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簡介】千字文南朝梁周興嗣編纂。全書兩萬一千字共二百五十句,四字一句;四句一組,兩組一韻,前後貫通,互不重復。涉及天文、地理、歷史、農工、園藝、飲食、起居、修身、養性、綱常、禮教。


【撰述】南朝梁武帝爲教育諸皇子特自王羲之書法擇不重複字拓出每字片紙雜亂無序周興嗣依韻排列,以作訓識字教材。興嗣一夜編成進呈,據云書成而「鬢髮皆白 」。全書語句平白,郎朗順口,如「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特己長」等,便於記誦。故成啟蒙讀物,自隋代始流行,歷代有諸多續編、改編本。如義淨梵語千字文胡寅續千古文傅其偉續千文許衡稽古千文周履靖廣易千文何桂珍訓蒙千文龔聰續千字文等。智永真孫過庭宋徽宗懷素趙孟頫沈粲張弼徐霖傅青主等均有千字文書法傳世。

【體例】千字文釋義汪嘯尹纂輯、孫謙益參注分四章:自「天地玄黃」至第三十六句「賴及萬方」爲第一;第三十七句「蓋此身髮」至第一百二句「好爵自靡」第二;第一百三句「都邑華夏」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第三;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農」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誚」第四。最後兩句「謂語助者,焉哉乎也」單列。

【著者】周興嗣,生於公元四六九年,卒於五三七年。字思纂陳郡項人。世居江南姑孰。博學,善屬文。梁武帝繼位,拜安成王國侍郎。帝每令興嗣爲文,如銅表銘柵塘碣檄魏文次韻王羲之書。每奏輒稱善,官終給事中。梁史載:「上以王羲之書千字,使興嗣韻爲文。奏之,稱善,加賜金帛。」參撰皇帝實錄皇德記起居注職儀等百餘卷,著文集十卷,其千字文傳誦千古。梁武帝大同三年七月十五日,卒。梁書兩唐書志有傳。

汪嘯尹,卽汪頊,字嘯尹,晚散曲作家。生平未詳。褚人獲堅瓠集補集卷二載「汪嘯尹祝詩」一則:「毛德音先生學富家貧,中年瞽廢,同輩惜之。其配亦有賢德。六秩雙壽時,同人俱以詩贈之。先生獨喜汪嘯尹四絕句,詩云:『兩字饑寒一腐儒,空將萬卷付嗟籲。世人不識張司業,若個纏綿解贈珠。』『久病長貧老布衣,天乎人也是耶非。止餘幾點窮途淚,盲盡雙眸還自揮。』『荊布虀鹽四十年,誰人知得孟光賢。至今還舉齊眉案,辛苦終身實可憐。』『工容何事不如人,嫁與寒儒病更貧。垂老雙眉終日鎻,鶯花過盡那知春。』四詩絕非祝嘏常套。先生所以獨喜之與?先生有三國箋注琵琶評行世。」亦有「閨怨詞」一則:「汪嘯尹戲拈閨怨詞,調寄黃鶯兒。每句隱西廂曲一句跌綻鳳頭鞋。跟無線。卷珠簾畢罷了牽掛。收鏡臺。只少一個圓光。懶拈針線懨懨待指頭兒告了消乏。把象棋下來安排着車兒馬兒。把雙陸打來。又在巫山那廂。怎奈寸情遠逐征輪邁,小則小心腸兒轉關。酒醒才。改變了朱顏。蒼天叫破,直怎向喉龍。哭倒在塵埃。」也有些土氣息。

【論贊】褚人獲贊曰:「局於有限之字而能條理貫穿,毫無舛錯,如舞霓裳於寸木,抽長緒於亂絲」。

顧炎武評曰:「讀者苦三蒼之難,便千文之易,於是至今爲小學家恒用之書。」


【底本】歙西徐士業校刻本,大字精寫,字體遒勁。蓋刊刻於初。歙西安徽歙縣徐士業,字建勳,生平事跡不詳。

【板框】寬十五點五厘米,高二十二點八厘米。

【版式】白口,四周單邊,單魚尾。

【行格】大字半葉四行,行八字;小字半葉八行,行十六字。

【序跋】書前有序,蓋徐氏作。

【端題】題曰「汪嘯尹先生纂輯,孫謙益先生參注,江都葉敬義方氏書本文,歙西徐士業建勲氏校刊」。葉敬,生平未詳。李放皇清書史云:「葉敬,字義方江都諸生,所書墨蹟石刻,郡人奉爲楷模。」李斗揚州畫舫錄載:「葉敬,字義方揚州人。工書。」可參。

其他版本
清道光间观生阁刻本
民国二十五年成都薛氏崇礼堂刻本
清大文堂刻本
清抄本
重排新式标点〈千字文释义〉
底本:清歙西徐士业校刻本
电子文件(PDF)
68筒子页7M
22次

2.jpg

3.jpg

5.jpg

评论
xkelf
删除
2023-09-03 22:09

明代文史大家王世贞称《千字文》为“绝妙文章”。他认为《千字文》的创作主旨是识字,但是由于周兴嗣的文采卓越,将毫无关联的文字编成了精妙绝伦的文章。
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称赞《千字文》“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说:《千字文》“不独以文传,而又以其巧传”,“读者苦《三苍》之难,便《千文》之易,于是至今为小学家恒用之书”。
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
毛泽东也对《千字文》评价很高。他研究历代书法家用各种字体书写的《千字文》,认为《千字文》里讲了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修养,包罗万象。他甚至临摹书写《千字文》书法,这也是对《千字文》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