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金匱要略方論,又名新編金匱方論新編金匱要略方論金匱要略方,簡稱金匱要略金匱張仲景撰,王叔和輯,林億詮次。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大量採集民間驗方,建安十年始著手撰寫醫書,建安十五年書成,名曰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經魏晉王叔和編集整理後,其古傳本之一名金匱玉函要略方,凡三卷。翰林學士王洙在館閣日,於蠹簡中得仲景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則辨傷寒,中則論雜病,下則載其方,並療婦人。乃錄而傳之士流,才數家耳。嘗以對方證對者,施之於人,其效若神。然而或有證而無方,或有方而無證,救疾治病其有未備。北宋時詔儒臣校正醫書,先校定傷寒論,次校定金匱玉函經治平二年校正醫書局孫奇林億等據王洙所得仲景金匱玉函要略方,重予編校整理,取其以雜病爲主之文,另採各家方書中轉載仲景治雜病醫方及後世醫家良方,分類附於逐篇之末,仍釐定爲三卷,改名金匱要略方論。仍以逐方次於證候之下,使倉卒之際,便於檢用,以廣其法。以其傷寒文多節略,故斷自雜病以下,終於飲食禁忌,凡二十五篇,方劑二百六十二首。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古今醫統正脈」影印。

五代爲止諸文獻中均未見本書名,首現於正史,見宋史藝文志:「金匱要略方三卷,張仲景撰,王叔和集」。王洙於蠹簡中發現仲景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本現已不存,僅傳以此爲底本、經金匱要略三卷本系統。其祖本爲北宋國子監刊行大字本,刊行年代後世各本中均未記載。紹聖元年起數年內國子監又刊行小字本「非單純將大字本改爲小字本再版,經第二次校訂後予以刊行。」因大字本、小字本共佚,故其準確刊年皆不詳。

鄧珍本,大字本、小字本及金初通行本書名記錄均爲金匱要略,而鄧珍本書名無「要略」二字。俞橋本,有俞橋刊行識語,但未記年代。徐鎔本,由徐鎔校合古本、新本而成,一五九八年吳勉學校刊,一六零一年編入古今醫統正脈全書,後者所收書籍多次重印、修刻出版單行本,故多有現存。趙開美萬曆二十七年編刊仲景全書,此是本中唯一附有鄧珍序者,故底本爲何甚明。約同時日本江戶出版有仲景全書民國初據江戶版亦出版有仲景全書

吳遷寫本爲唯一現存北宋國子監小字本系統,吳遷書末附有紹聖三年六月國子監刊行小字本之旨牒文以及國子監列銜,及治平三年三月十九日勅命刊行大字本之旨,高保衡孫奇林億錢象先列銜,此二項記載亦從未所見。

現存古本中元明五版爲大字本系統,其四種版均從鄧珍本派生,本、日本江戶本皆從四種版派生。既往使用金匱要略諸版本均屬大字本系統,其中鄧珍版爲最善本。吳遷抄本屬小字本系統,現僅存一本。

仲景,名,字仲景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約生於漢桓帝元嘉二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仲景自幼聰敏好學,曾官至長沙太守。久慕名醫之術,始從學於同郡名醫張伯祖,盡得其傳,被後人尊稱爲「醫聖」,譽爲「方書之祖」。仲景廣集醫方,撰傷寒雜病論。其確立「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基本原則,亦是中醫靈魂所在,被譽爲「經方大師」。另有辨傷寒十卷、評病藥方一卷、療婦人方二卷、五藏論一卷、口齒論一卷,惜皆早已散失不存。

牌记

3060700471-11-00001.jpg

其他版本
明刻本
仲景全书本(万历刻,光绪刻)
一八〇六年和刻本
明洪武二十八年吴迁抄本
抄本
芷园医种本(天启刻,金匮要略方.一卷)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万历刻)
元刻明修本(新编金匮方论)中戏(杨守敬跋)
清康熙间刻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元刻本(新编金匮方谙)
猜你喜欢
本草纲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