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六篇,遠非全璧。「武經七書」之一,其主張修文德,外治武備,以治爲勝,不可偏廢。從戰爭起因上將戰爭分爲義兵、強兵、剛兵、暴兵、逆兵等,主張對戰爭要慎重,反對窮兵黷武,乃戰國法家之先驅。


题要

,又起兵法,題東周戰國撰。戰國末即已流傳。篇目內容或有所亡佚,後人有所整理刪補。漢書藝文志兵家類有四十八篇,早佚。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載爲一卷。陸希聲輯編三卷六篇,篇目爲:圖國料敵治兵論將變應勵士。今本六篇分上下兩卷,疑爲偽書,變應應變,餘五篇篇名與本同,遠非全璧。爲魏文侯魏武侯議兵言論輯。主張「修文德,外治武備」。認爲「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依據起兵原因,把戰爭分爲「義兵」、「暴兵」等,並提出「審敵實而趨其危」等軍事原則。子兵法曾與孫子兵法齊名,並稱爲「孫兵法」,爲代兵家所重,現有多国譯本流傳。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影印。

殺妻求將,齧臂盟母,其行事殊不足道。然嘗受學於曾子,耳濡目染,終有典型,故持論頗不詭於正。如對魏武侯則曰在德不在險;論制國治軍則曰教之以禮,勵之以義;論爲將之道則曰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約;大抵皆尚有先王節制之遺。高似孫子略謂其尚禮義,明教訓,或有得於司馬法者,斯言允矣。

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西」人。早年學儒術于曾申門下,後棄儒學兵。曆仕,通曉兵、法、儒三家,與孫武並稱「孫吳」。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爲武廟十哲之一。宋徽宗時追封廣宗伯,爲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牌记

3030100148-12-00001.jpg

其他版本
武经七书本(宋刻、影宋抄、明初刻、嘉靖刻、清刻)
平津馆丛书本(嘉庆刻、光绪刻)
清刻袖珍本
子书百家本(光绪刻、民国石印)
兵书七种本(光绪石印)
校正武经七书本(明国子监刻)
子书二十八种本(宣统石印)
孙吴司马法本(同治刻)
半亩园丛书本(同治刻)
清光绪六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
长恩书室丛书本(咸丰刻)

赞论.jpg

底本.jpg

牌记.jpg

排版.jpg

书页.jpg

装帧.jpg

产品实拍

11.jpg

22.jpg

33.jpg

44.jpg

请前往鹏为书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