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唐五代詩歌總集。九百卷。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潘從律汪士鋐徐樹本車鼎晉汪繹查嗣瑮俞梅等十人奉敕修纂,江寧織造曹寅組織及刊刻。康熙四十四年春,康熙南巡,三月十九日,「頒發全唐詩一部」,命曹寅刊刻。曹寅隨即徵調彭定求等十位江浙在籍翰林至揚州編校全唐詩,至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告成。全唐詩參考胡震亨唐音統簽統簽凡一千三十三卷,分初、盛、中、晚編次,搜羅全備,且細大不捐,兼及零章散句。全唐詩網羅唐五代三百五十餘年間詩歌,共收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作者二千二百餘人。全唐詩卷一至卷九,爲帝王、妃、宗室諸王、公主宮嬪之作。卷十至卷二十九,爲樂府詩。卷三十至卷七百八十四,爲歷朝作者之作,略依時代先後編排,即「以登第之年為主;其未曾登第,及雖登第而無考者,以入仕之年為主;處士則以其卒歲為主,若更無卒歲可考,則就其贈答唱和之人先後附入;其他或同賦一體,或同應省試,並以類相從」。卷七百八十五至七百八十七,爲無姓氏可考者之詩。最後爲聯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迷、謠、灑令、占辭、蒙求、補遺、詞等。全唐詩最早於康熙四十六年揚州詩局刊刻,凡一百二十冊。又光緒十三年,上海同文書有石印本,共四函。

四庫全書總目曰:康熙四十二年,聖祖仁皇帝御定。詩莫備於。然自北宋以來,但有選錄之總集,而無輯一代之詩共爲一集者。海鹽胡震亨唐音統簽始,羅成帙,粗見規模,然尚多所舛漏。是編稟承聖訓,以震亨爲稿本,而益以內府所藏全唐詩集。又旁採殘碑、斷碣、稗史、雜書之所載,補苴所遺,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作者二千二百餘人,冠以帝王、后妃,次以樂章、樂府,殿以聯句、逸句、名媛、僧道、外國、仙神、鬼怪、諧謔及諸雜體。其餘皆以作者先後爲次,而以補遺六卷、詞十二卷別綴於末。網羅賅備,細大不遺。然如冊府元龜所載唐高祖賜秦王詩,則考訂其僞託。又舊以六朝人誤作人者,如陳昭儀沈氏衛敬瑜妻之類;以六朝人訛其姓名誤爲人者,如楊慎陳陽慎沈煙陳沈炯之類;以六朝詩誤入詩者,如吳均妾安所居劉孝勝武陵深行誤作曹鄴薛道衡昔昔鹽誤作劉長卿之類;詩之誤以詩題爲姓名者,如上官儀高密公主高密詩王維慕容承攜素饌見過詩慕容承詩之類,亦並正。唐音統簽收道家章咒、釋氏偈頌多至二十八卷,本非詩歌之體,傷於冗雜者,咸爲刪削。義例乃極謹嚴。至於字句之異同,篇章之互見,根據諸本,一一校注,尤爲周密。得此一編,而詩之源流正變,始末然。自有總集以來,更無如是之旣博且精者矣。

此爲四庫全書抄本。


序跋

御制全唐詩序

00001.png

詩至唐而衆體悉備,亦諸法畢該,故稱詩者,必視唐人爲標準,如射之就彀率,治器之就規矩焉。蓋唐當開國之初,卽用聲律取士,聚天下才智英傑之彥,悉從事於六義之學,以爲進身之階。則習之者,固已專且勤矣。而又堂陛之賡和,友朋之贈處,與夫登臨讌賞之卽事感懷,勞人遷客之觸物寓興,一舉而託之於詩。雖窮達殊途,悲愉異境,而以言乎攄寫性情,則其致一也。夫性情所寄,千載同符,安有運會之可區別?而論次唐人之詩者,輒執初、盛、中、晚,岐分疆陌,而抑揚軒輊之過甚,此皆後人強爲之名,非通論也。自昔唐人選唐詩,有殷墦、元結、令狐楚、姚合數家,卷帙末爲詳備。至宋初,撰輯英華,收錄唐篇什極盛。然詩以類從,仍多脫漏,未成一代鉅觀。朕茲發內府所有全唐詩,命諸詞臣,合唐音統籖諸編,參互校勘,蒐補缺遺,略去初、盛、中、晚之名,一依時代分置次第。其人有通籍登朝,歲月可考者,以歲月先後爲斷;無可考者,則援據詩中所詠之事,與所同時之人繫焉。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釐爲九百卷。於是唐三百年詩人之菁華,咸采擷薈萃於一編之內,亦可云大備矣。夫詩盈數萬,格調各殊,溯其學問本原,雖悉有師承指授,而其精思獨悟,不屑爲苟同者,皆能殫其才力所至,沿尋風雅,以卓然自成其家。又其甚者,寧爲幽僻奇譎,雜出於變風變雅之外,而絕不致有蹈襲剽竊之弊,是則唐人深造極詣之能事也。學者問途於此,探珠於淵海,選才於鄧林,博收約守,而不自失其性情之正,則真能善學唐人者矣。豈其漫無持擇,泛求優孟之形似者,可以語詩也哉!是用製序卷首,以示刻全唐詩嘉與來學之旨。海內誦習者,尚其知朕意焉。

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其他版本
清康熙四十四至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刻本
清光绪元年抚洲饶玉成双峰书屋刻本
清光绪十三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清康熙四十四至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刻开花纸印本
清道光间江西彭年刻本
猜你喜欢
重校古文观止善本
唐诗三百首注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