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西域記,又名西域記,別稱西域志、西域傳、西域行傳、玄奘行傳、玄奘別傳。唐玄奘譯,唐釋辯機編。晁公武讀書志載是書,作元奘撰,不及辯機。鄭樵通志藝文略則作大唐西域記十二卷,玄奘撰,西域記十二卷,辯機撰,又分爲兩書。惟陳振孫書錄解題作大唐三藏法師玄奘譯,大總持寺僧辯機撰,與今本合。考是書後有辯機序,略云:「玄奘法師以貞觀三年褰裳遵路,杖錫遐征。薄言旋軔,謁帝洛陽。肅承明詔,載令宣譯。」辯機爲大總持寺弟子,撰斯方志,則陳氏所言爲得其實矣。昔宋法顯作佛國記,其文頗略。唐書西域列傳,較爲詳核。書成於貞觀二十年。以玄奘赴五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一帶」遊學、求法親歷與見聞,所及一百三十八個城邦、地區、國家,記其歷史、地理、交通、物產、風俗、宗教、文化、政治、經濟等。
凡十二萬餘言。敍述範圍西抵今伊朗和地中海東岸,南達印度半島和斯里蘭卡,北至中亞南部和阿富汗北部,東迄印度支那半島和印尼一帶。所記古印度歷史大事件和當時刑法、賦稅、王田、分地、封邑等,各地文字語言,宗教力量,佛教發展衍變及大、小乘情況,小乘部派分佈,以至古代神話傳說等,類多翔實,於摩揭陀國敘次尤爲詳悉。文采飞动,記敍詳贍,乃研究中印文化交通及中亚沿革地理之瑰宝。自皇华四达记、西域里程记、中天竺行记散佚后,遂为不二之珍。亦有助於深入研究唐三藏和西遊記以及唐代西北民族歷史。考古學者據此對重要佛教遺跡進行多次成功發掘。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宋刻梵夾本」影印。
是書唐時即有抄本流傳,敦煌莫高窟曾發現唐寫本殘卷,現爲傳世最早本子。宋代以來,有多種刊本、注本,清末民初以來有多種研究著作。敦甲本,敦煌寫本殘卷,英國倫敦博物院收藏;敦乙本,敦煌寫本殘卷,法國巴黎國民圖書館藏;福州本,北宋崇甯福州寺殘本,今存於北京國家圖書館;趙城本,金刊趙城藏殘本,今存於北京國家圖書館;資福本,南宋安吉州資福寺刊本;磧砂本,南宋蘇州磧砂延聖院磧砂藏刊本;金陵本,一九五七年金陵刻經處刊本「呂徵校」。文學古籍刊行社影明徑山藏本等。一九七七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刊有章巽校點本。一九八一年中華書局刊有向達輯敦煌、福州藏、金藏三殘本影印合刊本。大唐西域記地理考證,清末民初丁謙著,爲最早研究西域記地理考證專著。大唐西域記校注,季羨林張廣達等校注,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出版。該本博采眾家之長,縱考古今之變,是目前中外校釋、研究大唐西域記集大成之作。有日、英、法等文譯本。
玄奘,俗名陳禕,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俗稱唐僧,通稱三藏法師,佛教法相宗創始人。
辯機,年少能文,爲道岳法師弟子。貞觀十九年曾參予玄奘譯經,大唐西域記即由玄奘述辯機綴輯。貞觀末以罪被腰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