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五十五篇,十余萬言。爲韓非謝世後,其徒收拾編次而成,並其私記未完之稿亦收入書中。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于老,觀此書,明司馬之意,知韓子之文,暢無情之法治,有所本矣,堪稱先秦寓言之最。

题要

韓非子東周戰國韓非撰。之著作总集,爲其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據漢書藝文志韓非子五十五篇,入法家類。隋書經籍志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阮孝緒或以爲劉向亦云「韓非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

所收篇章多爲韓非所作,僅初見秦解老等數篇疑爲後入。文章嚴謹細密,語言鋒芒犀利,善於辨析事理,邏輯嚴密,善用寓言,且富有文采,先秦諸子中獨具風格。五蠹六反顯學揚權解老孤憤定法等篇,提出法、術、勢相結合之論,主張中央集權,君主專制,信賞必罰,秉術用勢,其先秦法家學之大成。

是集傳本自以後略分二系。祖本爲南宋乾道元年福建刻本,今已不存,尚有幾部明清時據此影抄本之本傳世。此系略分兩支,一是趙用賢管韓合刻本據以本爲底本並據他本改正,且自有初印本與後印改本之別,另有周孔教刊本、勉學刊本、濛初刊本、沈景麟刊本、趙如源王道焜校刻本、葛鼎刻本,然諸翻刻本皆受如下第二系韓子迂評本「干擾」;一支則是吳鼒仿刻本,此本直接據乾道本影刻。並有據吳鼒本校勘翻刻二十二子本。

第二系祖本亦或是本,此本于代蘖分成兩支,第一支現存最早是據道藏翻刻正統道藏本,此後有嘉靖張鼎文刻本、正德嚴時泰刻本。第二支和第一支差別是刪去第一支所有小注,最初是校本,然刻本已片紙不存,從這一支所出是七年韓子迂評本和十一年修補本以及這兩本翻刻本數種。

韓非子代亦有節本。以來盧文顧廣圻王念孫俞樾孫詒讓皆整理過此書,王先慎韓非子集解總結之成果,二十年代韓非子校釋「五十年代以後在臺灣兩次增訂,後出轉精」,此外陳奇猷韓非子集釋「近年改韓非子新校注,然從前人舊彙集到己下斷語多襲用成果而不加明」韓非淺解,二零零九年張覺出版韓非子校疏。注本有王先慎韓非子集解陳奇猷韓非子集釋韓非子淺解等。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黃尭圃」影印。

史記非本傳,稱削弱,數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說林說難十餘萬言。又云,人或傳其書至秦王見其孤憤五蠹之書。則之著書,當在未入前。史記自敘所謂韓非說難孤憤者,乃史家駁文,不足爲據。今書冠以初見,次以存,皆入後事,雖似與史記自敘相符,然傳稱韓王使秦王悅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下吏治李斯使人遺之藥,使自殺。計其間未必有暇著書。且存韓一篇,終以李斯之議,及韓王書。其事與文,皆爲未畢。疑所著書本各自爲篇,歿之後,其徒收拾編次,以成一帙。故在之作,均爲收錄,並其私記未完之稿亦收入書中。名爲撰,實非所手定也。以其本出於,故仍題名,以著於錄焉。

韓非,又稱韓非子戰國末期新鄭「今屬河南」人。喜好刑名法術之學,爲法家學派代表人物。史載,口吃,不善言談,長於著書。雖口不善辯,然下筆洶湧,鞭辟入裏,語言簡潔,又不乏生動活之態。使之時,被同學李斯等讒言所害,入獄,後服毒自殺。

牌记

3040100090-16-00001.jpg

其他版本
明刻本
清初钱曾家影宋抄本(靖黄丕烈校并 跋,清顾广圻跋,孙毓修校)
清影宋抄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道藏木(正统刻)
桐城先生点勘六子读本(宣统衍星社铅印)
四库全书荟要本(乾隆写)
明嘉靖四十年张鼎文刻本
明末刻本
明正德间刻本
子书百家本(崇文书局刻)
管韩合刻本(万历刻)
二十子本(万历黄之宷刻)
明万历间周孔教刻本
合刻管韩二子本(崇祯刻)

赞论.png

底本.png

牌记.png

排版.png

书页.png

装帧.png

产品实拍

1.png

2.png

3.png

4.png

请前往鹏为书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