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文忠公集「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北宋歐陽修撰,南宋周必大編。歐陽修所作詞集,因其謚號「文忠」,故得此名。通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凡居士集、易童子集、外制集、內制集、表奏書啟四六集、奏議集等一百十四卷,歸田錄、詩話、長短句等十九卷,集中錄跋尾十卷,書簡十卷。前附年譜,後附行狀、墓誌、傳文等五卷。居士集出自修手輯,餘系南宋紹熙、慶元間由周必大主持編定,郡人孫謙益、胡柯、承直郎丁朝佐遍搜舊本,與鄉貢進士曾三異等互相編校,葛潨、王伯芻、朱岑、胡柄、曾煥、胡渙、劉贊、羅泌覆校,皆一時之選。對流傳於北宋中後期至南宋前期歐集整理校勘、調整次第、除重刪復、考證真偽、輯錄佚文,此集收羅廣備而考校精審,流傳極廣,一再翻刻。
此為四部叢刊景印元刻本。另有宋刊大字本、北宋吉州公使庫刊本、元周益公刊本、明天順辛巳程氏刊本、明天順壬午刊本、弘治壬子刊本、正德壬申刊本、嘉靖丁酉刊本、嘉靖庚申何遷刊本、康熙曾弘校刊本、乾隆間裔孫世和重刊本等。周必大之歐陽文忠公集校勘精良、刻寫皆工,原刻本傳世至今八百多年,惜已無全本。現中國所藏南宋本歐陽文忠公集均為殘本,唯有日本天理大學附屬圖書館所藏南宋本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後人補寫僅十四卷」大抵與南宋時代保留原形同。是周必大原刻本刊行大約十年後,其子周綸得歐陽修第三子歐陽棐編纂歐陽氏傳家本,周綸又請曾三異校正完善,重刊歐陽文忠公集。此修訂本大體保留周必大刻本原貌。疑似歐陽文忠公集修訂本之全本,藏于日本天理大學附屬圖書館。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人,自稱廬陵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四歲喪父,家貧﹐賢母鄭氏督教甚嚴,嘗以荻畫地教子。天聖進士,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與錢惟演、梅堯臣、蘇舜欽等詩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召試學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為范仲淹辯護,貶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慶曆中,以右正言知制誥,參與范仲淹、韓琦、富弼等推行「新政」。「新政」敗後,外任。至和元年丁母艱期滿,召還與宋祁同修唐書。累遷禮部侍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熙寧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師致仕,居潁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諡文忠。
修乃北宋古文運動倡導者與領袖,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修博極群書,好學不倦,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文風不滿,尤以獎進天下士為己任,延譽慰藉,極其力而後已,堪稱千古伯樂。曾鞏、蘇軾、蘇轍等文壇巨匠,張載、程顥、呂大鈞等曠世大儒,王安石、包拯、韓琦、文彥博、司馬光等股肱之臣,均得他激賞與推薦。「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其門下,且均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攜而名揚天下。其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承襲南唐餘風,題材廣泛。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不愧班固、劉向也。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亦頗有影響。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朱熹曰:「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辛丑年鵬為文化僅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