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要
全書共四卷,目一卷。南宋高似孫撰。目一卷亦稱子略目或子略四卷目,位正文前,依次著錄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南朝梁庾仲容子抄、唐馬總意林、通志藝文略所收之諸子著作。刪除其分類,僅錄書名,略注撰人、卷數於書名之下。其一書有諸家注者,則惟列此書,諸家注細字附錄於下。正文四卷,依次著錄陰符經、握奇經、八陣圖、鬻子、六韜、孔叢子、曾子、魯仲連子、晏子春秋、老子、莊子、列子、文子、戰國策、管子、尹文子、韓非子、墨子、鄧析子、亢桑子、鶡冠子、孫子、吳子、範子、鬼谷子、呂氏春秋、黃石公素書、淮南子、賈誼新書、桓寬鹽鐵論、王充論衡、太元經、新序、說苑、抱樸子、文中子、元子、皮子隱書凡三十八家著述,並錄陰符經、握奇經全文於前。于每書之下彙聚諸家評論,指其真偽。其中說苑、新序合一篇,而八陣圖之題識則附於握奇經,共有三十六篇評論。其書有注疏者,則列於書名之下、諸家評論之前。子略體例獨特,編撰嚴謹,於目錄學史有重要地位,文中資料,以後馬端臨編纂文獻通考經籍考時多所引用。四庫全書總目稱:「以其會稡諸家,且所見之本猶近古,終非焦竑經籍志之流輾轉販鬻、徒構虛詞者比。」
宋咸淳間,左圭將子略刻入百川學海。後有四庫全書本。清嘉慶十年,張海鵬取漢、隋、唐諸志及馬端臨、鄭樵兩家書對百川學海本加以考訂,核其篇目,刻入學津討原。此後又有中華書局印袖珍古書讀本本、四明張氏約園刊四明叢書本、商務印書館印叢書集成初編本。此爲百川學海本。

其他版本
四库全书本
四明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学津讨源本
清周广业抄本(清周广业校)
四部备要本
南宋刻本
袖珍古书读本本
清抄本(清丁丙跋)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