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補遺一卷附年譜四卷,吳偉業撰。詩文詞別集。偉業梅村,故名。詩二十卷、詞二卷、文三十五卷「雜文四卷,序十二卷,記二卷,神道碑銘二卷,墓誌銘、墓表、塔銘、祭文、書、傳、贊、奏疏、判科等有十五卷」、詩話一卷。成書於宣統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由董康編刻問世。偉業作詩取法盛唐諸家,尤工七律、七言歌行,號稱「婁東派」。七律多寓身世之感,哀時傷事,文詞清麗,既委婉含蓄又爽潔明快。

此為四部叢刊景印董氏新刊足本。偉業之集最早刻于順治十七年「公元一六六零年」,屬十卷本詩集,未見傳世。康熙七年「公元一六六八年」有吳氏原刻本,康熙九年「公元一六七零年」梅村集四十卷經偉業親自審定後問世。乾隆時,收入四庫全書吳江計東曾致書偉業,編集皆按詩文體裁,不足顯所著之時,以為詮次作品,需明清兩朝分開。此實屬知人之論、存史之計。偉業從其言,晚年又複編纂詩文集。該集以仕為界,分為前後集,並收入諸多梅村集未見而或觸諱之作。既犯忌,焉敢刊行?故此集以稿本秘藏於自家,除吳氏族人外不為人知。宣統二年「公元一九一零年」,武進董康北京偶見始終不外流傳之吳氏家藏稿抄本,凡十二冊六十卷,有偉業之子朱筆校注,「一至八為詩前集,九至二十二為詩後集,仍各自分體,殿以詩餘。二十三至五十九為文集,終以詩話。以較舊刻,多詩七十三首、詩餘五首、文六十一首及詩話。其刻本有而稿本無者,詩文各八首。稿中溢出諸篇,皆世所未見。其他標題、字句,亦視刻本為詳」。宣統三年董氏據舊抄家藏稿六十卷本重編,較舊刻多出詩、詞、文一百多首及詩話;又取舊刻有而抄本無之詩文各八首、詞一首為補遺一卷,又以顧師軾所輯世系年譜四卷作附錄,稱為善本,即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本。有刻本「誦芬室叢刊本」及影印本。集其他刊本另有顧湄周瓚所編梅村集四十卷,屬康熙間刻本。吳翌鳳靳榮藩皆有詩注本,以乾隆三十五年「公元一七七零年」淩雲亭刻、靳榮藩吳詩集覽二十卷為優「有乾隆原刻本,四部備要本」等。近年偉業文集刊印頗多,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吳梅村詩集箋注程穆衡原箋、楊學沅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吳梅村全集李學穎集評標校」,並收錄家藏本中未收傳奇秣棱春、雜劇通天台臨天閣等,收錄較為詳備。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曰:梅村集四十卷「通行本」國朝吳偉業撰。偉業綏寇紀略,已著錄。此集凡詩十八卷、詩餘二卷、文二十卷。其少作大抵才華豔發,吐納風流,有藻思綺合、清麗芊眠之致。及乎遭逢喪亂,閱歷興亡,激楚蒼涼,風骨彌爲遒上。暮年蕭瑟,論者以庾信方之。其中歌行一體,尤所擅長。格律本乎四傑,而情韻爲深;敘述類乎香山,而風華爲勝。韻協宮商,感均頑豔,一時尤稱絕調。其流播詞林,仰邀睿賞,非偶然也。至於以其餘技度曲倚聲,亦復接跡屯田,嗣音淮海。王士禎詩稱「白髮填詞吳祭酒」,亦非虛美。惟古文每參以儷偶,旣異,又非,殊乖正格。黃宗羲嘗稱梅村集張南垣柳敬亭二傳,言其藝而合於道,言其參寧南軍事,比之魯仲連之排難解紛。此等處皆失輕重,爲倒却文章家架子。其糾彈頗當。蓋詞人之作散文,猶道學之作韻語,雖強爲學步,本質終存也。然少陵詩冠千古,而無韻之文率不可讀。人各有能有不能,固不必一一求全矣。

吳偉業公元一六零九二十一至一六七二年一二十三日」,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江蘇太倉人。崇禎四年「公元一六三一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左庶子。曾師事張溥,為複社成員;南明弘光朝,任少詹事;入後,官國子監祭酒;順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喪為由乞假南歸,此後不復出仕。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為「梅村體」。著有梅村家藏稿梅村詩餘、傳奇秣陵春、雜劇通天台臨春閣及歷史著作綏寇紀略等。

癸卯年鵬為文化僅識


牌记

4020600481-2-00001.jpg

其他版本
清宣统三年董氏诵芬室刻本
猜你喜欢
梅花百咏
评论