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八年癸未一七六
正月陳芸生。十一月十日沈復生。本卷一由此起。
㌐復之生年月日有明文,芸之生月,則以復之生月推得之。卷一云:「芸與余同齒而長余十月。」
一年丙戌一七六六
芸父陳心餘死。復、芸四歲。
㌐芸四齡失怙,卷一。
四十年乙未一七七五[00145]
七月十六日芸、復訂婚。年十。
四年丁酉一七七七
復隨其父稼夫在浙江紹興,從趙傳師,始遊吼山,遊覽之始。本卷四由此起。復、芸年十五。
四年戊戌一七七八
復從趙傳至杭,初遊西湖。復、芸年十六。
四五年庚一七八○
正月十日復、芸結婚,年十八。月杪復重赴杭州,從趙受業。隔月返蘇。六月,夫婦遷居於我取軒中。七夕同拜天孫。七月十五同病兩旬而愈。中秋夕偕遊滄浪亭。是年乾隆帝南巡。[00146]
四六年辛丑一七八一
秋八月復父病瘧甚劇。芸亦病。冬,復隨蔣襄習幕於奉賢,初識顧金鑒。時年十九。
四七年壬寅一七八
重九日,復偕顧金鑒覓將來偕隱地,至寒山登高。年十。
四八年癸卯一七八
春,復年廿一,從蔣襄初至揚州,覽園林之勝。顧金鑒死,年十。
㌐卷四云,顧長復一歲,是生於乾隆十七年壬午;云以十歲卒,故當死於是年。
四九年甲辰一七八四[00147]
春,乾隆帝南巡。復年十,隨其父在吳江接駕。夏秋之交,復隨其父游幕海寧。至嘉興與海寧。
㌐卷四云,曾在海甯陳氏安瀾園中桂花樓張宴,故知其去當在此時。
五十年乙巳一七八五
復年十,隨父在海甯。本卷始此,紀芸失歡於其舅之始。
五年丁未一七八七
復年十五,應幕於徽州績溪,由杭州溯錢唐而上。芸年十五,生女名青君。
㌐卷在移居華氏之前云:「芸生一女名青君,時年十四;名[00148]逢森,時年十。」惟無明文,不知卽是庚申年一八○○之否。揣其文義似卽在是年。今姑假定如此,從庚申上推十四年,則青君之生當在是年。
五年戊申一七八八
復年十六,去績溪返蘇州,易業酒賈。
㌐卷四云,未兩載卽,則返蘇當在是年。
五四年己酉一七八九
復年十七。因臺灣林爽文之亂,販酒虧折資本,仍遊幕江北。芸生逢森。
㌐卷四云不一載卽失其業,云館江北四年,以壬春館真州[00149]之文卷推之,恰好四年。逢森之生年,其證上。
五五年庚戌一七九○
春,復年十八,隨其父在揚州。因父納姚女之故,芸始失歡於其姑。
五六年辛亥一七九一
復年十九,在江北。
㌐以「館江北四年」之文證之,知此年仍在江北;惟是否隨其父居揚,抑另應幕他方,則不知之。
五七年壬一七九
春,復年十,館真州。後因父病赴揚,亦病於揚。其父因怒逐芸。夫婦遂偕居於魯璋之蕭爽樓,以畫繡績生。[00150]
五八年癸丑一七九
復、芸年十一。菜花黃時,復偕客游南園。夏六月十八日,夫婦偕游吳江,夕泊舟於萬年橋下。冬十月十日復隨徐秀峯經商於粵,溯江入江西。至十一月十日,復之生日,行抵南安。十月十五日抬抵廣州,住靖海門內,在彼度歲。
㌐依卷四之文,「值余十誕辰」,則入粵當壬年。惟依其他本之前後文參錯以證,知此句恐有誤。卷明言菜花黃時,游南園,其時人正居蕭爽樓。若以入粵屬於壬年,則此將無所安插。因壬之春,復正病於揚州,而芸亦未被斥逐,無所謂蕭爽樓。卷明言復居蕭爽樓一年有半,[00151]卷言芸居越兩載;若提前一年,則復居彼只有半年,而芸居彼只有年餘,於此兩證俱不合。3卷四明言復在廣州只四月薄遊;故若於壬年底到,則當於癸丑年初夏行,夏末秋初返蘇。但卷一云,「乾隆甲寅七月,余自粵東。」此更可證實復之入粵當在癸丑之冬,而非壬之冬。故卷四所謂「十誕辰」或「十一」之誤;或復生日在十一月杪,依足歲計作生日,亦未可知。今不能詳矣。
五九年甲寅一七九四
復年十,正月旣望後在揚幫船上冶遊,前後四月,費百餘金。夏五月由原路返,七月到蘇。其父至蕭爽樓招芸返家。[00152]
六十年乙卯一七九五
復年十,館於青浦。中秋日,夫婦隨其母遊虎丘。芸始遇憨園。十八日結約姊妹。卷一敘述終此。
嘉慶元年丙辰一七九六
復年十四,仍館青浦。憨園有力者奪去,芸發舊疾。
㌐憨園之變在何年,本無明文。今以兩推較之。卷言,「自識憨園,年餘未發。」自乙卯秋至丙辰冬恰好年餘;其證一。同卷言,「卿病八年。」芸死于嘉慶八年之月,上推八年當在是年;其證。
年至四年丁巳至已未一七九七至九九[00153]
復年十五至十七,賦閑家居,與程墨安設畫鋪於家門之側。
五年庚申一八○○
復、芸年十八。復仍閒居,八月十七偕客遊無隱禪院。作無隱圖一幅。芸以十日力繡心經一部,而病癒增。十月,家庭搆變。廿六日五更,夫婦往無錫東高山華成家。卽在彼度歲。
六年辛酉一八○一
復、芸年十九。青君至王氏養媳。逢森則入肆中學貿易。正月十七日復至江陰,十日赴靖江索債。遇風雪,甚狼狽。廿五日返無錫。月至上海,途順便游虞山劍門,登其巔。至揚州,貢局司代司筆墨。[00154]
七年壬戌一八○
復、芸年四十。復在揚州。八月接芸,言欲來揚。在揚州先春門外,賃臨河之屋兩椽。冬十月,芸攜婢阿雙至揚州。十月司缺被裁。
八年癸亥一八○
復年四十一。芸於春月發血疾。復至靖江求貸。婢阿雙捲逃。月十日芸死於揚州,年四十一。厝棺於揚州西門外金桂山。復攜木主還蘇,仍返揚,以賣畫度日。秋九月,代幕於江都縣,在張禹門家度歲。
九年甲一八○四
復年四十。春月,其父稼夫死,奔喪返蘇。夏,移住禪寺悲閣。[00155]秋七月隨夏蓴卿赴崇明。後,九月赴東海永泰沙,十月。在夏宅度歲。
㌐此據卷之文而言。在卷四則云秋八月往東海永泰沙,未知孰是。或此行在八月杪九月初,故記憶不確。
十年乙丑一八○五
春正月偕夏氏家人游靈巖鄧尉。復年四十,夏介石畫幞山風木圖十冊。秋九月九日隨石韞玉泝江西上,住於湖北荊州,居劉氏廢園,度歲。
十一年丙寅一八○六
春月由荊州到樊城,登陸折赴潼關,復時年四十四。夏四月,其逢[00156]森死,年十八。冬十月,隨石之眷屬赴濟南。石韞玉贈以一妾。第卷終此。
十年丁卯一八○七
復年四十五。春月就館萊陽。秋隨石韞玉到北京。第四卷終此。
十年戊辰一八○八
復年四十六,作浮生六記第四卷。[0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