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正蒙》
〖注解正蒙〗二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是李光地为宋张载《正蒙》所作的注解。《正蒙》为张载代表著作,系统论述了万物皆本于“气”的一元论世界观。乃张载精思而成,义博词奥,历来注解者颇多,而不得其要领。又章句既繁,不免偶有出入,或与程、朱之说相抵牾,注者亦不知所从,不敢妄作结论。光地此书,对《正蒙》疏通证明,多阐张载末发之意,对先儒说法互异之处进行考证,分辨是非。如关于太虚之说,张载认为“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宋朱熹(1130—1200)撰,黄士毅初编,黎靖德总成。朱子一生从事讲学,诸弟子对其讲话和答疑各有所记。朱子卒后,诸弟子对这些记录加以整理汇辑,并逐渐刊刻于世。致使朱子语录一时间多本并出,详略不一。其主要有嘉定八年(1215)。蜀人李道传取三十三家,刻之于池州,曰“池录”;嘉熙二年(1238)道传弟性传取四十二家语录刻之于饶州,曰“饶录”;淳□九年(1249),建安蔡抗取二
从宋钞本考察《诗话总龟》早期形态
宋代阮阅编纂的《诗话总龟》,采集诗话、小说、笔记论诗文字,分门别类加以汇纂,荟萃繁富,大量保存了今人仅见的文献,是早期诗话的渊薮。郭绍虞编《宋诗话辑佚》,就大量采辑于此书。然此书的编纂情况非常复杂。最早是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反复提及此书。胡仔引阮阅宣和五年(1123年)的自序,说:“宣和癸卯(宣和五年,1123年)春,来官郴江,因取所藏诸家小史、别传、杂记、野录读之,遂尽见前所未见者。至癸
《精忠录》:岳飞故事流传过程中一部重要的资料选编
《精忠录》是关于岳飞资料的选辑,包括岳飞生平史实与著述、历代朝廷褒典与文人赋咏等,是岳飞资料选编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并且推进了说岳故事的广泛传播,是岳飞史事与岳飞故事流传过程中一部重要的资料选编。现存于安徽省图书馆的版本被认为是袁纯所辑景泰刊本,但考察其中收录诗文,此本在袁纯景泰年间编辑的基础上有所增补,增补时间不早于成化八年。《精忠录》现存另一版本为李氏朝鲜铜活字印本,此本来源于明代弘治刊本,
秦朝:儒学的第一次毁灭性打击
文化浩劫:焚书坑儒 应该承认,李斯等法家人物追求统一的愿望并没有错,问题在于他们在强调统一的时候,过分看重意志的统一和文化的统一。这样一来,他们原本正确的理论势必导出错误的结果,势必造成万马齐喑的窒息局面,而无助于统治者在进行决策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拣择。事实上,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度里,意志的统一和文化统一永远都只能是一种理想。因为不论中央政权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有多么强大,只要人们生存的
儒的起源
就儒,以及儒家、儒学的原初本意来说,至少在20世纪之前并不存在分歧,既无概念性的差异,也无多少不同的理解。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随着西方思想文化及其研究方法的不断传入,人们对这一原本还算清楚的概念却产生了疑问,并由此而引发了相当大的分歧。 根据比较可信的资料,"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似乎见于《论语·雍也》。孔子在这里告诫他最得意的学生子夏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由此可
钱大昕著《南阳集》辨伪
钱大昕是乾嘉学术的领军人物,其著作大多手自编定,有生前刊行者,亦有殁后付梓者,其子钱东塾曾汇编为《潜研堂全书》。《全书》之外,后世研究者对钱氏的遗文佚诗又多方补辑①,所获甚丰。但国家图书馆藏钱大昕《南阳集》一书,却直至当代才被学界注意。最早著录《南阳集》者,是李灵年、杨忠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其“钱大昕”条下著录:《南阳集》6卷,清抄本(北图)②稍后柯愈春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于“《潜研堂集
宋刻孤本“岳飞传”——国图藏宋刻孤本《忠文王纪事实录》
《忠文王纪事实录》,宋谢起岩撰。“忠文”为岳飞谥号。国家图书馆馆藏此书为宋刻孤本,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岳飞传记完整刻本。岳飞是人们熟悉的民族英雄。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他被权臣秦桧以“莫须有”之罪名杀害,年仅三十九岁。《宋史》卷三六五有传。岳飞被杀后,史官忌惮秦桧权势,不敢书其功绩。至宁宗,岳飞孙岳珂为辨其冤,撰《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惜书成后版片散佚,宋刻完本已无,而
论《三字经》的四重意蕴
两千多年来,数千种蒙书中,《三字经》和《弟子规》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阅渎人数最多的蒙书,也是最适合当代小学生诵读,借以了解传统文化的经典。《三字经》以国学教育为主,旨在“劝学”,《弟子规》以伦理教育为主,旨在“做人”,但无不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出匠心独运的编写理路。在我看来,《三字经》是一部传统文化的微型经典,《弟子规》则是为人之道与文明仪范的微型大全。本文通过《三字经》传播影响史和文
《正蒙》
〖正蒙〗今本九卷十七篇。北宋张载(1020—1077)撰。载字子厚,陕西□县人,嘉□进士,历任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崇文书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等职。张载自幼喜兵法,后求六经,曾于横渠镇讲学,学者称“横渠先生”。他与当时名人学者范仲淹、吕公著、王安石,周敦颐、司马光、李□、邵雍、程颢、程颐等都有交往。政治上主张用井田制进行改良,哲学上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是“关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