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韻,又名大宋重修廣韻,宋陳彭年等重修。增廣切韻而成,已亡佚切韻古音借此得以完整流傳。初,隋陸法言以呂靜等六家韻書各有乖互,因與劉臻、顏之推、魏淵、盧思道、李若、蕭該、辛德源、薛道衡八人撰爲切韻五卷。書成於仁壽元年。唐儀鳳二年,長孫訥言爲之注。後郭知玄、關亮、薛峋、王仁煦、祝尚邱遞有增加。天寶十載,陳州司法孫愐重爲刊定,改名唐韻。後嚴寶文、裴務齊、陳道固又各有添字。宋景德四年,以舊本偏旁差訛,傳寫漏落,又注解未備,乃命重修。大中祥符四年書成,賜名大宋重修廣韻,卽是書也。舊本不題撰人。以丁度集韻考之,知爲彭年、雍等爾。
其書二百六韻,仍陸氏之舊,所收凡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字。凡五卷,除增字加注,部目亦略有增訂。平聲分上下兩卷,上平聲二十八韻,下平聲二十九韻。上、去、入聲各一卷,上聲五十五韻,去聲六十韻,入聲三十四韻。較切韻增多十三韻,字數亦增倍。所收入之字,皆先釋其義,後用反切注音,並將諸多同音字排列在一字頭下,或注明異讀。本字下附有異體字。引證之言出自經史子集,亦兼采小說、雜記等。沈兼士按部首筆劃編成廣韻聲系,是為查檢、辨韻之指南。
廣韻自纂成至今,刻本、鈔本達百種之多。按註文詳略之分,有詳註本與略註本。若觀其刊刻源流,詳註本可分爲福建私刻之钜宋廣韻,稱「鉅宋本」;臨安國子監所刊刻大宋重修廣韻,稱「大宋本」,此類版本今有「高宗本」「寧宗本」「巾箱本」。迨至清代,校刻廣韻者甚衆,此衆刻本中較爲通行者有三系,康熙年間張士俊所校刻「澤存堂本」,光緒年間黎庶昌所校刻「古逸叢書」本,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之南宋「巾箱本」。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宋巾箱本影印。
注文凡一十九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字,較舊本爲詳,而冗漫頗甚。如「公」字之下載姓氏至千餘言,殊乏翦裁。「東」字之下稱東宮得臣爲齊大夫,亦多紕繆。考孫愐唐韻序,稱異聞、奇怪、傳說、姓氏、原由、土地、物產、山河、草木、禽獸、蟲魚備載其間,已極蔓引。彭年等又從而益之,宜爲丁度之所議。潘耒序乃以注文繁復爲可貴,是將以韻書爲類書也。
年,字永年,建昌軍南城縣「今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人。雍熙二年進士,歷任右正言、龍圖閣待制、刑部員外郎、工部郎中、集賢殿修撰、兵部郎中、龍圖閣直學士,遷右諫議大夫兼秘書監。年博聞強識,才華出眾,監修起居注、大寶箴、冊府元龜。官至貴顯而居室陋敝,所得俸賜,惟市書籍。天禧二年,病卒,年五十七,獲贈右僕射,諡號文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