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資治通鑒考異司馬光撰。成書與資治通鑒同於元豐七年奏進。原與資治通鑒別行,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始散入各文之下,隨文而見,間有漏略。資治通鑒,采繁富,往往一事用三四出處寫成。稗官喜造言,正史亦不皆實,其間傳聞異詞,勢所難免。既擇可信者從之,又參考異同,辨證謬誤,以明去取之故,別爲此書。不論實、正史或雜史、小,皆所取材,考訂精密。修史之家,自撰一書,明所以去取之故,爲所首創,開一史家著作未有之先例。其態度嚴謹客觀,故多爲後人所取法,以考訂史事得失,是爲考異法資治通鑒所采書籍二三百種,十有五余原書已散失,皆賴以書得以存留。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刻本影印。

修史之家,未有自撰一書,明所以去取之故者,有之,實自始。其後李燾續通鑒長編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皆沿其義。雖散附各條之下,爲例小殊,而考訂得失則一也。至陳桱王宗沐薛應旂等欲追續書,而不能綱羅舊籍,僅據本史編排,參以他書,往往互相牾,不能遽定其是非。則考異之法不講,致留遺議於本書,滋疑竇於後來者矣。其中如關播平章事拜罷,專引舊唐書,而不及引新唐書紀傳年表以證其誤者,小小滲漏,亦所不免。然卷帙旣繁,所謂牾不敢保者,固已自言之,要不足爲全體累也。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世稱涑水先生。父天章閣待制。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爲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宋仁宗趙禎寶元元年舉進士甲科,屢遷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等,遇事敢言,力持正論。當嘉祐治平之世,襄助韓琦,輔立英宗,調停兩宮。英宗治平三年,撰通志八卷奏呈,頗爲英宗重視,命設局續修。宋神宗趙頊即位,擢翰林學士,名其書曰資治通鑒,並親自作序,俾日進讀。哲宗即位,召爲門下侍郎,進尚書左僕射,任相年餘,盡罷新法。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

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溫良謙恭、剛正不阿,一生至誠,自少至老,語未嘗妄,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爲,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誠心自然,天下敬信,間皆化其德,有不善,曰:君實得無知之乎?於物澹然無所好,於學無所不通,惟不喜,生平著作甚多,有稽古錄涑水紀聞潛虛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法言集注太玄注易說等流傳於世。

 


牌记

2030200046-9-00001.jpg

2030200046-9-00002.jpg

其他版本
宋刻本
校刊资治通鉴全书本
明嘉靖二十三至二十四年孔天胤刻本
淸光绪二十七年刻本
宋绍兴二至三年两浙东茶盐司公使库刻宋元递修本
明万历十四年刻本
四库全书本
清广雅书局刻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