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者,容若病且殆,邀余訣別,泣而言曰:「性德承先生之教,思鑽研古人文字,以有成就,今已矣。生平詩文本不多,隨手揮寫,輒復散佚,不甚存。辱先生不鄙棄,執經左右,十有四年。先生語以讀之要,及經史諸百家源流,如行者之得路。然性喜作詩餘,禁之難止。今方欲從古文,不幸遘疾短命,長負明誨,歿有餘恨。」余聞其言而痛之,自始卒以及殯阼,臨其喪哭之必慟。其葬,余既之志,銘其隧道之石,余甚悲。容若以豪邁挺特之才,勤勤學問。生長華閥,澹于榮利。自癸丑五月始逢,、六、九日黎明騎馬過余邸舍,講論史,日暮乃去,至入侍衛而止。其識高卓,思致英敏,天假之年,所建樹必遠且。而甫及十,奄忽辭世,使千古而下,與顏淵、賈太傅並稱。豈惟忝長一日者有祝予之悲,海內士夫無不聞而流涕,何其酷。余里居杜門,檢其詩詞、古文遺稿,太傅公所手授者,及友人秦對巖、顧梁汾所藏,並經解序,合而梓之,以存梗概,通志堂集。碑志、哀挽之作,附於卷後。嗚呼!容若之遺文止此,其必傳於後無疑矣。記其撤瑟之言,宛如昨日。和淚而序之。重光協洽之歲,昆山友人健庵徐乾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