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道基、術事、輔政、無爲、辨惑、慎微、資質、至德、懷慮、本行、明誡、思務十二篇。粗述秦之所以失天下、漢之所以得天下,及來國家興亡成敗之故。其言可采行,事美足觀,鴻知所言,參貳經傳,雖古聖之言,不能過增。


题要

新語西漢陸賈撰。據史記陸賈傳載,時於高祖前稱說詩書,帝乃令著書論之所以失天下、之所以得天下,及歷來國家興亡成敗之故,以資借鑒。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名其書爲新語。書言君臣政治得失,言可采行,事美足觀,鴻知所言,參貳經傳,雖古聖之言,不能過增。之言,未見遺闋。

分上下兩卷共十二篇。漢書藝文志錄有「陸賈二十三篇」,葢兼他所論述計之南朝梁阮孝緒七錄著錄爲二卷,隋書經籍志因之。今傳本亦二卷,篇數與本傳合,似爲舊本。分爲道基術事輔政無爲辨惑慎微資質至德懷慮本行明誡思務十二篇,篇數與史記所敘相合。然其真偽迄今尚無定論。書以仁義之說爲本,貴仁義,賤刑威,發揮春秋論語之義,紹孟荀而開賈董,卓然儒者之言。明王道,黜霸術,言聖人之治,在於施仁義、懷仁義則位高而不墮。尚刑則二世而亡,「儴道者眾歸之,恃刑者民畏之」主「無爲」之治,「夫道莫大於無爲,行莫大於謹敬」,行與民休息、安居樂業「無爲」之道。今本新語文雖有錯漏,然所述多爲可信。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弘治刻本」影印。

漢書司馬遷傳戰國策楚漢春秋陸賈新語史記楚漢春秋張守節正義猶引之,今佚不可考。戰國策取九十三事皆與今本合。惟是書之文悉不見於史記王充論衡本性篇陸賈曰:天地生人也,以禮義之性。人能察已所以受命則順,順謂之道。今本亦無其文。又梁傳漢武帝時始出,而道基篇末乃引梁傳曰,時代尤相牾。其殆後人依託,非原本歟?考馬總意林所載,皆與今本相符。李善選注司馬彪贈山濤詩新語曰:楩梓僕則爲世用。於王粲從軍詩新語曰:聖人承天威,承天功,與之爭功,豈不難哉!於陸機日出東南隅行新語曰:高臺百仞。於古詩第一首引新語曰: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於張載雜詩第七首引新語曰: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垂名於萬世也。以今本核校,雖文句有詳略異同,而大致亦悉相應,似其僞猶在前。惟玉海陸賈新語今存於世者,道基術事輔政無爲資賢至德懷慮才七篇。此本十有二篇,乃反多於本,爲不可解。或後人因不完之本補綴五篇,以合本傳舊目也。今但據其書論之,則大旨皆崇王道,黜霸術,歸本於修身用人。其稱引老子者,惟思務篇引上德不德一語,餘皆以孔氏爲宗。所援據多春秋論語之文。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流傳旣久,其真其贗,存而不論可矣。所載衛公子一條,與三傳皆不合,莫詳所本。中多闕文,亦無可校補。所稱文公種米、曾子駕羊諸事,劉晝新論馬總意林皆全句引之,知無訛誤,然皆不知其何說。又據犁嗝報之語,訓詁亦不可通。古書佚亡,今不盡見,闕所不知可也。

陸賈人。以客從高祖定天下,名爲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呂後專權,稱病家居。後助陳平呂氏,擁立文帝文帝時再使南越,說服趙佗去除僭越之儀,尊奉帝。滿腹經綸,善辭令,亦擅辭賦,漢書藝文志分辭賦爲四派,其一即以陸賈爲首。惜所撰之作已佚。班固言:陸賈位止大夫,致仕諸,不受憂責,從容之間,附會將相以強社稷,身名俱榮。

 


牌记

3020100259-17-00001.jpg

其他版本
汉魏丛书本(万历刻、民国影印)
清咸丰间刻本
清抄本(清毕沅跋)
清刻本
子书六种本(严可均抄)
增订汉魏丛书本(乾隆刻、光绪刻、宣统石印)
明万历十九年范大冲刻本
清孙氏玉海楼抄本(清孙诒让校并跋)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子书四十八种本(民国石印)
明弘治十五年李廷梧刻本
两京遗编本(万历刻)
明刻本
广汉魏丛书本(万历刻、嘉庆刻)
明天启元年朱谋缄南州补堂刻本
子书百家本(光绪刻、民国石印)

赞论.jpg

底本.jpg

牌记.jpg

排版.jpg

书页.jpg

装帧.jpg

产品实拍

11.jpg

22.jpg

33.jpg

44.jpg

请前往鹏为书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