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又名經素問重刻補注經素問王冰注,林億等校正,孫兆改誤。經素問戰國秦漢時代多醫家之作,然究系何人編纂成帙,已無可稽考。班固漢書藝文志十八卷,素問靈樞經各九卷。素問文簡意博、理奧趣深,奠定中醫學理論基礎,容之博大精深,堪稱諸醫經之最。它以陰陽五行學這一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爲指導思想,具有完整理論體系。凡攝生、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則、方藥、針灸等理論靡不備。被代醫家奉爲圭。然自,原本經增改、傳抄,至代已「世本紕繆,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易難」。

王冰鑒於諸多弊病,據所得先師張公所藏秘本而補其所失。更一以參詳,編次、勘校次注,於寶應元年始竟其業。將九卷之素問擴爲二十四卷,將原本第九卷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等篇移至卷首,改以養生、陰陽、象、診法、病能、經絡、治法等爲序。又補充原有第七卷亡佚,即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政紀大論至真要大論等七篇,通稱爲運氣七篇,成爲後世運氣之根據。且將「其中簡文斷、義不相接者,搜求經論所有,遷移以補其處;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義;篇論併、義不相、闕漏名目者、區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其治學嚴謹,「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糅」。更刻意精研、探微索隱,於經旨頗多闡發。一言去取,必有稽考,舛文疑義,於是詳明,因定其名曰重廣補注經素問素問王冰次注而得以流傳,此屬不朽之功。

北宋校正醫書局林億等在此基礎上,「搜訪中外,本,尋其義,正其訛舛」,「又采漢唐古醫經之存於世者,得數十家,敘而考正焉……正謬誤者六千餘字,增注義者二千餘條」加以訂補增注。又经孫兆改誤此後各種刊本雖經或分或合演變,然均以此本爲依據。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顧氏」影印。

漢書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篇,無素問之名。後漢張機傷寒論引之,始稱素問皇甫謐甲乙經序,稱針經九卷,素問九卷,皆爲內經,與漢志十八篇之數合,則素問之名起於間矣。故隋書經籍志始著錄也,然隋志所載只八卷,全元起所注已闕其第七。寶應中人,乃自謂得舊藏之本,補足此卷。林億等校正,謂天元紀大論以下,卷帙獨多,與素問餘篇絕不相通,疑卽張機傷寒論序所稱陰陽大論之文,取以補所亡之卷,理或然也。其刺法論、本病論則本亦闕,不能復補矣。本頗更其篇次,然每篇之下必注全元起本第幾字,猶可考見其舊第。其稱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無火者不必去水,宜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無水者不必去火,宜壯水之主以鎮陽光。遂開薛已諸人探本命門之一法,其亦深於醫理者矣。醫學大家張景嶽所創填補真陰與補元陽之法亦受注之發。其所補天元紀大論等七篇大論並非素問所載之卷,「新校正」疑爲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中所言之陰陽大論,有其一定見地。

王冰,號啟玄子,又作啟元子。約生於景雲元年,卒於貞元二十年,裏居籍貫不詳,寶應中爲太僕令,故稱爲王太僕年輕時篤好養生之術,留心醫學,潛心研究素問達十二年之久。

林億北宋醫學家,官階五品,精醫術。任朝散大夫、光祿卿直秘閣。景祐元年中書判拔萃科除兩使幕職官嘉祐二年七月詔入秘閣。所校注脈經不僅是後世脈經諸本之祖本,且校注該書所採取文獻學方法亦是後世整理古醫籍之典範。宋仁宗朝樞密使高若訥之次婿,曾有詩作保存於世。

孫兆北宋醫學家。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其父爲尚藥奉禦孫用和,其弟孫奇,皆爲當時名醫。進士出身,曾作過尚藥奉禦丞,官至殿中丞。著有傷寒方傷寒脈訣

牌记

3060300082-14-00001.jpg

其他版本
清道光二十九年京口遵仁堂刻本上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黄帝内经素问)
清同治九年薛福辰刻本
清抄本(重刻捕注黄帝内经素问)
黄海本(万历刻,黄帝内经素问)
明嘉靖二十九年顾从德影宋刻本
清光绪三年李元网刻本
明书林周曰校刻本
明涵远斋刻本
清刻本
清光绪十年京口文成堂刻本
古今酱统正脉全书本(万历刻,遗篇一卷)
明刻本
猜你喜欢
本草纲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