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卷第二十九 隋書三十四
經籍三 子
本卷(回)字数:24939

太尉揚州都督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臣長孫無忌等奉勑撰

晏󿀊春秋」七卷大夫晏嬰撰。 「曾󿀊」󿀐卷目一卷。曾參撰。 「󿀊思󿀊」七卷穆公師孔伋撰。 「公孫尼󿀊」一卷,似孔子弟子。 「孟󿀊」十四卷孟軻撰,趙岐注。 「孟󿀊」七卷鄭玄注。 「孟󿀊」七卷劉熙注。有「孟子」九卷,綦毋邃撰,亡。 「孫卿󿀊」十󿀐卷蘭陵荀況撰。王孫子一卷,亡。 「董󿀊」一卷戰國董無心撰。 「魯連󿀊」五卷、錄一卷魯連人,不仕,稱爲先生。 「新語」󿀐卷陸賈撰。 「賈󿀊」十卷錄一卷。漢梁太傅賈誼撰。 「鹽鐵論」十卷廬江府丞桓寬撰。 「新序」󿀍十卷錄一卷。劉向撰。 「說苑」󿀐十卷劉向撰。 「揚󿀊法言」十五卷、解一卷揚雄撰,李軌注。有「揚子法言」六卷,侯苞注。亡。[01795] 「揚󿀊法言」十󿀍卷宋衷注。宋衷注 「注」原作「撰」,據舊唐志上、新唐志三改。下「揚子太玄經陸續宋衷注」同。 「揚󿀊太玄經」九卷宋衷注。有「揚子太玄經」九卷,揚雄自作章句,亡。 「揚󿀊太玄經」十卷陸績宋衷注。 「揚󿀊太玄經」十卷蔡文邵注。有「揚子太玄經」十四卷,虞翻注;「揚子太玄經」十三卷,陸凱注;「揚子太玄經」七卷,王肅注。亡。 「桓󿀊新論」十七卷後漢六安桓譚撰。 「潛夫論」十卷後漢處士王符撰。王逸正部論」八卷,後漢侍中王逸撰;「後序」十二卷,後漢司隸校尉應奉撰,「周生子要論」一卷,錄一卷,魏侍中周生烈撰。亡。 「申鑒」五卷荀悅撰。 「魏󿀊」󿀍卷後漢會稽魏朗撰。有「文檢」六卷,似後漢末人作,亡。 「牟󿀊」󿀐卷後漢太尉牟融撰。 「典論」五卷魏文帝撰。 「徐氏中論」六卷太子文學徐幹撰,目一卷。 「王󿀊正論」十卷王肅撰。有「去伐論集」三卷,王粲撰。亡。 「杜氏體論」四卷幽州刺史杜恕撰。有「新書」五卷,王基撰;「周子」九卷,中書郎周昭撰。亡。 「顧󿀊新語」十󿀐卷太常顧譚撰。「通語」十卷,通語十卷 「通語」前疑脫「梁有」二字。以下凡此種情況,不再出校記。尚書左丞殷興撰;「典語」十卷、「典語別」二卷,並陸景撰。亡。 「譙󿀊法訓」八卷[01796]譙周撰。有「譙子五教志」五卷,亡。 「袁󿀊正論」十九卷袁准撰。又有「袁子正書」二十五卷,袁准撰;「孫氏成敗志」三卷,孫毓撰;「古今通論」二卷,王嬰撰;「蔡氏化清經」十卷,松滋蔡洪撰;松滋令蔡洪 「松滋令」三字原在上文「王嬰」上。姚考晉書王沉傳蔡洪傳蔡洪曾官「松滋令」,本志集部別集類有「松滋蔡洪集二卷」。今據改。通經」二卷,丞相從事中郎王長文撰。王長文 「文」原作「元」,據晉書本傳及華陽國志改。 「新論」十卷散騎常侍夏侯湛撰。有「楊子物理論」十六卷,「楊子大元經」十四卷,並徵士楊泉撰;「新論」十卷,金紫光祿大夫華譚撰;「梅子新論」一卷。亡。 「志林新󿀂」󿀍十卷虞喜撰。有「廣林」二十四卷,又「後林」十卷,虞喜撰;「幹子」十八卷,干寶撰;「閎論」二卷,江州從事蔡韶撰;「顧子」十卷,揚州主簿顧夷撰。亡。 「要覽」十卷郡儒林祭酒呂竦撰。 「正覽」六卷太子詹事周舍撰。有「三統五德論」二卷,曹思文撰,亡。 「諸葛武侯集誡」󿀐卷

衆賢誡」十󿀍卷

女篇」一卷

女鑒」一卷

婦人訓誡集」十一卷

娣姒訓」一卷娣姒訓 「娣」原作「婦」,據本志集部總集類改。

曹󿀒家女誡」一卷

貞順志」一卷

右六十󿀐部,五百󿀍十卷。通計亡書,合六十七部,六百九卷。[01797]

儒者,所以助人君明教化者󿀌。聖人之教,非家至而戶說,故有儒者宣而明之。其󿀒抵本于仁義及五常之道,黃帝堯、舜,咸由此則。「周官」:太宰以九兩系邦國之人,其四曰儒是󿀌。其後陵夷衰亂,儒道廢闕。仲尼祖述前代,修正六經,󿀍千之徒,並受其義。至於戰國孟軻󿀊思荀卿之流,宗而師之,各有著述,發明其指。所謂中庸之教,百王不易者󿀌。俗儒󿀁之,不顧其本,苟欲嘩衆,多設問難,便辭巧,亂其󿀒體,致令學者難曉,故曰「愽而寡要」。

鬻󿀊」一卷周文王鬻熊撰。 「老󿀊道德經」󿀐卷柱下史李耳撰。漢文帝河上公注。戰國河上丈人注「老子經」二卷,長陵三老丘望之注「老子」二卷,「」徵士嚴遵注「老子」二卷,虞翻注「[01798]」二卷,亡。 「老󿀊道德經」󿀐卷王弼注。有「老子道德經」二卷,張嗣注;「老子道德經」二卷,蜀才注。亡。 「老󿀊道德經」󿀐卷鐘會注。有「老子道德經」二卷,太傅羊祜解釋;「老子經」二卷,東晉江州刺史王尚述注;「老子」二卷,郎中程韶集解;「老子」二卷,邯鄲氏注;「老子」二卷,常氏傳;「老子」二卷,孟氏注;「老子」二卷,盈氏注。亡。 「老󿀊道德經」󿀐卷、音一卷尚書郎孫登注。 「老󿀊道德經」󿀐卷劉仲融注。有「老子道德經」二卷,巨生解;「老子道德經」二卷,西中郎將袁真注;「老子道德經」二卷,張憑注;「老子道德經」二卷,釋惠琳注;「老子道德經」二卷,釋惠嚴注;「老子道德經」二卷,王玄載注。亡。 「老󿀊道德經」󿀐卷盧景裕撰。 「老󿀊音」一卷李軌撰。有「老子音」一卷,散騎常侍戴逵撰,亡。 「老󿀊」四卷老子 舊唐志下作「老子道德經品」,新唐志卷三作「道德經品」。引處「老子」下有脫文。撰。 「老󿀊指󿀀」十一卷嚴遵注。 「老󿀊指趣」󿀍卷蠙丘望之撰。 「老󿀊義綱」一卷顧歡撰。有「老子道德論」二卷,何晏撰;「老子序決」一卷,葛仙公撰;「老子雜論」一卷,等注;「老子私記」十卷,簡文帝撰;「老子玄示」一卷,韓壯撰;「老子玄譜」一卷,柴桑劉遺民撰;「老子玄機」三卷,宗塞撰;「老子[01799]幽易」五卷,又「老子志」一卷,山琮撰。亡。 「老󿀊義䟽」一卷顧歡撰。有「老子義䟽」一卷,釋慧觀撰,亡。 「老󿀊義䟽」五卷孟智周私記。 「老󿀊義䟽」四卷韋處玄撰。 「老󿀊講䟽」六卷梁武帝撰。 「老󿀊義䟽」九卷戴詵撰。 「老󿀊節解」󿀐卷

老󿀊章門」一卷

文󿀊」十󿀐卷文子老子弟子。「七畧」有九篇,七錄」十卷,亡。 「鶡冠󿀊」󿀍卷之隱人。 「列󿀊」八卷之隱人列禦寇撰,東晉光祿勳張湛注。 「莊󿀊」󿀐十卷漆園莊周撰,散騎常侍向秀注。本十二卷,本十二卷 當時已存二十卷,不全,則本來的卷數應更多。「本二十卷」,疑有脫誤。今闕。有「莊子」十卷,東晉議郎崔撰注,亡。 「莊󿀊」十六卷司馬彪注。本二十一卷,今闕。 「莊󿀊」󿀍十卷、目一卷太傅主簿郭象注。七錄」三十三卷。 「集注莊󿀊」六卷有「莊子」三十卷,丞相參軍李賾注;「莊子」十八卷,孟氏注,錄一卷。亡。 「莊󿀊」音一卷李軌撰。 「莊󿀊音」󿀍卷徐邈撰。 「莊󿀊集音」󿀍卷徐邈撰。 「莊󿀊注音」一卷司馬彪等撰。 「莊󿀊音」󿀍卷郭象撰。向秀莊子音」一卷。 「莊󿀊外篇雜音」一[01800]

莊󿀊內篇音義」一卷

莊󿀊講䟽」十卷簡文帝撰。本二十卷,今闕。 「莊󿀊講䟽」󿀐卷張譏撰,張譏撰 「識」原作「機」,據陳書本傳改。下「遊玄桂林」同。「撰」下或有脫文。亡。 「莊󿀊講䟽」八卷

莊󿀊文句義」󿀐十八卷本三十卷,今闕。有「莊子義䟽」十卷,又「莊子義䟽」三卷,處士王叔之撰,王叔之 「王」原作「李」,據釋文敍錄舊唐志下、新唐志卷三及冊府卷六〇六改。亡。 「莊󿀊內篇講䟽」八卷周弘正撰。

莊󿀊義䟽」八卷戴詵撰。 「南華論」󿀐十五卷撰,本三十卷。 「南華論音」󿀍卷

莊成󿀊」十󿀐卷有「蹇子」一卷,今亡。 「玄言新記明莊部」󿀐卷梁澡撰。 「守白論」一卷

任󿀊道論」十卷河東太守任嘏撰。有「渾輿經」一卷,安成桓威撰,亡。 「唐󿀊」十卷唐滂撰。有「蘇子」七卷,北中郎參軍蘇彥撰;「宣子」二卷,宜城宣舒撰;宣舒「舒」原作「聘」,據釋文敍錄及本志別集類注改。陸子」十卷,陸云撰。亡。 「杜氏幽求新󿀂」󿀐十卷杜夷撰。 「抱樸󿀊內篇」󿀐十一卷、音一卷葛洪撰。有「顧道士新書論經」三卷,方士顧谷撰,亡。 「孫󿀊」十󿀐卷孫綽撰。 「符󿀊」󿀐十卷東晉員外郎符朗撰。有「賀子述言」十卷,[01801]太學愽士賀道養撰;「少子」五卷,司徒左長史張融撰;有「養生論」三卷,嵇康撰;「攝生論」二卷,河內太守阮侃撰;「無宗論」四卷,「聖人無情論」六卷。亡。 「夷夏論」一卷顧歡撰。二卷。又有「談衆」三卷,亡。 「簡文談䟽」六卷簡文帝撰。 「無名󿀊」一卷張太撰。 「玄󿀊」五卷

游玄桂林」󿀐十一卷、目一卷張譏撰。 「廣成󿀊」十󿀍卷商洛公撰。張太注,疑近人作。

右七十八部,合五百󿀐十五卷。

道者,蓋󿀁萬物之奧,聖人之至賾󿀌。「」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曰:「仁者󿀎之謂之仁,智者󿀎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夫陰陽者,天地之謂󿀌。天地變化,萬物蠢生,則有經營之跡。至於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其體。處陰與陰󿀁一,在陽與陽不󿀐。仁者資道以成仁,道非仁之謂󿀌;智者資[01802]道以󿀁智,道非智之謂󿀌;百姓資道而日用,而不知其用󿀌。聖人體道成性,清虛自守,󿀁而不恃,長而不宰,故能不勞聰明而人自化,不假修營而功自成。其玄德深遠,言象不測。先王懼人之惑,置於方外,六經之義,是所罕言。「周官」九兩,其󿀍曰師,蓋近之矣。然自黃帝以下,聖哲之士,所言道者,傳之其人,世無師󿀆時,曹參始薦蓋公能言黃老文帝宗之。自是相傳,道學衆矣。下士󿀁之,不推其本,苟以異俗󿀁高,狂狷󿀁尚,迂誕譎怪而失其真。

管󿀊」十九卷管夷吾撰。 「商君󿀂」五卷衛鞅撰。有「申子」三卷,申不害撰,亡。 「慎󿀊」十卷戰國時處士慎到撰。 「韓󿀊」󿀐十卷、目一卷韓非撰。有「晁氏新書」三卷,[01803]御史大夫晁錯撰,亡。 「正論」六卷大尚書崔寔撰。有「法論」十卷,劉邵撰;「政論」五卷,侍中劉暠撰;「阮子正論」五卷,清河太守阮武撰。亡。 「世要論」十󿀐卷大司農桓範撰。有二十卷。又有「陳子要言」十四卷,豫章太守陳融撰;「蔡司徒難論」五卷,三公令史黃命撰。亡。

右六部,合七十󿀐卷。

法者,人君所以禁淫慝,齊不軌,而輔於治者󿀌。「」著「先生明罰飭法」,「󿀂」美「明於五刑,以弼五教」。「周官」,司寇「掌建國之󿀍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司刑「以五刑之法,麗萬民之罪」是󿀌。刻者󿀁之,則杜哀矜,仁愛,欲以威劫󿀁化,殘忍󿀁治,乃至󿀄恩害親。

鄧析󿀊」一卷大夫。 「尹文󿀊」󿀐卷尹文之處士,游齊稷下 「士操」一卷士操 當作「士品」,見本志史部雜傳類。姚考:「案魏武,安得以『操』名書?此必『士品』之誤。」魏文[01804]撰。有「刑聲論」一卷,亡。 「人物志」󿀍卷劉邵撰。有「士緯新書」十卷,姚信撰,又「姚氏新書」二卷,與「士緯」相似;「九州人士論」一卷,司空盧毓撰;「通古人論」一卷。亡。

右四部,合七卷。

名者,所以正百物,敘尊卑,列貴賤,各控名而責實,無相僭濫者󿀌。「春秋傳」曰:「古者名位不同,節文異數。」「孔󿀊」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不成。」「周官」,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辯其名物之類」,是󿀌。拘者󿀁之,則苛察繳繞,滯於析辭而失󿀒體。

墨󿀊」十五卷、目一卷大夫墨翟撰。 「隋巢󿀊」一卷,似墨翟弟子。 「胡非󿀊」一卷,似墨翟弟子。有「田俅子」一卷,田俅子 「俅」原作「休」,據漢書藝文志改。亡。[01805]

右󿀍部,合一十七卷。

墨者,強本節用之術󿀌。上述夏禹之行,茅茨不翦,糲粱之食,桐棺󿀍寸,貴儉兼愛,嚴父上德,以孝示天下,右鬼神而非命。「󿀆󿀂」以󿀁本出清廟之守。然則「周官」宗伯「掌建邦之天神地禋人鬼」,肆師「掌立國祀及兆中廟中之禁令」,是其職󿀌。愚者󿀁之,則守于節儉,不達時變,推心兼愛,而混於親䟽󿀌。

鬼谷󿀊」󿀍卷皇甫謐注。鬼谷子世隱于鬼谷有「補闕子」十卷,「湘東鴻烈」十卷,並元帝撰。亡。 「鬼谷󿀊」󿀍卷樂一注。

右󿀐部,合六卷。[01806]

從橫者,所以明辯,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以󿀁本出行人之官,受命出疆,臨󿀏而制。故曰:「誦「」󿀍百,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周官」,掌交「以節與幣,巡邦國之諸侯及萬姓之聚,導王之德意志慮,使辟行之,而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諭以九之利,九儀之親,九牧之維,九禁之難,九戎之威」是󿀌。佞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於賊害忠信,覆邦亂家。

尉繚󿀊」五卷並錄六卷。尉繚惠王時人。 「尸󿀊」󿀐十卷、目一卷十九卷。衛鞅上客屍佼撰。其九篇亡,黃初中續。 「呂氏春秋」󿀐十六卷呂不韋撰,高誘注。 「淮南󿀊」󿀐十一卷淮南王劉安撰,許慎注。 「淮南󿀊」󿀐十一卷高誘注。 「論衡[01807]󿀐十九卷後漢徵士王充撰。有「洞序」九卷、錄一卷,應奉撰,亡。 「風俗通義」󿀍十一卷錄一卷。應劭撰。三十卷。 「仲長󿀊昌言」十󿀐卷錄一卷。尚書郎仲長統撰。 「蔣󿀊萬機論」八卷蔣濟撰。有「篤論」四卷,杜恕撰;「芻蕘論」五卷,釧會撰;有「諸葛子」五卷,太傅諸葛恪撰。亡。 「傅󿀊」百󿀐十卷晉司隸校尉傅玄撰。「默記」三卷,大鴻臚張儼撰。「裴氏新言」五卷,大鴻臚裴玄撰。默記至裴玄撰 默記裴氏新言似原爲正文,語入注內。有「新義」十八卷,吳太子中庶子劉褵撰;「析言論」二十卷,議郎張顯撰;「桑丘先生書」二卷,征南軍師楊偉撰。亡。 「時務論」十󿀐卷楊偉撰。有「古世論」十七卷,「桓子」一卷;「秦子」三卷,秦菁撰;「劉子」十卷,「何子」五卷。亡。 「立言」六卷蘇道撰。有「孔氏說林」二卷,孔衍撰,亡。 「抱樸󿀊外篇」󿀍十卷葛洪撰。有五十一卷。 「金樓󿀊」十卷梁元帝撰。 「愽物志」十卷張華撰。 「張公雜記」一卷張華撰。有五卷,與「愽物志」相似,小小不同。又有「雜記」十卷,何氏撰,亡。 「雜記」十一卷張華撰。有「子林」二十卷,孟儀撰。亡。 「廣志」󿀐卷郭義恭撰。 「部畧」十五卷

愽覽」十󿀍卷[01808]諫林」五卷晉陵何翌之撰。何翌之 「翌」原作「望」,據宋書廢帝紀、又何尚之傳改。 「述政論」十󿀍卷陸澄撰。 「古今注」󿀍卷崔豹撰。 「古今訓」十一卷張顯撰。 「古今善言」󿀍十卷車騎將軍范泰撰。 「善諫」󿀐卷宋領軍長史虞通之撰。 「缺文」十󿀍卷陸澄撰。「政論」十三卷陸澄撰。「記聞」二卷宋後軍參軍徐益壽撰。 「新舊傳」四卷

「釋欲語」八卷劉霽撰。 「稱謂」五卷後周大將軍盧辯撰。 「󿀅遺記」󿀍卷

纂要」一卷戴安道撰,亦云顏延之撰。 「方類」六卷

俗說」󿀍卷沈約撰。五卷。 「雜說」󿀐卷沈約 「袖中記」󿀐卷沈約撰。袖中畧集」一卷沈約撰。 「珠叢」一卷沈約撰。 「采璧」󿀍卷中書舍人庾肩吾撰。 「物始」十卷謝吳撰。 「宜覽」󿀐十󿀐卷

玉府集」八卷 「鴻寶」十卷

顯用」九卷

墳典」󿀍十卷盧辯撰。 「玉燭寶典」十󿀐卷著作郎杜台卿撰。 「典言」四卷後魏李穆叔撰。 「典言」四卷後齊中書郎荀士遜[01809]等撰。 「補文」六卷

四時󿀉」十󿀐卷

正訓」󿀐十卷

內訓」󿀐十卷

雜畧」十󿀍卷

清神」󿀍卷

前言」八卷

會林」五卷

對林」十卷

道言」六卷叱羅羨撰。 「道術志」󿀍卷

述伎藝」一卷

諸󿀂要畧」一卷魏彥深撰。 「文府」五卷有「文章義府」三十卷。 「語對」十卷硃澹遠撰。 「語麗」十卷硃澹遠撰。 「對要」󿀍卷

雜語」󿀍卷

衆󿀂󿀏對」󿀍卷

廊廟五格」󿀐卷王彬撰。 「名數」八卷

新言」四卷裴立撰。新言四卷裴立撰 此書可能是上面注文中裴玄新言的別本,而訛「玄」爲「立」。 「善說」五卷

君臣相起發󿀏」󿀍卷

物重名」五卷

真注要󿀉」一卷

天地體」󿀐卷

雜󿀏鈔」󿀐十四卷

雜󿀂鈔」四十四卷

󿀊抄」󿀍十卷庾仲容撰。 「󿀊鈔」󿀐十卷有「子鈔」十五卷,沈約撰,亡。 「論集」八十六卷殷仲堪撰。九十六卷。又有「雜論」五十八卷,「雜論」十三[01810]卷,亡。 「皇覽」一百󿀐十卷繆襲等撰。繆襲 「襲」原作「卜」,據史記五帝本紀索引改。六百八十卷。又有「皇覽」一百二十三卷,何承天合;「皇覽」五十卷,徐爰合,「皇覽目」四卷;又有「皇覽抄」二十卷,特進蕭琛抄。亡。 「帝王集要」󿀍十卷崔安撰。崔安 新唐志卷三作「崔宏」。 「類苑」一百󿀐十卷征虜刑獄參軍劉孝標撰。七錄」八十二卷。 「華林遍畧」六百󿀐十卷綏安徐僧權等撰。 「要󿀉」六十卷

壽光󿀂苑」󿀐百卷尚書左丞劉杳撰。 「科󿀉」󿀐百七十卷科錄二百七十卷 原脫「二百」二字,據魏書元暉傳舊唐志下、新唐志卷三補。元暉撰。 「󿀂圖泉海」󿀐十卷張式撰。

呈壽堂御覽」󿀍百六十卷

長洲玉鏡」󿀐百󿀍十八卷

󿀂鈔」一百七十四卷

釋氏譜」十五卷

內典愽要」󿀍十卷

淨住󿀊」󿀐十卷竟陵王蕭子良撰。 「因果記」十卷

歷代󿀍寶記」󿀍卷費長房撰。 「真言要集」十卷

義記」󿀐十卷蕭子良撰。 「感應傳」八卷尚書郎王延秀撰。宋尚書郎王延秀 「宋」原作「晉」,據宋書何尚之傳改。 「衆僧傳」󿀐十卷裴子野撰。 「高僧傳」六卷虞孝敬撰。 「皇帝菩薩[01811]清淨󿀒舍記」󿀍卷謝吳撰,亡。 「寶台四法藏目󿀉」一百卷大業中撰。 「玄門寶海」一百󿀐十卷大業中撰。

右九十七部,合󿀐千七百󿀐十卷。

雜者,兼儒、墨之道,通衆家之意,以󿀎王者之化,無所不冠者󿀌。古者司史曆記前言往行,禍福存亡之道。然則雜者,蓋出史官之職󿀌。放者󿀁之,不求其本,材少而多學,言非而愽,是以雜錯漫羨,而無所指󿀀。

氾勝之󿀂」󿀐卷議郎氾勝之撰。 「四人月令」一卷四人月令「人」當作「民」,人諱改。後漢大尚書崔寔撰。 「禁苑實󿀉」一卷

齊民要術」十卷賈思勰撰。 「春秋濟世六常擬議」五卷楊瑾撰。有「陶硃公養魚法」,「卜式養羊法」、「養豬法」、「月政畜牧栽種法」,各一卷,亡。[01812]

右五部,一十九卷。

農者,所以播五穀,藝桑麻,以供衣食者󿀌。「󿀂」敘八政,其一曰食,󿀐曰貨。孔󿀊曰:「所重民食。」「周官」:塚宰「以九職任萬民」,其一曰「󿀍農生九穀」,地官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懸之種,周知其名與其所宜地,以󿀁法而懸於邑閭」,是󿀌。鄙者󿀁之,則棄君臣之義,徇耕稼之利,而亂上下之序。

燕丹󿀊」一卷燕王喜太子。有「青史子」一卷;又「宋玉子」一卷、錄一卷,大夫宋玉撰;「羣英論」一卷,郭頒撰;「語林」十卷,東晉處士裴啟撰。亡。 「雜語」五卷

郭󿀊」󿀍卷東晉中郎郭澄之撰。 「雜對語」󿀍卷

要用語對」四卷

文對」󿀍卷

瑣語」一卷金紫光祿大夫顧協撰。 「笑林」󿀍卷後漢給事中邯鄲淳撰。 「笑苑」四卷

解頤」󿀐卷陽玠松撰。陽玠松 原作「楊松玢」。姚考史通雜述篇直齊書錄解題史部傳記類載陽玠松談藪二卷,此處解頤談藪之異名。今據改。 「世說」八卷臨川王劉義慶撰。 「世說」十卷劉孝標注。[01813]俗說」一卷,亡。 「󿀋說」十卷梁武帝敕安右長史殷芸撰。目,三十卷。 「󿀋說」五卷

邇說」一卷南台治書伏挺撰。伏挺 原作「伏棰」,據梁書本傳改。 「辯林」󿀐十卷蕭賁撰。 「辯林」󿀐十卷希秀撰。 「瓊林」七卷獸門學士陰顥撰。 「古今藝術」󿀐十卷

雜󿀂鈔」十󿀍卷

座右方」八卷庾元威撰。 「座右法」一卷「魯史欹器圖」一卷儀同劉微注。 儀同劉微 本志于人書但書官位,不書時代,此劉徽當是人。「徽」當作「暉」。劉暉官儀同,見本書律暦志中。器准圖」󿀍卷後魏丞相士曹行參軍信都芳撰。 「水飾」一卷

右󿀐十五部,合一百五十五卷。

󿀋者,街巷語之󿀌。「」載輿人之誦,「」美詢於芻蕘。古者聖人在上,史󿀁󿀂,瞽󿀁詩,工誦箴諫,󿀒夫規誨,士傳言而庶人謗。孟春,徇木鐸以求歌謠,巡省觀人詩,以知風俗。過則正之,失則改之,道塗說,靡不畢紀。「周官」:誦訓「掌道方志以詔觀󿀏,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而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與其上下之[01814]志,誦四方之傳道而觀衣物」是󿀌。孔󿀊曰:「雖󿀋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

司馬兵法」󿀍卷司馬穰苴撰。 「孫󿀊兵法」󿀐卷孫武撰,魏武帝注。三卷。 「孫󿀊兵法」一卷魏武王淩集解。 「孫武兵經」󿀐卷張子尚注。 「鈔孫󿀊兵法」一卷太尉賈詡鈔。有「孫子兵法」二卷,孟氏解詁;「孫子兵法」二卷,處士沈友撰;又「孫子八陣圖」一卷。亡。 「吳起兵法」一卷賈詡注。 「吳孫󿀊牝牡八變陣圖」󿀐卷吳孫子牝牡八變陣圖 原脫「牡」字,據歷代名畫記補。

續孫󿀊兵法」󿀐卷魏武帝撰。 「孫󿀊兵法雜占」四卷有「諸葛亮兵法」五卷,又「慕容氏兵法」一卷,亡。 「皇帝兵法」一卷宋武帝所傳神人書。有「雜兵注」二十四卷,「兵法序」二卷,亡。 「太公六韜」五卷六卷。周文王薑望撰。 「太公陰謀」一卷六卷。又有「太公陰謀」三卷,魏武帝解。 「太公陰符鈐󿀉」一卷

太公金匱」󿀐卷

太公兵法」󿀐卷三卷 「太公兵法」六卷有「太公雜兵書」六卷。 「太公伏符陰陽謀」一卷

黃帝兵法孤虛雜記」一卷

太公󿀍宮兵法」一卷有「太一三宮兵法立成圖」二卷。 「太公󿀂禁忌立成集」󿀐卷

太公枕中記」一卷[01815]

周󿀂陰符」九卷

周呂󿀂」一卷

黃石公內記敵法」一卷

黃石公󿀍畧」󿀍卷下邳神人撰,成氏注。又有「黃石公記」三卷,「黃石公畧注」三卷。 「黃石公󿀍奇法」一卷有「兵書」一卷,「張良經」與「三畧」往往同,亡。 「黃石公五壘圖」一卷

黃石公陰謀行軍秘法」一卷有「黃石公秘經」二卷。 「󿀒將軍兵法」一卷

黃石公兵󿀂」󿀍卷

兵󿀂接要」十卷魏武帝撰。有「兵書接要別本」五卷,又有「兵書要論」七卷,亡。 「兵法接要」󿀍卷魏武帝撰。󿀍宮用兵法」一 「兵󿀂畧要」九卷魏武帝撰。有「兵要」二卷。 「魏武帝兵法」一卷有「魏時羣臣表伐吳策」一卷,「諸州策」四卷,「軍令」八卷,「尉繚子兵書」一卷。 「兵林」六卷東晉江都孔衍撰。 「兵林」一卷

玄女戰經」一卷

武林」一卷王畧撰。 「黃帝問玄女兵法」四卷三卷。 「秦戰鬥」一卷

梁主兵法」一卷

梁武帝兵󿀂鈔」一卷

梁武帝兵󿀂要鈔」一卷

玉韜」十卷梁元帝撰。 「金韜」十卷

金策」十九卷[01816]

兵󿀂要畧」五卷後周齊王宇文憲撰。 「兵󿀂」七卷

兵󿀂要術」四卷伍景志撰。

兵記」八卷司馬彪撰。一本二十卷。 「兵󿀂要序」十卷趙氏撰。 「兵法」五卷

雜兵󿀂」十卷有「雜兵書」八卷,「三家兵法要集」三卷,「戎畧機品」二卷,亡。 「󿀒將軍」一卷

雜兵圖」󿀐卷

兵畧」五卷

軍勝󿀎」十卷許昉撰。 「戎決」十󿀍卷許昉撰。 「陣圖」一卷

陰策」󿀐十󿀐卷大都督劉祐撰。 「陰策林」一卷

承神兵󿀂」󿀐十卷

真人水鏡」十卷

戰畧」󿀐十六卷金城公趙煚撰。 「金海」󿀍十卷蕭吉撰。

兵󿀂」󿀐十五卷

雜撰陰陽兵󿀂」五卷莫珍寶撰。 「黃帝兵法雜要決」一卷

黃帝軍出󿀒師年命立成」一卷

黃帝復姓符」󿀐卷許昉撰。有「辟兵法」一卷。[01817] 「黃帝太一兵曆」一卷

黃帝蚩尤風後行軍秘術」󿀐卷有「黃帝蚩尤兵法」一卷,亡。 「老󿀊兵󿀂」一卷

吳有道占出軍決勝負󿀏」一卷二卷。又「黃帝出軍雜用決」十二卷,「風氣占軍決勝戰」二卷,太史令吳範撰。吳範 原作「全范」,據本志暦術類、五行類及吳志本傳改。 「對敵權變」一卷吳氏撰。 「對敵占風」一卷有「黃帝夏氏占氣」六卷,「兵法風氣等占」三卷,亡。 「對敵權變逆順」一卷

兵法權儀」一卷

六甲孤虛雜決」一卷有「孫子戰鬥六甲兵法」一卷。 「六甲孤虛兵法」一卷

孤虛法」十卷有「兵法遁甲孤虛鬥中域法」九卷。 「兵󿀂雜占」十卷有「兵法日月風云背向雜占」十二卷,「兵法」三卷,「虛占」三卷,「京氏征伐軍候」八卷。

兵󿀂雜曆」八卷

太一兵󿀂」一十一卷二十卷。

兵󿀂內術」󿀐卷 「兵法󿀂[01818]」九卷闕一卷。 「軍國要畧」一卷

兵法要󿀉」󿀐卷

用兵撮要」󿀐卷

用兵要術」一卷

用兵秘法云氣占」一卷

五家兵法」一卷

兵法󿀍家軍占秘要」一卷李行撰。 「氣經上部占」一卷

天󿀒芒霧氣占」一卷

鬼谷先生占氣」一卷

五行候氣占災」一卷

乾坤氣法」一卷

雜匈奴占」一卷漢武帝王朔注。漢武帝王朔注 「漢武帝」下疑有脫文。 「對敵占」一卷

雜占」八卷有「推元嘉十二年日時兵法」二卷,「逆推元嘉五十年太歲計用兵法」一卷。 「兵殺曆」一卷

馬槊譜」一卷二卷。有「騎馬都格」一卷,「騎馬變圖」一卷,「馬射譜」一卷,亡。

棋勢」四卷有「術藝畧序」五卷,孫暢之撰;「圍棋勢」七卷,湘東太守徐泓撰;「齊高棋圖」二卷;「圍棋九品序錄」五卷,范汪等撰;「圍棋勢」二十九卷,趙王倫舍人馬朗等撰;「棋品敘畧」三卷;建元永明棋品」二卷,員外殿中將軍褚思莊撰;天監棋品」一卷,尚書僕射柳惲撰。亡。雜愽戲」五卷[01819]

投壺經」一卷

東宮撰「太一愽法」一卷

雙愽法」一卷

皇愽法」一卷有「大小愽法」一卷;「投壺經」四卷,「投壺變」一卷,左光祿大夫虞潭撰;「投壺道」一卷,郝沖撰;「擊壤經」一卷。亡。 「象經」一卷周武帝撰。 「愽塞經」一卷邵綱撰。 「棋勢」十卷沈敞撰。 「棋勢」十卷二卷,成。 「棋勢」十卷王子沖撰。 「棋勢」八卷

棋圖勢」十卷

棋九品序󿀉」一卷范汪等注。 「棋後九品序」一卷袁遵撰。 「圍棋品」一卷梁武帝撰。 「棋品序」一卷陸云公撰。陸云公 原脫「公」字,據梁書南史本傳補。 「棋法」一卷梁武帝撰。 「彈棋譜」一卷徐廣撰。 「󿀐儀十愽經」一卷

象經」一卷王褒注。 「象經」󿀍卷王裕注。 「象經」一卷何妥注。 「象經發題義」一卷

右一百󿀍十󿀍部,五百一十󿀐卷。

兵者,所以禁暴靜亂者󿀌。「」曰:「古者弦木󿀁弧,剡木󿀁矢,[01820]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孔󿀊曰:「不教人戰,是謂棄之。」「周官」:󿀒司馬「掌九法九伐,以正邦國」是󿀌。然皆動之以仁,行之以義,故能誅暴靜亂,以濟百姓。下至󿀍季,恣情逞欲,爭伐尋常,不撫其人,設變詐而滅仁義,至乃百姓離叛,以致於亂。

周髀」一卷趙嬰注。 「周髀」一卷甄鸞重述。 「周髀圖」一卷

靈憲」一卷撰。 「渾天象注」一卷散騎常侍王蕃撰。 「渾天義」󿀐卷

渾天圖」一卷石氏 「渾天圖」一卷

渾天圖記」一卷有「昕天論」一卷,姚信撰;「安天論」六卷,虞喜撰;安天論六卷虞喜撰 原脫「撰」字,據舊唐志下補。圖天圖」一卷,「原天論」一卷,「神光內抄」一卷。定天論」󿀍卷

天儀說要」一卷陶弘景撰。 「玄圖」一卷

石氏星簿經贊」一卷

星經」󿀐卷

廿氏四七法」一卷

巫咸五星占」一卷

天儀說要」一卷陶弘景[01821]撰。 「󿀉軌象以頌其章」一卷內有圖。 「天文集占」十卷太史令陳卓定。 「天文要集」四十卷太史令韓楊撰。 「天文要集」四卷

天文要集」󿀍卷

天文集占」十卷百卷。有「石氏」、「甘氏天文占」各八卷。 「天文占」六卷李暹撰。 「天文占」一卷

天文占氣󿀂」一卷

天文集要鈔」󿀐卷

天文󿀂」󿀐卷有「雜天文書」二十五卷。 「雜天文橫占」一卷

天文橫圖」一卷高文洪撰。 「天文集占圖」十一卷有「天文五行圖」十二卷,「天文雜占」十六卷,亡。 「天文󿀉」󿀍十卷奉朝請祖恆撰。 「天文志」十󿀐卷吳云撰。 「天文志雜占」一卷吳云撰。有「天文雜占」十五卷,亡。 「天文」十󿀐卷史崇注。 「天文十󿀐次圖」一卷有「天宮宿野圖」一卷,亡。 「婆羅門天文經」󿀐十一卷婆羅門舍仙人所說。 「婆羅門竭伽仙人天文說」󿀍十卷

婆羅門天文」一卷[01822]

陳卓四方宿占」一卷四卷 「黃帝五星占」一卷

五星占」一卷丁巡撰。 「五星占」一卷有「五星集占」六卷,「日月五星集占」十卷。 「五星占」一卷陳卓撰。 「五星犯列宿占」六卷

雜星󿀂」一卷

星占」󿀐十八卷孫僧化等撰。 「星占」一卷有「石氏星經」七卷,陳卓記;又「石氏星官」十九卷,又「星經」七卷,郭曆撰。亡。 「天官星占」十卷陳卓撰。天官星占」二十卷,吳襲撰。 「星占」八卷又有「星占」十八卷。 「中星經簿」十五卷有「星官簿贊」十三卷,又有「星書」三十四卷,「雜家星占」六卷,「論星」一卷,亡。 「著明集」十卷

雜星圖」五卷

天文外官占」八卷

雜星占」七卷

雜星占」十卷

海中星占」一卷有「論星」一卷。 「星圖海中占」一卷

解天命星宿要決」一卷

摩登伽經說星圖」一卷

星圖」󿀐卷有「星書圖」七卷。 「雪星占」一卷

妖星流星形名占[01823]一卷

太白占」一卷

流星占」一卷

石氏星占」一卷吳襲撰。 「候云氣」一卷

星官次占」一卷

彗孛占」一卷

󿀐十八宿󿀐百八十󿀍官圖」一卷

荊州占」󿀐十卷通直郎劉嚴撰。二十二卷。 「翼氏占風」一卷

日月暈」󿀍卷日月暈圖」二卷。 「孝經內記」󿀐卷

京氏釋五星災異傳」一卷

京氏日占圖」󿀍卷

夏氏日旁氣」一卷許氏撰。四卷。 「日食弗候占」一卷

魏氏日旁氣圖」一卷

日旁云氣圖」五卷

天文占云氣圖」一卷有「雜望氣經」八卷,「候氣占」一卷,「章賢十二時云氣圖」二卷。 「天文洪範日月變」一卷

洪範占」󿀐卷有「洪範五行星曆」四卷。 「黃道晷景占」一卷有「晷景記」二卷。 「月行黃道圖」一卷有「日月交會圖鄭玄注」一卷,又「日月本次點陣圖」二卷。 「月暈占」一卷[01824]

日月食暈占」四卷

日食占」一卷

日月薄蝕圖」一卷

日變異食占」一卷

日月暈珥云氣圖占」一卷有「君失政大云雨日月占」二卷。 「󿀐十八宿十󿀐次」一卷

󿀐十八宿分野圖」一卷

五緯合雜」一卷

五星合雜說」一卷

垂象志」一百四十八卷

太史注記」六卷

靈台秘苑」一百一十五卷太史令庾季才撰。

右九十七部,合六百七十五卷。

天文者,所以察星辰之變,而參於政者󿀌。「」曰:「天垂象,󿀎吉凶。」「󿀂」稱:「天視自我人視,天聽自我人聽。」故曰:「王政不修,謫󿀎於天,日󿀁之蝕。後德不修,謫󿀎於天,月󿀁之蝕。」其餘[01825]孛彗飛流,󿀎伏陵犯,各有其應。「周官」:馮相「掌十有󿀐、十有󿀐月、十有󿀐辰、十日、󿀐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以會天位」是󿀌。󿀋人󿀁之,則指凶󿀁吉,謂惡󿀁善,是以數術錯亂而難明。

四分曆」󿀍卷四分曆」三卷,修曆人李梵撰。又有「三統曆法」三卷,劉歆撰,亡。 「趙隱居四分曆」一卷

魏甲󿀊元󿀍統曆」一卷

姜氏󿀍紀曆」一卷

曆序」一卷薑氏撰。 「乾象曆」󿀍卷太子太傅闞澤撰。有「乾象曆」五卷,漢會稽都尉劉洪等注;又有闞澤注五卷,又「乾象五星幻術」一卷,亡。 「曆術」一卷太史令吳範撰。

景初曆」󿀍卷楊偉撰。有「景初曆術」二卷,「景初曆」法三卷,又一本五卷,並楊偉撰;並「景初曆畧要」二卷。亡。 「景初壬辰元曆」一卷楊沖撰。 「正曆」四卷太常劉智撰。 「河西甲寅元曆」一[01826]太史趙匪攵撰。 「甲寅元曆序」一卷趙匪攵撰。 「宋元嘉曆」󿀐卷何承天撰。又有「元嘉曆統」二卷,「元嘉中論曆事」六卷,「元嘉曆䟽」一卷,「元嘉二十六年度日景數」一卷,亡。 「曆術」一卷何承天撰。有「驗日食法」三卷,何承天撰;又有「論頻月合朔法」五卷,「雜曆」七卷,「曆法集」十卷,又「曆術」十卷;「京氏要集曆術」四卷,薑岌撰。亡。 「曆術」一卷崔浩撰。 「神龜壬󿀊元曆」一卷後魏護軍將軍祖瑩撰。 「魏後元年甲󿀊曆」一卷

壬󿀊元曆」一卷後魏校書郎李業興撰。 「甲寅元曆序」一卷趙匪攵撰。 「魏武定曆」一卷

齊甲󿀊元曆」一卷宋氏撰。 「宋景業曆」一卷景業後齊散騎常侍。 「周天和年曆」一卷甄鸞撰。 「甲󿀊元曆」一卷李業興撰。 「周󿀒象年曆」一卷王琛撰。 「曆術」一卷王琛撰。 「壬辰元曆」一卷

甲午紀曆術」一卷

新造曆法」一卷

開皇甲󿀊元曆」一卷

曆術」一卷華州刺史張寶撰。 「七曜本起」󿀍[01827]後魏甄叔遵撰。 「七曜󿀋甲󿀊元曆」一卷七曜曆術」一卷七曜曆法」四卷。 「七曜要術」一卷

七曜曆法」一卷

推七曜曆」一卷

五星曆術」一卷

天圖曆術」一卷

陳永定七曜」四卷

陳天嘉曜曆」七卷

陳天康󿀐年七曜曆」一卷

陳光󿀒元年七曜曆」󿀐卷

陳光󿀒󿀐年七曜曆」一卷

陳太建年七曜曆」十󿀍卷

陳至德年七曜曆」󿀐卷

陳禎明年七曜曆」󿀐卷

開皇七曜年曆」一卷

仁壽󿀐年七曜曆」一卷

七曜歷經」四卷張賓撰。 「春秋去交分曆」一卷

曆日義說」一卷

律曆注解」一卷

龍曆草」一卷

推󿀆󿀂律曆志術」一卷

推曆法」一卷崔隱居撰。 「曆疑質讞序」󿀐[01828]

興和曆䟽」󿀐卷

七曜歷數筭經」一卷趙匪攵撰。 「筭元嘉曆術」一卷

七曜曆䟽」一卷李業興撰。 「七曜義䟽」一卷李業興撰。 「七曜術筭」󿀐卷甄鸞撰。 「七曜曆䟽」五卷太史令張胄玄撰。 「陰陽曆術」一卷趙匪攵撰。有「朔氣長曆」二卷,皇甫謐撰;,「曆章句」二卷,「月令七十二候」一卷,「三五曆說圖」一卷。亡。 「雜注」一卷

曆注」一卷

曆記」一卷

雜曆」󿀐卷

雜曆術」一卷三棋推法」一卷。 「太史注記」六卷

太史記注」六卷

󿀎行曆」一卷

八家曆」一卷

漏刻經」一卷何承天撰。後漢待詔太史霍融何承天楊偉等撰三卷,亡。 「漏刻經」一卷撰。 「漏刻經」一卷中書舍人硃史撰。 「漏刻經」一卷代撰。有「天監五年修漏刻事」一卷,亡。 「漏刻經」一卷太史令宋景撰。 「雜漏刻法」十一卷皇甫洪澤撰。 「晷漏經」一卷

九章術義序」一卷[01829]

九章筭術」十卷劉徽撰。 「九章筭術」󿀐卷徐岳甄鸞重述。 「九章筭術」一卷李遵義䟽。 「九九筭術」󿀐卷楊淑撰。 「九章別術」󿀐卷

九章筭經」󿀐十九卷徐岳甄鸞等撰。 「九章筭經」󿀐卷徐嶽注。 「九章六曹筭經」一卷 「九章重差圖」一卷劉徽撰。 「九章推圖經法」一卷張崚撰。 「綴術」六卷

孫󿀊筭經」󿀐卷

趙匪攵筭經」一卷

夏侯陽筭經」󿀐卷

張丘建筭經」󿀐卷

五經筭術󿀉遺」一卷

五經筭術」一卷

筭經異義」一卷張纘撰。 「張去斤筭䟽」一卷

演筭法」一卷

黃鐘演筭法」󿀍十八卷

筭律呂法」一卷

衆家筭陰陽法」一卷

婆羅門演筭法」󿀍卷

婆羅門陰陽筭曆」一卷

婆羅門筭經」󿀍卷[01830]

右一百部,󿀐百六十󿀍卷。

暦數者,所以揆天道,察昏明,以定時日,以處百󿀏,以辨󿀍統,以知厄會,吉隆終始,窮理盡性,而至於命者󿀌。「易」曰:「先王以治曆明時。」「󿀂」敘:「期,󿀍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春秋傳」曰:「先王之正時󿀌,履端於始,舉正於中,󿀀余於終。」󿀑曰:「閏以正時,時以序󿀏,󿀏以厚生,生民之道。」其在「周官」,則亦太史之職。󿀋人󿀁之,則壞󿀒󿀁󿀋,削遠󿀁近,是以道術破碎而難知。

黃帝飛鳥曆」一卷撰。 「黃帝四神曆」一卷吳範撰。 「黃帝地曆」一卷

黃帝鬥曆」一卷

黃石公北斗󿀍奇法」一卷

[01831]角集要占」十󿀐卷

風角要占」󿀍卷八卷,京房撰。 「風角占」󿀍卷有「侯公領中風角占」四卷。亡。 「風角緫占要決」十一卷有「風角緫集」一卷,「風角雜占要決」十二卷,亡。 「風角雜占」四卷有「風角雜占」十卷,亡。 「風角要集」十卷 「風角要集」六卷十一卷。 「風角要集」一卷

風角要候」十一卷翼奉撰。 「風角󿀂」十󿀐卷十卷。 「風角」七卷章仇太翼撰。 「風角占候」四卷有「風角雜兵候」十三卷,亡。 「風角鐶曆占」󿀐卷呂氏撰。 「風角要候」一卷章仇太翼撰。 「兵法風角式」一卷

戰鬥風角鳥情」󿀍卷有「風角五音六情經」十三卷,「風角兵候」十二卷。亡。 「風角鳥情」一卷翼氏撰。 「風角鳥情」󿀐卷儀同臨孝恭撰。 「陰陽風角相動法」一卷有「風角回風卒起占」五卷,「風角地辰」一卷,「風角望氣」八卷,「風雷集占」一卷。 「五音相動法」󿀐卷

五音相動法」一卷有「風角五音占」五卷,[01832]撰,亡。 「風角五音圖」󿀐卷

風角雜占五音圖」五卷翼氏撰。十三卷,京房撰,翼奉撰。亡。 「黃帝九宮經」一卷

九宮經」󿀍卷鄭玄注。有「黃帝四部九宮」五卷,亡。 「九宮行棋經」󿀍卷鄭玄注。 「九宮行棋經」󿀍卷

九宮行棋法」一卷房氏撰。 「九州行棋立成法」一卷王琛撰。 「九宮行棋雜法」一卷

九宮行棋法」一卷

行棋新術」一卷

九宮行棋鈔」一卷

九宮推法」一卷

󿀍元九宮立成」󿀐卷

九宮要集」一卷豆盧晃撰。 「九宮經解」󿀐卷李氏注。 「九宮圖」一卷

九宮變圖」一卷

九宮八卦式蟠龍圖」一卷

九宮郡縣󿀉」一卷

九宮雜󿀂」十卷有「太一九宮雜占」十二卷,亡。 「射候」󿀐卷

太一飛鳥曆」一卷王琛撰。 「太一飛鳥曆」一卷

太一飛鳥曆」󿀐[01833]

太一十精飛鳥曆」一卷

太一飛鳥立成」一卷

太一飛鳥雜決捕盜賊法」一卷

太一󿀍合五元要決」一卷有「黃帝太一雜書」十六卷,「黃帝太一度厄秘術」八卷,「太一帝記法」八卷,「太一雜用」十四卷,「太一雜要」七卷,「雜太一經」八卷,亡。 「太一龍首式經」一卷董氏注。三卷。又有「式經」三十三卷,亡。 「太一經」󿀐卷宋琨撰。 「太一式雜占」十卷二十卷。 「太一九宮雜占」十卷

黃帝飛鳥曆」一卷

黃帝集靈」󿀍卷

黃帝絳圖」一卷

黃帝龍首經」󿀐卷

黃帝式經󿀍十六用」一卷曹氏撰。 「黃帝式用當陽經」󿀐卷

黃帝奄心圖」一卷

玄女式經要法」一卷

黃帝陰陽遁甲」六卷

遁甲決」一卷伍子胥撰。 「遁甲文」一卷伍子胥撰。

遁甲經要鈔」一卷

遁甲萬一決」󿀐卷

遁甲[01834]九元九局立成法」一卷

遁甲肘後立成囊中秘」一卷葛洪撰。 「遁甲囊中經」一卷

遁甲囊中經䟽」一卷

遁甲立成」六卷

遁甲敘󿀍元玉曆立成」一卷郭弘遠撰。 「遁甲立成」一卷

遁甲立成法」一卷臨孝恭撰。 「遁甲穴隱秘處經」一卷

黃帝九元遁甲」一卷王琛撰。 「黃帝出軍遁甲式法」一卷

遁甲法」一卷

遁甲術」一卷

陽遁甲用局法」一卷臨孝恭撰。 「雜遁甲鈔」四卷

󿀍元遁甲上圖」一卷

󿀍元遁甲圖」󿀍卷

遁甲九宮八門圖」一卷

遁甲開山圖」󿀍卷榮氏撰。 「遁甲返覆圖」一卷葛洪撰。

遁甲年󿀉」一卷

遁甲支手決」一卷

遁甲肘後立成」一卷

遁甲行日時」一卷

遁甲孤虛記」一卷[01835]伍子胥撰。 「遁甲孤虛注」一卷

東方朔歲占」一卷

鬥中孤虛圖」一卷

孤虛占」一卷

遁甲九宮亭亭白奸󿀂」一卷

戰鬥愽戲等法」一卷

玉女反閉局法」󿀍卷

逆刺」一卷京房撰。 「逆刺占」一卷

逆刺緫決」一卷

壬󿀊決」一卷

鳥情占」一卷王喬撰。 「鳥情逆占」一卷

鳥情󿀂」󿀐卷

鳥情雜占禽獸語」一卷

占鳥情」󿀐卷

六情決」一卷王琛撰。 「六情鳥音內秘」一卷焦氏撰。

孝經元辰決」九卷

孝經元辰」󿀐卷

元辰本屬經」一卷

推元辰厄會」一卷

元辰󿀏」一卷

元辰救生削死法」一卷

推元辰要秘次序」一卷

元辰章用」󿀐卷

雜推元辰要秘立成」六卷

元辰立成譜[01836]一卷

方正百對」一卷京房撰。 「晉災祥」一卷京房撰。

災祥集」七十六卷

地形志」八十七卷庾季才撰。 「海中仙人占災祥󿀂」󿀍卷

周易占󿀏」十󿀐卷魏郡太守京房撰。 「遁甲」󿀍卷有「遁甲經」十卷,「遁甲正經」五卷,「太一遁甲」一卷,亡。 「遁甲要用」四卷葛洪撰。 「遁甲秘要」一卷葛洪撰。 「遁甲要」一卷葛洪撰。 「遁甲」󿀍十󿀍卷後魏信都芳撰。 「󿀍元遁甲」六卷許昉撰。󿀍元遁甲」六卷員外散騎常侍劉毗撰。 「󿀍元遁甲」󿀐卷太一遁甲」一卷,「遁甲三元」三卷。 「󿀍元九宮遁甲」󿀐卷有「遁甲三元」三卷,亡。 「󿀍正遁甲」一卷杜仲撰。 「遁甲」󿀍十五卷

遁甲時下決」󿀍十󿀍卷

陰陽遁甲」十四卷

遁甲正經」󿀍卷五卷 「遁甲經」十卷

遁甲開山圖」一卷遁甲開山經圖」一卷。 「遁甲九星曆」一卷

遁甲󿀍奇」󿀍[01837]

遁甲推時要」一卷

遁甲󿀍元九甲立成」一卷

雜遁甲」五卷九卷。「遁甲經外篇」一百卷,「六甲隱圖」並「遁甲圖」二卷,亡。 「陽遁甲」九卷釋智海撰。 「陰遁甲」九卷

武王須臾」󿀐卷

六壬式經雜占」九卷有「六壬式經」三卷,亡。 「六壬釋兆」六卷

破字要決」一卷

桓安吳式經」一卷有「雜式占」五卷,「式經雜要」、「決式立成」各九卷,「式王曆」、「伍子胥式經章句」、「起射覆式」、「越相范蠡玉笥式」,各二卷,亡。 「光明符」十󿀐卷錄一卷,簡文帝撰。 「龜經」󿀐卷掌卜大夫史蘇撰。有「史蘇龜經」十卷;梁有史蘇龜經十卷 「梁」字原在「卷」下,今依文例上移。龜決」二卷,葛洪撰;「管郭近要決」、「龜音色」、「九宮著龜序」各一卷;「龜卜要決」、「龜圖五行九親」各四卷;又「龜親經」三十卷,周子曜撰。亡。 「史蘇沉思經」一卷

龜卜五兆動搖決」一卷

周易占」十󿀐卷京房撰。周易妖占」十三卷,京房撰。 「周易守林」󿀍卷京房撰。 「周易集林」十󿀐卷京房撰。「七錄」云伏萬壽撰。 「周易飛候」九卷京房撰。有「周易飛[01838]候六日七分」八卷,亡。周易飛候」六卷京房撰。 「周易四時候」四卷京房撰。 「周易錯卦」七卷京房撰。 「周易混沌」四卷京房撰。 「周易委化」四卷京房撰。周易逆刺占災異」十󿀐卷京房撰。 「周易占」一卷張浩撰。 「周易雜占」十󿀍卷

周易雜占」十一卷

周易雜占」九卷尚廣撰。有「周易雜占」八卷,武靖撰。亡。 「易林」十六卷焦贛撰。又本三十二卷。 「易林變占」十六卷焦贛撰。 「易林」󿀐卷費直撰。五卷。 「易內神筮」󿀐卷費直撰。有「周易筮占林」五卷,費直撰,亡。 「易新林」一卷後漢方士許峻等撰。十卷。 「易災條」󿀐卷許峻撰。 「易決」一卷許峻撰。有「易雜占」七卷,許峻撰,又「易要決」三卷,亡。 「周易通靈決」󿀐卷少府丞管輅撰。 「周易通靈要決」一卷管輅撰。 「周易集林律曆」一卷虞翻撰。有「周易筮占」二十四卷,徵士徐苗撰,亡。 「周易新林」四卷郭璞撰。有「周易雜占」十卷,葛洪撰。亡。[01839] 「周易新林」九卷郭璞撰。有「周易林」五卷,郭璞撰,亡。 「易洞林」󿀍卷郭璞撰。 「周易新林」一卷

周易新林」󿀐卷

易林」󿀍卷魯洪度撰。 「周易林」十卷周易林」三十三卷,錄一卷。 「易贊林」󿀐卷

易立成林」󿀐卷郭氏撰。 「易立成」四卷

易玄成」一卷

周易立成占」󿀍卷顏氏撰。 「神農重卦經」󿀐卷

文王幡音」一卷

易󿀍󿀅」󿀍卷

易󿀍󿀅」一卷

易占」󿀍卷

易射覆」󿀐卷

易射覆」一卷

周易孔󿀊通覆決」󿀍卷顏氏撰。 「易林要決」一卷

易要決」󿀐卷有「周易曆」、「周易初學筮要法」各一卷。 「周易髓腦」󿀐卷

易腦經」一卷鄭氏撰。 「周易玄品」󿀐卷

易律曆」一卷虞翻撰。 「易曆」七卷

易曆決疑」󿀐卷

周易卦林」一卷

洞林」󿀍卷梁元帝撰。 「連山」󿀍十卷梁元[01840]撰。 「雜筮占」四卷

五兆筭經」一卷

十󿀐靈棋卜經」一卷有「管公明筭占書」一卷,「五行雜卜經」十卷,亡。 「京君明推偷盜󿀂」一卷

天皇󿀒神氣君注曆」一卷

太史公萬歲曆」一卷

千歲曆祠」一卷任氏撰。 「萬歲曆祠」󿀐卷

萬年曆󿀐十八宿人神」一卷

六甲周天曆」一卷孫僧化撰。 「六十甲󿀊曆」八卷

曆祀」一卷

田家曆」十󿀐卷

󿀍合紀饑穰」一卷

師曠󿀂」󿀍卷

海中仙人占災祥󿀂」󿀍卷

東方朔占」󿀐卷

東方朔󿀂」󿀐卷

東方朔󿀂鈔」󿀐卷

東方朔曆」一卷

東方朔占候水旱下人善惡」一卷有「擇日書」十卷,「太歲所在占善惡書」一卷,亡。 「雜忌曆」󿀐卷光祿勳高堂隆撰。 「百忌󿀒曆要鈔」一卷

百忌曆術」一卷

百忌[01841]通曆法」一卷有「雜百忌」五卷。亡。 「曆忌新󿀂」十󿀐卷

太史百忌曆圖」一卷有「太史百忌」一卷,亡。

雜殺曆」九卷有「秦災異」一卷,後漢中郎郗萌撰;「後漢災異」十五卷,「晉災異簿」二卷,「宋災異簿」四卷,「雜凶妖」一卷,「破書」、「玄武書契」各一卷。亡。 「󿀐儀曆頭堪餘」一卷

堪餘曆」󿀐卷

注曆堪餘」一卷

地節堪餘」󿀐卷

堪餘曆注」一卷

堪餘」四卷

󿀒󿀋堪餘曆術」一卷大小堪餘」三卷。

四序堪餘」󿀐卷殷紹撰。有「堪餘天赦書」七卷,「雜堪餘」四卷,亡。 「八曾堪餘」一卷

雜要堪餘」一卷

元辰五羅筭」一卷

孝經元辰」四卷有「五行元辰厄會」十三卷,「孝經元辰會」九卷,「孝經元辰決」一卷,亡。 「元辰曆」一卷

雜元辰祿命」󿀐卷

河祿命」󿀍卷有「五行祿命厄會」十卷,亡。 「乾坤氣法」一卷許辯撰。 「易通統卦驗玄圖」一卷

易通統圖」󿀐卷

[01842]新圖序」一卷

易通統圖」一卷

易八卦命󿀉鬥內圖」一卷郭璞撰。 「易斗圖」一卷郭璞撰。 「易八卦鬥內圖」󿀐卷

八卦鬥內圖」󿀐卷有「周易八卦五行圖」、「周易鬥中八卦絕命圖」、「周易鬥中八卦推遊年圖」各一卷,亡。周易分野星圖」一卷

舉百󿀏畧」一卷

五姓歲月禁忌」一卷

舉百󿀏要」一卷

嫁娶經」四卷

陰陽婚嫁󿀂」四卷

雜陰陽婚嫁󿀂」󿀍卷

婚嫁󿀂」󿀐卷

婚嫁黃籍科」一卷

六合婚嫁曆」一卷六合婚嫁書」及圖,各一卷。 「嫁娶迎󿀂」四卷

雜婚嫁󿀂」六卷

嫁娶陰陽圖」󿀐卷

陰陽嫁娶圖」󿀐卷

雜嫁娶房內圖術」四卷

九天嫁娶圖」一卷

六甲貫胎󿀂」一卷

產乳󿀂」󿀐卷

產經」一卷

推產婦何時產法[01843]一卷王琛撰。 「推產法」一卷

雜產󿀂」六卷

生產符儀」一卷

產圖」󿀐卷

雜產圖」四卷

拜官󿀂」󿀍卷

臨官冠帶󿀂」一卷

仙人務󿀊傳神通黃帝登壇經」一卷

壇經」一卷四等撰。 「登壇經」󿀍卷

「五姓登壇圖」一卷

登壇文」一卷有「二公地基」一卷,「雜地基立成」五卷,「八神圖」二卷,「十二屬神圖」一卷,亡。 「沐浴󿀂」一卷有「裁衣書」一卷,亡。 「占夢󿀂」󿀍卷京房撰。 「占夢󿀂」一卷崔元撰。 「竭伽仙人占夢󿀂」一卷

占夢󿀂」一卷周宣等撰。 「新撰占夢󿀂」十七卷並目錄。 「夢󿀂」十卷

解夢󿀂」󿀐卷

海中仙人占體及雜吉凶󿀂」󿀍卷

海中仙人占吉凶要畧」󿀐卷

雜占夢󿀂」一卷有「師曠占」五卷,「東方朔占」七卷,「黃帝太一雜占」十卷,「和菟鳥鳴書」、「王喬解鳥語經」、「騑書」、「耳鳴書」、「目」各一卷,「董仲舒請禱[01844]」三卷,亡。 「灶經」十四卷簡文帝撰。又有「祠灶書」一卷,「六甲祀書」二卷,又有「太玄禁經」、「白獸七變經」、「墨子枕中五行要記」、「淮南萬畢經」、「淮南變化術」、「陶硃變化術」各一卷,「三五步剛」三十卷,「五行變化墨子」五卷,「淮南中經」四卷,「六甲隱形圖」五卷,太史公素王妙論」二卷,素王妙論 「論」原作「議」,據史記越王句踐世家集解引文改。亡。 「瑞應圖」󿀍卷

瑞圖贊」󿀐卷孫柔之瑞應圖記」、「孫氏瑞應圖贊」各三卷,亡。 「祥瑞圖」十一卷

祥瑞圖」八卷侯亶撰。 「芝英圖」一卷

祥異圖」十一卷

災異圖」一卷

地動圖」一卷

張掖郡玄石圖」一卷高堂隆 「張掖郡玄石圖」一卷孟衆撰。有「晉玄石圖」一卷,「晉德易天圖」二卷,亡。 「天鏡」󿀐卷

乾坤鏡」󿀐卷天鏡」、「地鏡」、「日月鏡」、「四規鏡經」各一卷,「地鏡圖」六卷,亡。 「望氣󿀂」七卷

云氣占」一卷望氣相山川寶藏秘記」一卷,「仙寶劒經」二卷,亡。 「地形志」八十卷庾季才撰。 「宅吉凶論」󿀍卷

相宅圖」八卷

五姓墓圖」一卷有「塚書」、「黃帝葬山圖」各四卷,「五音相墓書」五[01845]卷,「五音圖墓書」九十一卷,「五姓圖山龍」及「科墓葬不傳」各一卷,「雜相墓書」四十五卷,亡。 「相󿀂」四十六卷

相經要󿀉」󿀐卷蕭吉撰。「相經」三十卷,鐘武隸撰;「相書」十一卷,唐氏武王相書」一卷,「雜相書」九卷,「相書圖」七卷。亡。 「相手板經」六卷相手板經」、「受版圖」、韋氏相板印法指畧抄」、征東將軍程申伯相印法」各一卷,亡。󿀒智海」四卷

白澤圖」一卷

相馬經」一卷有「伯樂相馬經」、「闕中銅馬法」、「周穆王八馬圖」、「齊侯大夫寧戚相牛經」、「王良相牛經」、「高堂隆相牛經」、「淮南八公相鵠經」、「浮丘公相鶴書」、「相鴨經」、「相雞經」、「相鵝經」、「相貝經」、「祖恆權衡記」、「稱物重率術」各二卷,「劉潛泉圖記」三卷,亡。

右󿀐百七十󿀐部,合一千󿀐十󿀐卷。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五常之形氣者󿀌。在天󿀁五星,在人󿀁五藏,在目󿀁五色,在耳󿀁五音,在口󿀁五味,在鼻󿀁五臭。在上則出氣施變,在下則養人不倦。故「」曰:「天生五材,[01846]廢一不可。」是以聖人推其終始,以通神明之變,󿀁卜筮以考其吉凶,占百󿀏以觀於來物,觀形法以辨其貴賤。「周官」則分在保章、馮相、卜師、筮人、占夢、綍,而太史之職,實司緫之。󿀋數者纔得其十觕,便以細󿀏相亂,以惑於世。

黃帝素問」九卷八卷。 「黃帝甲乙經」十卷音一卷。十二卷。 「黃帝八十一難」󿀐卷有「黃帝衆難經」一卷,呂愽望注,亡。 「黃帝針經」九卷有「黃帝針炙經」十二卷,徐悅龍銜素針經並孔穴暇蟆圖」三卷,針經並孔穴暇蟆圖 原脫「經」字,據舊唐志下、新唐志卷三補。雜針經」四卷,程天祚針經」六卷,「灸經」五卷,「曹氏灸方」七卷,秦承祖偃側雜針灸經」三卷,亡。 「徐叔響針灸要鈔」一卷

玉匱針經」一卷

赤烏神針經」一卷

岐伯經」十卷

脈經」十卷王叔和撰。 「脈經」󿀐卷脈經」十四卷,又「脈生死要訣」二卷;又「脈經」六卷,黃公興撰;「脈經」六卷,秦承祖撰;「脈經」十卷,康普思撰。亡。 「黃帝[01847]流注脈經」一卷有「明堂流注」六卷,亡。 「明堂孔穴」五卷明堂孔穴」二卷,「新撰針灸穴」一卷,亡。 「明堂孔穴圖」󿀍卷

明堂孔穴圖」󿀍卷有「偃側圖」八卷,又「偃側圖」二卷。 「神農本草」八卷有「神農本草」五卷,「神農本草屬物」二卷,「神農明堂圖」一卷,「蔡邕本草」七卷,「華佗弟子吳普本草」六卷,「陶隱居本草」十卷,「隨費本草」九卷,「秦承祖本草」六卷,「王季璞本草經」三卷,「李譡之本草經」、「談道術本草經鈔」各一卷,「宋大將軍參軍徐叔響本草病源合藥要鈔」五卷,「徐叔響等四家體療雜病本草要鈔」十卷,「王末鈔小兒用藥本草」二卷,「甘浚之癰疽耳眼本草要鈔」九卷,「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七卷,「趙贊本草經」一卷,「本草經輕行」、「本草經利用」各一卷,亡。 「神農本草」四卷雷公集注。 「甄氏本草」󿀍卷

桐君藥󿀉」󿀍卷有「云麾將軍徐滔新集藥錄」四卷,「李譡之藥錄」六卷,「藥法」四十二卷,「藥律」三卷,「藥性」「藥對」各二卷,「藥目」三卷,「神農采藥經」二卷,「藥忌」一卷,亡。 「太清草木集要」󿀐卷陶隱居撰。 「張仲景方」十五卷仲景後漢人。有「黃素藥方」二十五卷,亡。 「華佗方」十卷吳普撰。[01848]後漢人。有「華佗內事」五卷,又「耿奉方」六卷,亡。 「集畧雜方」十卷

雜藥方」一卷有「雜藥方」四十六卷。 「雜藥方」十卷

寒食散論」󿀐卷有「寒食散湯方」二十卷,「寒食散方」一十卷,「皇甫謐、曹翕論寒食散方」二卷,曹翕 「翕」原作「歙」,據魏志東平靈王徽傳改。子。亡。 「寒食散對療」一卷釋道洪撰。 「解寒食散方」󿀐卷釋智斌撰。解散論」二卷。 「解寒食散論」󿀐卷有「徐叔響解寒食散方」六卷,「釋慧義寒食解雜論」七卷,亡。

雜散方」八卷有「解散方」、「解散論」各十三卷,「徐叔響解散消息節度」八卷,「范氏解散方」七卷,「解釋慧義解散方」一卷,亡。 「湯丸方」十卷

雜丸方」十卷有「百病膏方」十卷,「雜湯丸散酒煎薄帖膏湯婦人少小方」九卷,「羊中散雜湯丸散酒方」一卷,「療下湯丸散方」十卷。 「石論」一卷 「醫方論」七卷有「張仲景辨傷寒」十卷,「療傷寒身驗方」、「徐文伯辨傷寒」各一卷,徐文伯 「文」原作「方」,據南史張邵傳通志卷六九藝文志改。傷寒緫要」二卷,「支法存申蘇方」五卷,「王叔和論病」六卷,「張仲景評病要方」一卷,「徐叔響、談道述、徐悅體療雜病疾源」三卷,「甘浚之癰疽部黨雜病疾源」三卷,「府藏要」三卷,亡。肘後方」六卷葛洪撰。二卷。「陶弘景補闕肘後百一方」九卷,[01849]亡。 「姚󿀒夫集驗方」十󿀐卷

范東陽方」一百五卷范東陽 原作「范陽東」。范汪東陽太守,見晉書本傳。新唐志卷三有范東陽雜藥方一百七十卷。今據改。錄一卷。范汪撰。一百七十六卷。又有「阮河南藥方」十六卷,阮文叔撰;「釋僧深藥方」三十卷,「孔中郎雜藥方」二十九卷,「宋建平王典術」一百二十卷;「羊中散藥方」三十卷,羊欣撰;「褚澄雜藥方」二十卷,吳郡太守褚澄撰。亡。 「秦承祖藥方」四十卷見三卷。有「陽眄藥方」二十八卷,「夏侯氏藥方」七卷,「王季琰藥方」一卷,「徐叔響雜療方」二十二卷,「徐叔響雜病方」六卷,「李譡之藥方」一卷,「徐文伯藥方」二卷,亡。 「胡洽百病方」󿀐卷有「治卒病方」一卷;「徐奘要方」一卷,無錫令徐奘撰;「遼東備急方」三卷,都尉臣廣上;「殷荊州要方」一卷,殷仲堪撰。亡。 「俞氏療󿀋兒方」四卷有「範氏療婦人藥方」十一卷,「徐叔響療少小百病雜方」三十七卷,「療少小雜方」二十卷,「療少小雜方」二十九卷,「範氏療小兒藥方」一卷,「王末療小兒雜方」十七卷,亡。 「徐嗣伯落年方」󿀍卷有「徐叔響療脚弱雜方」八卷,「徐文伯辨脚弱方」一卷,「甘浚之療癰疽金創要方」十四卷,「甘浚之療癰疽毒惋雜病方」三卷,「甘伯齊療癰疽金創方」十五卷。亡。 「陶氏效驗方」六卷五卷。又有「療目方」五卷,「[01850]浚之療耳眼方」十四卷,「神枕方」一卷,「雜戎狄方」一卷,宋武帝撰;「摩訶出胡國方」十卷,摩訶胡沙門撰;又「范曄上香方」一卷,「雜香膏方」一卷。亡。 「彭祖養性經」一卷

養生要集」十卷張湛撰。 「玉房秘決」十卷

墨󿀊枕內五行紀要」一卷有「神枕方」一卷,疑此卽是。 「如意方」十卷

練化術」一卷

神仙服食經」十卷

雜仙餌方」八卷

服食諸雜方」󿀐卷有「仙人水玉酒經」一卷。 「老󿀊禁食經」一卷

崔氏食經」四卷

食經」十四卷有「食經」二卷,又「食經」十九卷;「劉休食方」一卷,冠軍將軍劉休撰。亡。 「食饌次第法」一卷有「黃帝雜飲食忌」二卷。 「四時禦食經」一卷有「太官食經」五卷,又「太官食法」二十卷,「食法雜酒食要方白酒」並「作物法」十二卷,「家政方」十二卷,「食圖」、「四時酒要方」、「白酒方」、「七日面酒法」、「雜酒食要法」、「雜藏釀法」、「雜酒食要法」、「」並「飲食方」、「絺及鐺蟹方」、「羹翽法」、「且膢朐法」、「北方生醬法」各一卷,亡。 「療馬方」一卷有「伯樂療馬經」一卷,疑與此同。黃帝素問[01851]八卷全元起注。全元起 「起」原作「越」,據舊唐志下、新唐志卷三改。 「脈經」󿀐卷徐氏撰。 「華佗觀形察色並󿀍部脈經」一卷

脈經決」󿀐卷徐氏新撰。 「脈經鈔」󿀐卷許建吳撰。 「黃帝素問女胎」一卷

󿀍部四時五藏辨診色決󿀏脈」一卷

脈經畧」一卷

辨病形證」七卷

五藏決」一卷

論病源候論」五卷目一卷,吳景賢撰。 「服石論」一卷

癰疽論方」一卷

五藏論」五卷

虐論並方」一卷

神農本草經」󿀍卷

本草經」四卷蔡英撰。 「藥目要用」󿀐卷

本草經畧」一卷

本草」󿀐卷徐太山撰。徐太山 「太」原作「大」,按:徐太山徐文伯文伯曾爲太山太守。今校改。下同。 「本草經類用」󿀍卷

本草音義」󿀍卷姚最撰。 「本草音義」七卷甄立言撰。 「本草集󿀉」󿀐卷

本草鈔四卷」四卷

本草雜要決」一卷

本草要方」󿀍卷甘浚之撰。 「依本草󿀉藥性」󿀍卷錄一卷。 「靈秀本草[01852]」六卷原平仲撰。 「芝草圖」一卷

入林采藥法」󿀐卷

太常采藥時月」一卷

四時采藥及合目󿀉」四卷

藥󿀉」󿀐卷李密撰。 「諸藥異名」八卷沙門行矩撰。本十卷,今闕。 「諸藥要性」󿀐卷

種植藥法」一卷

種神芝」一卷

藥方」󿀐卷徐文伯撰。 「解散經論並增損寒食節度」一卷

張仲景療婦人方」󿀐卷

徐氏雜方」一卷

少󿀋方」一卷

療󿀋兒丹法」一卷

徐太山試驗方」󿀐卷

徐文伯療婦人瘕」一卷

徐太山巾箱中方」󿀍卷

藥方」五卷徐嗣伯撰。 「墮年方」󿀐卷墮年方 日本國見在書目作「隨手方」。徐太山撰。 「効驗方」󿀍卷徐氏撰。 「雜要方」一卷

玉函煎方」五卷葛洪撰。 「󿀋品方」十󿀐卷陳延之撰。 「千金方」󿀍卷范世英撰。 「徐王方」五卷

徐王八世家傳効驗方[01853]十卷

徐氏家傳秘方」󿀐卷

藥方」五十七卷後魏李思祖撰。後魏李思祖 「魏」原作「齊」,據魏書李修傳改。李修思祖本百一十卷。 「稟丘公論」一卷

太一護命石寒食散」󿀐卷宋尚撰。 「皇甫士安依諸方撰」一卷

序服石方」一卷

服玉方法」一卷

劉涓󿀊鬼遺方」十卷龔慶宣撰。 「療癰經」一卷

療󿀍十六瘺方」一卷

王世榮單方」一卷

集驗方」十卷姚僧垣撰。 姚僧垣 「垣」原作「坦」,據周書本傳改。集驗方」十󿀐卷

󿀅急單要方」󿀍卷許澄撰。 備急單要方許澄撰 「單」原作「草」,「澄」原作「證」,據本書許智藏傳許澄傳改。藥方」󿀐十一卷徐辨卿撰。 「名醫集驗方」六卷

名醫別󿀉」󿀍卷陶氏撰。 「刪繁方」十󿀍卷謝士秦撰。 「吳山居方」󿀍卷

新撰藥方」五卷

療癰疽諸瘡方」󿀐卷秦政應撰。 「單復要驗方」󿀐卷釋莫滿撰。 「釋道洪方」一卷

󿀋兒經」一卷

散方」󿀐卷

雜散方」八卷

療百病雜丸方」󿀍[01854]釋曇鸞撰。 「療百病散」󿀍卷

雜湯方」十卷成毅撰。 「雜療方」十󿀍卷

雜藥酒方」十五卷

趙婆療漯方」一卷

議論󿀅豫方」一卷於法開撰。 「扁鵲陷水丸方」一卷

扁鵲肘後方」󿀍卷

療消渴衆方」一卷謝南郡撰。 「論氣治療方」一卷釋曇鸞撰。 「梁武帝所服雜藥方」一卷

󿀒畧丸」五卷

靈壽雜方」󿀐卷

經心󿀉方」八卷宋俠撰。宋俠 原作「宋侯」,據舊唐書方技傳、又經籍志下及新唐志卷三改。 「黃帝養胎經」一卷

療婦人產後雜方」󿀍卷

黃帝明堂偃人圖」十󿀐卷

黃帝針灸蝦蟆忌」一卷

明堂蝦蟆圖」一卷

針灸圖要決」一卷

針灸圖經」十一卷本十八卷。 「十󿀐人圖」一卷

針灸經」一卷

扁鵲偃側針灸圖」󿀍卷

流注針灸」一卷

曹氏灸經」一卷

偃側人[01855]」󿀐卷秦承祖撰。 「華佗枕中炙刺經」一卷

謝氏針經」一卷

殷元針經」一卷

要用孔穴」一卷

九部針經」一卷

釋僧匡針灸經」一卷

󿀍奇六儀針要經」一卷

黃帝十󿀐經脈明堂五藏人圖」一卷

老󿀊石室蘭台中治癩符」一卷

龍樹菩薩藥方」四卷

西域諸仙所說藥方」󿀐十󿀍卷目一卷。本二十五卷。 「香山仙人藥方」十卷

西域波羅仙人方」󿀍卷西域波羅仙人方 「域」原作「錄」,據通志卷六九藝文畧改。

西域名醫所集要方」四卷本十二卷。 「婆羅門諸仙藥方」󿀐十卷

婆羅門藥方」五卷

耆婆所述仙人命論方」󿀐卷目一卷。本三卷。 「乾陁利治鬼方」十卷

新󿀉乾陁利治鬼方」四卷本五卷,闕。 「伯樂治馬雜病經」一卷

治馬經」󿀍卷俞極撰,亡。 「治馬經[01856]四卷

治馬經目」一卷

治馬經圖」󿀐卷

馬經孔穴圖」一卷

雜撰馬經」一卷

治馬牛駝騾等經」󿀍卷目一卷。 「香方」一卷宋明帝撰。 「雜香方」五卷

龍樹菩薩和香法」󿀐卷

食經」󿀍卷馬琬撰。 「會稽郡造海味法」一卷

論服餌」一卷

淮南王食經」並目百六十五卷淮南王食經 大業雜記,「王」作「玉」。大業中撰。 「膳羞養療」󿀐十卷

金匱󿀉」󿀐十󿀍卷目一卷。京裡先生撰。 「練化雜術」一卷陶隱居撰。 「玉衡隱󿀂」七十卷目一卷。周弘讓撰。 「太清諸丹集要」四卷陶隱居撰。 「雜神丹方」九卷

合丹󿀒師口訣」一卷

合丹節度」四卷陶隱居撰。 「合丹要畧序」一卷孫文韜撰。 「仙人金銀經並長生方」一卷

狐剛󿀊萬金決」󿀐卷葛仙公撰。 「雜仙方」一卷

神仙服食經」十卷

神仙[01857]服食神秘方」󿀐卷

神仙服食藥方」十卷抱樸子撰。 「神仙餌金丹沙秘方」一卷

衛叔卿服食雜方」一卷

金丹藥方」四卷

雜神仙丹經」十卷

雜神仙黃白法」十󿀐卷

神仙雜方」十五卷

神仙服食雜方」十卷

神仙服食方」五卷

服食諸雜方」󿀐卷

服餌方」󿀍卷陶隱居撰。 「真人九丹經」一卷

太極真人九轉還丹經」一卷

練寶法」󿀐十五卷目󿀍卷。本四十卷,闕。 「太清璿璣文」七卷沖和子撰。沖和子撰 原脫「和」、「撰」二字,據兩唐志補。 「陵陽󿀊說黃金秘法」一卷

神方」󿀐卷

狐󿀊雜決」󿀍卷

太山八景神丹經」一卷

太清神丹中經」一卷

養生注」十一卷目一卷。

養生術」一卷翟平撰。 「龍樹菩薩養性方」一卷

引氣圖」一卷

道引圖」󿀍[01858]立一,坐一,臥一。 「養身經」一卷

養生要術」一卷

養生服食禁忌」一卷

養生傳」󿀐卷

帝王養生要方」󿀐卷蕭吉撰。 「素女秘道經」一卷並「玄女經」。 「素女方」一卷

彭祖養性」一卷

郯󿀊說陰陽經」一卷

序房內秘術」一卷葛氏撰。 「玉房秘決」八卷

徐太山房內秘要」一卷

新撰玉房秘決」九卷

四海類聚方」󿀐千六百卷

四海類聚單要方」󿀍百卷

右󿀐百五十六部,合四千五百一十卷。

醫方者,所以除疾病,保性命之術者󿀌。天有陰陽風雨晦明之氣,人有喜怒哀樂好惡之情。節而行之,則和平調理,專壹其情,則溺而生火。是以聖人原血脈之本,因針石之[01859]用,假藥物之滋,調中養氣,通滯解結,而反之於素。其善者,則原脈以知政,推疾以及國。「周官」:醫師之職「掌聚諸藥物,凡有疾者治之」,是其󿀏󿀌。鄙者󿀁之,則反本󿀄性。故曰:「有疾不治,恆得中醫。

凡諸󿀊,合八百五十󿀐部,六千四百󿀍十七部。

」曰:「天下同󿀀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儒、道、󿀋,聖人之教󿀌,而有所偏。兵及醫方,聖人之政󿀌,所施各異。世之治󿀌,列在衆職,下至衰亂,官失其守。或以其業遊諸侯,各崇所習,分鑣並騖。若使緫而不遺,折之中道,亦可以興化致治者矣。「󿀆󿀂」有「諸󿀊」、「兵󿀂」、「數術」、「方伎」之畧,今合而敘之,󿀁十四種,[01860]謂之󿀊部。[01861] [0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