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書治要五十卷,唐魏征等輯。政術彙編。書成於貞觀五年,舊唐書經籍下載「群書理要五十卷」;新唐書藝文志載「群書治要五十卷」。 陳騤中興館閣書目云「十卷」。宋史藝文志六載「十卷」。唐貞觀元年,天下方定,太宗李世民欲覽前代得失,因命魏征、虞世南、褚亮、蕭德言等自經史諸子書中采摭關於治道政術,可備勸戒者,刪其繁蕪,擇其精粹,纂成此編。
敘自上古至晉歷代帝王興衰政跡,旨在闡明興邦治國要義。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有經書十卷,十二種;史書二十卷,八種;子書二十卷,四十七種。所收多初唐善本及今所不傳者,有裨校勘。群書治要存諸多古文獻之唐前鈔本,且引典籍每多兼引其注。如司馬法一書本無注解,治要所引司馬法文附有注釋。又,房玄齡、褚遂良等重撰晉書為貞觀二十年之事,內收晉書二卷,為唐修晉書之前十八家晉史遺文,尤為珍貴。桓譚、崔寔、仲長統、袁准、蔣濟、桓範政論,亦賴此得存梗概。王念孫校勘古籍之時,多以群書治要為據。
是書爰自六經,迄于諸子,「上始五帝,下至晉代」,取材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群書治要引文多整段鈔錄,罕有割裂或逕改之痕跡,正文以大字書寫,注文以小字注出。唐太宗命人繕寫十餘部,分賜太子及諸王。然群書治要逐漸佚失,幸日本卻有流傳。清嘉慶年間,自日本流傳回中國,阮元收入宛委別藏,今可見者僅四十七卷,缺卷四春秋左氏傳上、卷十三漢書一、卷二十漢書八。
此為四部叢刊景印日本天明七年刻本。原書佚於北宋,國內久無傳本,惟日本秘府藏寫本,元和中「當明萬歷時」以活字印行。天明七年「乾隆五十二年」有尾張藩刻本。寬政三年「乾隆五十六年」有修改本。今本系清乾隆年間由日本傳入,系日本寬政、天明、尾張藩諸本刊出,缺卷四、十三、二十共三卷。有山西楊氏連筠簃翻刻寬政本,伍氏粵雅堂翻刻天明本。通行本有四部叢刊本、叢書集成本等。
魏徵,字玄成,下曲陽縣人。徵幼年喪父,少時貧困,家境貧寒失意卻不事謀生,隋末投奔瓦崗軍,為元寶藏書記,李密愛其文辭優美,徵獻十計于密,賞而未用。兵敗,歸唐。後為竇建德所俘,建德念其才而收之。建德兵敗,複歸唐,拜太子洗馬,事太子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以其耿直,不殺,且升諫議大夫,後遷秘書監、侍中等職,犯顏直諫太宗二百餘次。貞觀十七年去世,享年六十四歲。獲贈司空、相州都督,諡號文貞。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陪葬昭陵。
寅虎年鵬為文化僅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