氏獨傳。彙集周代春秋中期十五國風,凡三百一十一篇,反映當時絢麗多彩之民風民俗。一百六十篇,閭巷之情詩;一百一十一篇,內有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即僅存目無文,分小雅大雅,爲西周王畿正聲雅樂;四十篇,分周頌魯頌商頌,爲上層社會宗廟祭祀舞曲歌辭。以達意,人心之感物而形於言,故有不學,無以言之說。

【體例】凡三百零五篇,分三部。多取四言句式、疊詠體。

【著者】孔子,名,字仲尼春秋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父叔梁紇,母顏氏道德之祖,儒家學派先祖,三歲喪父,隨母移居闕里,並受其教。少好禮,十有五而志於學,資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當衰之末,無受命之運。故聚徒講學,偕弟子周遊列國,于時王公終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禮,脩素王之事,立不朽之言,垂教而無疆。因史而制春秋,就太師而正雅頌,以傳述六藝爲終身志業。

【論贊】司馬遷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爲作也。

孟子:「頌其,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底本】日本江戶時期刊本。

【板框】半葉框高二十四厘米寬十九點二厘米。

【版式】白口單魚尾,四周單邊,上方記書名。

【行格】半葉八行,滿行十五字。皆以白文爲主,字大如錢。

【梓行】是書母本應爲嘉靖三十一年翁溥刊本五經正文「仿宋版書風格」。

【序跋】卷前有朱熹所作詩傳序

【收藏】日本內閣文庫藏本。

【鈐印】祕閣圖書之章、學習院印、日本政府圖書、京都學校藏書之印。

其他版本
九经本(明刻本)
十三经经文本(开明书店铅印)
巾箱八经本(宋刻递修、民国影印)
十三经本(明吴勉学刻)
明万历间李登校刻五经本
明覆宋悦生堂刻巾箱本
清光绪间江南制造总局刻本
重排新式标点〈诗经〉
底本:日本江户时刻魁本大字五经本
电子文件(PDF)
143筒子页4M
51次

A01.png

A02.png

A03.png

A04.png

A05.png

A06.png

A07.png

猜你喜欢
附释音毛诗注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