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要
荀子,又名孫卿子、荀卿子,周荀况撰,唐楊倞注。漢書藝文志著錄荀卿三十三篇。王應麟考證謂當作三十二篇。劉向校書序錄稱孫卿書凡三百二十三篇,以相校除重復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三篇,爲十二卷,題曰新書。唐楊倞分易舊第,編爲二十卷,復爲之注,更名荀子。是書對天道、人性、邏輯、教育、軍事、經濟均有論述。三十二篇多爲荀子作,而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和堯問諸篇疑爲荀子後學雜記,其門人所錄。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古逸叢書本」影印。
考劉向序錄,卿以齊宣王時來遊稷下。後仕楚,春申君死而卿廢。然史記六國年表載春申君之死,上距宣王之末凡八十七年。史記稱卿年五十始游齊,則春申君死之年,卿年當一百三十七矣。於理不近。晁公武讀書志謂史記所云年五十爲年十五之訛,意其或然。宋濂荀子書後又以爲襄王時遊稷下,亦未詳所本。總之戰國時人爾,其生卒年月已不可確考矣。况之著書,主於明周孔之教,崇禮而勸學。其中最爲口實者,莫過於非十二子及性惡兩篇。
是書後人注釋甚多,唐楊倞荀子注最善。又有清謝墉、盧文弨荀子篇釋、清王先謙荀子集解、近人梁啟雄荀子簡釋等。
况,趙人。嘗仕楚爲蘭陵令,亦曰荀卿。漢人或稱曰孫卿,則以宣帝諱詢,避嫌名也。
倞,唐憲宗年間弘農「今河南靈寶縣南」人,楊汝士之子,大理評事。著荀子注一書,是現今流傳荀子最早注本。

牌记

其他版本
古逸丛书本
六子书本(明桐阴书屋刻、明刻)
明末肯石居刻本
清刻本
清光绪十七年刻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四库全书荟要本(乾隆写)
宋刻本
明刻本
六子全书本(明刻、嘉靖世德堂刻、万历 胡东塘刻、民国右文社影印)
清光绪二十三年新化三味书室刻本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