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要
方言,又名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隋書經籍志略作別國方言,常稱方言。舊本題漢揚雄撰,然漢書揚雄傳、藝文志皆未提及揚雄撰方言事,漢應劭風俗通義序首提揚雄撰,後杜預注左傳、葛洪撰西京雜紀、常璩撰華陽國志並稱揚雄方言,宋洪邁疑方言非揚雄作,而清戴震、盧文弨、錢繹、王先謙、王國維、羅常培等均認為揚雄撰。方言共十三卷,乃中國第一部方言辭彙,亦爲第一部方言辭典。揚雄向各地孝廉、士兵調查記錄方言,再經整理,歷時二十七載,方成此書。體例與爾雅同,每條先列同義詞,再用常用詞解釋。編排大體按爾雅分類,只不標類名。其中通語、凡語、通名、四方之通語,即當時通用語。又錄古今方言,並大致劃分當時方言區。本書記錄漢代方言,其價值頗高。一是提供大量漢代各地方言口語辭彙;二是提供大量漢代各地通用共同語詞匯;三是提供大量漢代方言地理面貌。同時,方言有一些缺點與不足,如地域名過於雜亂、詞語解釋不夠完備、有些詞訓釋有誤、詞語分類過於粗疏等。南宋慶元六年潯陽太守李孟傳刻本,乃現存最早版本。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宋刻本影印。
揚雄「前五十三年至十八年」,又作楊雄,字子雲,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名士嚴君平弟子,廬江太守揚季五世孫。雄少年好學,不為章句之學而博覽多識,沉默好思。年四十後始游京師,以辭賦而聞名。曆成、哀、平三世,不能升遷。王莽篡位後,校書天祿閣,因符命案受牽連,被迫投閣,未死。後復召為大夫。天鳳五年去世,時年七十一歲。

其他版本
清嘉庆六年会稽樊廷绪刻本
民国三年江安傅氏影宋刻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清抄本
清光绪间福山王氏天壤阁影宋刻本
明刻本
汉魏丛书本(万历刻、民国影印)
清道光九年朱士端抄本
古今逸史本(明刻)
明天启七年郎氏堂策槛刻本
明正德四年李珏刻本
清刻本
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古今逸史)
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木活字印、福建重刻、广东重刻)
宋庆元六年寻阳郡斋刻本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