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抱樸子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葛洪撰。自號抱樸子,因以名其書。凡七十卷,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各自成書。外篇著述在先,內篇在後。晉書葛洪傳抱樸子內外篇原有一百一十六今本已亡佚四十餘篇。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以復興儒教為宗旨,積極救世,屬儒家學說。內篇談「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為著名道書。原本各自分別刊行,後道藏雖將兩篇兼收,然卻於二者之間插入抱樸子別旨一篇,故仍未合為一部。代刻印本書時因不明此理,將其分為三種,總名為抱樸子

此為四部叢刊景印魯藩刻本。現存有紹興二十二年臨安刊本、正統道藏刊本、敦煌石窟寫本殘卷等,以孫星衍平津館叢書本較為通行。南朝陶弘景曾作抱樸子注二十卷,是最早注本,已佚。嚴可均輯有抱樸子內篇佚文十卷,另孫詒讓俞樾羅振玉皆有校本明清以來文字上校勘者繁,然注釋則缺。近有王明集前人所校並加注釋編成抱樸子內篇校釋出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曰:抱樸子內外篇八卷(江蘇巡撫採進本)葛洪撰。肘後備急方,已著錄。是編乃其乞爲句漏令後,退居羅浮山時所作。抱朴子者,所自號,因以名書也。自序謂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隋志內篇二十一卷,一卷,入道家;外篇三十卷,入雜家。外篇下注曰梁有,五十一卷。舊唐志亦載內篇二十卷,入道家;外篇五十一卷,入雜家。卷數已小不同。新唐志道家內篇十卷,雜家載外篇二十卷。乃多寡迥殊。宋志則均入雜家,內篇作二十卷,與舊唐書同;外篇作五十卷,較舊唐書又少一卷。晁公武讀書志內篇二十卷,外篇十卷,內外篇之卷數與新唐書互異。陳振孫書錄解題但載內篇二十卷,而云館閣書目外篇五十卷,未見。其紛紜錯互,有若亂絲。此本爲烏程盧舜治本及王府道藏二本參校,視他本較爲完整。所列篇數,與自序卷數相符。知當時蓋以一篇爲一卷。以永樂大典所載互校,尚多丹砂法以下八篇,知爲足本矣。其書內篇論神仙吐納、符克治之術,純爲道家之言;外篇則論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名理。而究其大旨,亦以爲宗。故今併入之道家,不復區分焉。

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以示抱樸守質,不為物欲所誘惑之志。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出身南士族,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父親葛悌,入後曾為邵陵太守。年十三喪父,家境漸貧,以砍柴所得,換回紙筆,在勞作之餘抄書學習,常至深夜。鄉人因而稱其為抱樸之士,其遂以「抱樸子」為號。生性寡欲,不好榮利,窮覽典籍,尤好神仙導引之法。師從葛玄弟子鄭隱習煉丹術。相傳靈寶經內中經文,為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後轉傳予葛巢甫曾任將兵都尉,後絕棄世務,銳意于松喬之道,服食養性,修習玄靜。繼而師事鮑靚,繼修道術,深得器重,以女兒鮑姑許配。隱居于羅浮山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煉丹,著書講學。撰有醫學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後備急方三卷,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收有其著作十餘種。

寅虎年鵬為文化僅識


牌记

3140202342-3-00001.jpg

其他版本
清嘉庆十八年继昌金陵道署刻本
平津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老子道德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