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雲笈七簽一百二十二卷,張君房撰。宋真宗天禧年間三年,君房時任著作佐郎,其編成大宋天宮寶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已佚」後,複撮其精要,屬類于文,總為萬條,於天聖三年至七年間輯成此書進獻仁宗。道教稱書箱為「雲笈」,分道書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輔「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總稱「七簽」,此書題名乃意為掇雲笈七部之英而成。

仿無上秘要體例,採摘老君指歸韓非子淮南鴻烈混元聖紀序唐開元皇帝道德經序中之語,引錄經教宗旨、仙真位籍、服食煉氣、內丹外丹、方藥符圖、讚頌詩歌、神仙傳記等之,多摘錄原文,分類彙集,不加論說。收于正統道藏太玄部六百七十七至七百零二冊。

君房自序稱一百二十卷,中興書目玉海引」、衢本郡齋讀書志郡齋讀書後志宋史藝文志文獻通考皆著錄。遂初堂書目無卷數。直齋書錄解題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統道藏四庫全書四部叢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輯要本不分卷,亦無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則此書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種。百二十二卷本為今通行本。載正統道藏太玄部。大宋天宮寶藏早已亡佚,幸賴此書得以考見其概貌。不唯如比,因收錄引用北宋以前道書及他書甚多,今有已散佚或失傳者,僅憑此書得以完整流傳或存其吉光片羽者,不乏其數。

此為四部叢刊景印張萱清真館刻本。現存版本可分為四:一為蒙古乃馬真後三年所刻玄都寶藏本,今存北京圖書館,是現存最早版本;二為正統道藏本,載于太玄部,起於「學」字型大小,止於「棠」字型大小,凡百二十二卷;三為清真館本,亦為百二十二卷;四為道藏輯要本,不分類亦不分卷,多有刪削,節略本。清真館本又有四庫全書四部叢刊二傳本。四庫全書底本題為浙江孫仰曾家藏中書舍人張萱所刊,四部叢刊本題為清真居士張萱補,兩本來源雖同,且皆為百二十二卷,然細較之,亦多有出入,或为四庫本經四庫館臣校訂現在通行本以正統道藏本最,不唯繕刻清晰精美亦比四庫全書四部叢刊本多出約萬餘字。正統道藏本亦有多缺陷,重複「卷八十九與卷九十二內容相同」、部類間隔「卷六十六至六十九為『金丹』,中隔卷七十卷『內丹訣法』,卷七十一又見『金丹』」,篇卷不一「卷百一十三分上、下兩篇」等。可證正統道藏本亦遠非本原樣。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曰:笈七簽一百二十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張君房撰。君房岳州安陸人。景德中進士及第。官尚書度支員外郎,充集賢校理。祥符中自御史台謫官寧海真宗崇尚道教,盡以秘閣道書付杭州,俾戚綸陳堯臣校正。等同王欽若君房主其事。君房乃編次得四千五百六十五卷,進之。復撮其精要,總萬餘條,以成是書。其稱笈七簽,蓋道家之言,以天寶君洞真爲上乘,靈寶君洞玄爲中乘,神寶君洞神爲下乘。又太玄太平太清三部爲輔經,又正一法文遍陳三乘,別爲一部,統稱三洞真文,總爲七部,故君房取以爲名也。其詮敘之例,自一卷至二十八卷總論經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二十九卷至八十六卷則以道家服食煉氣,內丹外丹,方藥符圖,守庚申,屍解諸術,分類縷載;八十七至一百二十二卷則前人文字及詩歌傳記之屬,凡有涉於道家者,悉編入焉。大都摘錄原文,不加論說。其引用集仙錄靈驗記等,亦多有所刪削。然類例旣明,指歸略備,綱條科格,無不兼該。道藏菁華,亦大略具於是矣。文獻通考作一百二十卷。此本爲中書舍人張萱所刊,中多二卷,蓋通考脫誤也。

張君房,字尹方「或作尹才允方」,岳州安陸人「今湖北」。北宋景德中進士及第,任尚書度支員外郎、集賢校理。大中祥符五年,「以鞠獄無狀」,「自禦史台謫官寧海」。君房喜著述,年七十六猶能著詩賦雜文。所著除雲笈七簽外,尚有乘異記麗情集潮說脞說慶曆集等多種。

寅虎年鵬為文化僅識


牌记

3140200072-3-00001.jpg

其他版本
明初抄本(存卷一至十、五十一至六十、一百十四至一百二十二)
明抄本
明张萱清真馆刻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道藏本(正统刻)
猜你喜欢
老子道德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