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五
沈約
梁沈約,吳興武康人也。官至尚書令。少家貧,一意書史,燃膏繼晷,晝夜不倦。母恐其勞,夜即滅燭。約即以晝之所讀,夜輒誦之,遂博通群籍。在齊爲書記,方齊文惠太子在東宮,延納多士,乃持被親遇。每人見,日昃方出。時與蕭琛、王融、范雲、任防皆曳裙王門,世稱其賢俊。後爲東陽太守,至今東陽八詠之作猶著。後仕梁,尤爲器重。均著述頗多,撰四聲韻譜,自謂有入神之妙。作草字亦工。大抵胸中所養不凡,見之筆下者皆超絕。故善論書者,以謂胸中有萬卷書,下筆自無俗氣,約其得之。今御府所藏草書一:
今年帖。
蕭於雲
蕭雲字景喬,晉陵人,官至侍中。善正隸、行草、篆、飛白,而正隸、飛白尤工,意趣飄然,仃騫舉之狀,而世多其草字、正隸。初學王獻之,晚學鐘繇,乃能研家之妙。梁武帝遂以王可以比跡,亦雅齊高祖所重,嘗謂雲日:「筆力勁俊,心手相應,巧逾杜度,美過崔瘧,當與鐘繇並驅爭先。特作草隸,遂逼於卿。」其賞如此。嘗以飛白作一蕭字於建業壁間,後人取其壁入南徐海榴堂中,以奇觀。至唐有李約,複載洛陽仁風裏,構廈以覆之,目日蕭齋,張諗特記而序其。初雲以得名,時百濟國使人至建業求,適雲出麾東陽,維舟將發。使者望舟次遠十步,輒落膝丐於前曰:「侍中尺牘之美,遠流海內,今日所求唯在名跡。」雲停舟日,十紙與之,當時以榮。今御府所藏:
草:千文。
正:進寫古文啟,顏回問孝。
阮研
阮研字文機,陳留人,官至荊州刺史。善,師王羲之,作行草尤卓絕,若飛泉交注,奔競不息。當時蕭雲、陶弘景輩謂各得羲之一體,然蕭產雲綿弱,終不迨研。至作隸,則法鐘繇,而風沖所不及。袁昂評研如貴胄失品次,叢萃不能複排突英賢,則研之亦不可謂無利鈍。今御府所藏草:
宰相帖,欣泰帖,得帖。
陳伯智
陳陳伯智字策之,世祖第十。少敦厚。有器局,博涉經史。太建中立永陽王。雅意翰墨,無狗馬之玩。作字勁舉,而行草尤工。師其成心,而自家學,故名重一時。蓋傳習之陋,論者以謂屋下架屋,不免有奴之誚。伯智獨能擺脫,而世有「策馬馳逐,葦航泛浮」比其落筆之妙者,非虛語。今御府所藏草一:
習讀帖。
蔡景曆
蔡景曆字茂世,濟陽考城人,官至侍中。景曆少俊爽不群,有孝行。家貧不廢讀,深達機,輔佐時主以能稱。初客游京口,高祖鎮朱方,聞景曆名,以要之。景曆對使人答,筆不停綴,文不重改,詞翰俱妙。高祖甚加欽賞。景曆善尺牘,草隸,任樸適俗,而複不拘窘。其文辭,則不尚雕靡,而長於敍,應機敏速。於字法亦如之。有文集十卷行于時,亦可知其所得,宜其立朝有足觀者。今御府所藏草一:
寂然帖。
蔡證
蔡證字希詳,濟陽考城人,侍中景曆之子,官至左民尚書。後主器其才,令十日一往東宮。證每見太子,必陳說古今得失,皆切時務。遷中書令。證美風姿,談辨如傾河。捂紳戚裏,朝廷憲章,風俗戶口,山川土地,問無不知。然亦留心翰墨,蓋當時以書著名者甚鮮,如蕭幹得子雲之法,證之父景曆亦以善隸書稱於世。及觀證讀經帖草書,筆力遒勁,頗合規矩,豈非箕裘之習歟!今御府所藏草書一:
讀經帖。
陸繕
陸繕字士編,吳郡人。父佳,在梁禦史中丞,繕以世胄補官至中侍郎。陳有天下,用舊臣,累遷至左僕射,諡日安。繕儀錶秀穎,周旋中規,步趨可法,當時東宮暨諸王鹹取則焉。其作字,故亦象其人之可喜。抵人心不同,亦如之。顏真卿之筆,凜然如社稷臣;虞世南之筆,卓乎如廊廟之器;以至王僧虔之字若王謝家弟:是豈獨由外人之學?其性以成之,固有自矣。觀繕草字風度,亦可以其人物之飄逸雲。今御府所藏草一:
稽古帖。
毛喜
毛喜(一作熹)字伯武,滎陽陽武人,官至侍中。喜少好學師古,雅高祖所知。及鎮京口,命喜與高宗俱往江陵。仍敕高宗日:「汝至西朝,可咨稟毛喜。」至高宗初驃騎將軍,仍以喜府諮議參軍,領中記室。府中文翰,皆喜詞。喜于翰墨間尤得名。善草隸,落筆峻激,略無滯思,其奔放超絕處,論者以比平郊逸驥,晚景飛隼。其亦善取況者。今御府所藏草一:
從軍帖。
江總
江總字總持,濟陽考城人,官至尚令。總七歲而孤,依外氏吳平光侯蕭勵家,而勵尤所鍾愛。嘗謂總日:「爾操行殊異,神采英拔,後之知名,當出吾右。」及長,果好學,能屬文,作行草時獨步,以詞翰兼妙得名。有文集十卷行於世焉。今御府所藏行一:
餘姚帖。
鄭佃
鄭佃,失其世系,官至東宮洗馬。幼通經史,尤善草字,深慕鐘王之法而得其旨。觀其用筆,俯仰屈折,而筋力有餘。蓋論者以謂豐力多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而佃亦頗知其要處。如佃意喜用禿筆,豈其鋒藏韻古而至是耶,抑出其一時之意耶?嘗聞蕭何用禿筆時所重,王僧虔用之而風韻不減,是亦得之於心者。佃固不擇紙筆皆得如意。今御府所藏草一:
民務帖。
陳逵
陳逵,無傳于史,其不多。作行草古而腴,肥而不剩肉。雖未足以追配昔人,要之蓋嘗論學,複不惡,亦自可珍。至於草字,則飄發不滯,稍有羲獻之風。蓋亦非規矩形容王氏者,至其合處,乃有一斑,雖欲勿取,其可舍諸?雖然於眾人則有餘,于作者則不足,故其名獨不赫然與前人爭長,宜哉!今御府所藏:
草:歲終帖。
行:明願帖。
釋智永
隋釋智永,會稽人也,晉右將軍王羲之之裔。學書以羲之爲師法,筆力縱橫,真草兼備,綽有祖風。初勵志書劄,起樓于所居之側,因自誓日:「書不成不下此樓。」後果大進,爲一時推重。而求其書者,縑素箋紙,堆案盈幾,先後積壓,塵爲之生。又戶外之屨常滿,賓客造請,門閥穿穴,以鐵固其限,故人號日鐵門限。所用筆,退即投大甕中,歲久輒貯數甕,自爲銘以瘞之。當是時,詩人有以筆塚對墨池者。嘗作成心頌以示字法,又作真、草書幹文傳于世,學者率模仿焉。今御府所藏二十有三:
草:常侍帖,故舊帖,至通法師帖,春雨帖,
千文七,臨王羲之言宴帖。
真草:月儀,月儀獻歲帖,千文七,字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