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簡介】葉德輝撰。總結三十餘年藏書經驗,涵蓋十大藏書法則。繼承並發展前人藏書理論,尤防重於治之説,對古籍保護與版本研究影響深遠,被譽爲清代私家藏書理論之集大成者


【撰述】葉德輝有感於末戰亂頻仍、典籍流散,結合自身藏書實踐,于辛亥年避居山間,編纂是書。其以十約代家書,教導後世藏書之道,兼為同好者指南。書多引孫慶增藏書紀要阮元校刻本等前賢著述,結合個人所見宋元舊槧、明清精刻之實例。

【體例】全書分十卷,每卷專論一題:購置:四部購書次第,尤重宋元版本鑒別。鑒別:詳述目錄學、校勘法,以防偽本濫收。裝潢:南北氣候差異下之裝幀材料選擇。陳列:書櫥設計、分類排架之法。抄補:古籍補抄、影寫技藝。傳錄:借鈔秘笈與傳抄規範。校勘:校勘符號與墨圈標注法。題跋:題跋內容與書寫規範。收藏:書樓選址、防潮防蠹之法。印記:藏書印位置與篆刻藝術。

【著者】葉德輝,字奐彬,號直山郋園湖南湘潭人。光緒十八年進士,後辭官歸里,專事藏書、刻書。精於版本目錄學,著有書林清話觀古堂藏書目等,校刻古籍百餘種。觀古堂藏書以明清精刻本為主,兼收宋元舊槧,曾購得商丘宋氏曲阜孔氏舊藏。

【論贊】繆荃孫:此書於版本源流、校讎得失,言之鑿鑿,足補藏書紀要之未逮。

葉氏弟子楊樹達:先生之于藏書,如良醫診疾,洞見癥結,十約者,實為書林之金針也。

梁啟超葉氏雖守舊,然其版本之學,實為近代第一流。


【底本】長沙觀古堂家刻本。

板框:左右雙邊,高二十點五厘米,寬十四點五厘米,版心高十七點二厘米。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單黑魚尾。刻工:刀法工整,字體方整,為末典型宋體字。避諱:」「」「等字缺筆,避帝諱。

鈐印:扉頁有觀古堂藏書印」「葉德輝校勘之印朱文方印。

其他版本
郎园先生全书本
重排新式标点〈藏书十约〉
底本:观古堂所著书本
电子文件(PDF)
21筒子叶1M
0次

A01.png

A02.png

A03.pn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